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合订本,(1993年、1995一2000年)每本50.00元,2(X)3年每本70.00元《人口文摘》杂志合订本(2 001年、20()2年、2003年),每本45.00元《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变化》,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红,每本22.00元《中国流动人口研究》,魏津生、盛朗、陶鹰,每本25.00元《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盛朗、陶鹰,每本25.00元《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于学军、解振明,每本35.00元《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于学军、李进新,每本27,oo元《中国计划生育效益与投人》,杨魁孚、陈胜利、魏津生,每本20.00元《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张敏才 《人口研究》2007,31(6):34-36
《人口研究》创刊30周年了,岁月匆匆,不知不觉进入了"而立"之年,有幸看到《人口研究》创刊、成长,成为中国期刊方阵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我在中国人口学会秘书处工作期间,《人口研究》作为中国人口学会会刊,为繁荣学术活动、推动学术创新、加强学会建设发挥了她应有的作用,我对《人口研究》更多了一分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1868年5月22日《华北先驱通讯》载《中国人口》(T五e Population of China,North ChinaHerald,May 22,1868。) 8月China 1883年《中国记录者》第14卷载G.E.莫尔《中国人口》。(G.E.Moule:一The Population of,Chinese Reeorder,Vol.14,August 1883.) 1893年 1月《中国记录者》第24卷载A.U.史密斯《中国人口估计》。(A.U,Smith:一Estimatingthe Population of China,Chinese Reeorder,Vol。24,Jan.1593。) 本年《北京东方社会杂志》第nl卷第3号载达奇纳博士《中国人口》.(Dr.Dudgeon:一On thePopulation ofC五ina,Journal of …  相似文献   

4.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第一批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10所高等学校人口研究机构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援助和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的支持下,人口研究所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1982年,受教育部委托,我所研究人员主持编写了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人口学概论》,成为中国第一本人口学教材,1984年编写了《人口统计学》、《计划生育学》、《计划生育管理》,为人口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4-1990年,受国家计生委委托,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我读了《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孙沐寒同志著:《中国计划生育史稿》(以下简称史稿)。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史稿。我愿意推荐这本史稿给广大读者,特别是有关领导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我相信,人们将从这本史稿中,吸取较多的经验教训和理论知识。《史稿》是计划生育理论系统中的基础性学科。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政策系统中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理论是我国理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计划生育理论系统,是由计划生育史、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原理和计划生育统计等学科所组成的有机理论系统。在这个理论系统中,计划生育史是基础性学科,它是建立和学习其他计划生育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学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看到几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著作,王涤《当代中国人口发展论稿》即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本。《当代中国人口发展论稿》由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该书收入作者1990-2004年大约15年其间的31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1 927年 I月《现代评论》二周年纪念增刊载陶盂和《人门与土地》. l月《中华经济杂志》第l卷工商访间局再版陈长赞著《过去j眨年中国人口增长中的变化》. (Chen Changheng:一Change,10 the Growth of Ch主na,5 PoPulat呈oni:i公、e last 182 yoars.Chineso Eeo·。omie Journal.Vol 1.) 1月《中西医学报》第9卷第I号载程瀚章《低能夕L之原因及其分类》. 5月上海中华书局再版吴应臼著《人门问题),此书初版于1925年11月. 6月25日北京《银行月刊》第7卷第6号毅诸青来《我月人口问题与新马尔萨斯主义》. 7月《中华经济杂志》第1卷载Cw.雍…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第2期乔晓春同志写的《对加速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文的几点看法》(以下简称《几点看法》),作为原作者,我仅就《几点看法》提出的三个商榷问题作一简要的回答。对于《几点看法》提出的商榷意见,只要能做到正确理解原文,不将自己的误解移花接木,并具有一点量性分析知识及正确运用概念的能力,就能找到勿需我再做一遍重复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7,31(6):31-34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中国计划生育经历了30多年风雨历程,中国人口研究也经历了恢复初创到繁荣的过程.两个过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在这两个过程中,《人口研究》杂志在传播、交流上发挥了的重要作用.恰逢《人口研究》正式创刊30周年,我作为长期从中受益的读者和作者,向《人口研究》杂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人口与市场的本质联系──读《市场人口学》刘长茂由张纯元、曾毅主编的《市场人口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市场人口学》专著。它的问世,必将推动人口学更好地为实践服务。1.《市场人口学》是由人口学和市场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mmon assumptions behind the notion of "gay community," contrasting these views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homosexual men originating from Southeast Asia on the commercial gay scene in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narratives here reveal fragmented social networks involving various social groups, categories of people and an "In/Out" culture where informants were culturally marginal. Fitting into the scene culture involves processes of assimilation, and loss of connection even with supportive ethnic networks. While all men who look for a place to belong on the scene generally feel pressure to assimilate to a predominantly white middle-class gay culture, Southeast Asian men generally had more cultural distance to cover. Men who are not well assimilated face exclusion, invisibility and discrimination. Differences and discrimination within Southeast Asian based networks also contributed towards fragmented relations. This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dominant gay cultural forms, assumptions of gay solidarity, and how ethnic minority men make sense of and negotiate their sexu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3.
The three-stage progression toward homosexual identity that Minton and McDonald (1983/1984) delineate in Bisexual and Homosexual Identities (De Cecco & Shively, eds., 1983/1984) is generally not applicable to women who have come to lesbianism through the radical feminist movement of the past 15 years. Their progression toward a lesbian identity was in an order roughly the reverse of what Minton and McDonald describe: Through the movement they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society's norms can be critically evaluated and that heterosexuality was detrimental to women's freedom, often before they had homosexual genital experience. The "egocentric" stage for these women may have been n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eterosexuals. They may have escaped the guilt and iso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ocentric" stage because they first viewed themselves as lesbian in the context of a supportive social group. There is also some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many premovement lesbians made their decision to identify as homosexual on the basis of their political views about heterosexuality. Thus, they too may not have experienced Minton and McDonald's three-stage progression toward identity.  相似文献   

14.
以家庭周期理论为基础的“空巢家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燕 《西北人口》2008,29(5):124-128
国内存在着四种空巢家庭的界定,这四种界定各不相同。分析比较发现:第一种空巢家庭的界定过于宽泛;第二种空巢家庭的界定建立在空巢比喻义的基础上因而不够严谨和科学:第三种和第四种空巢家庭界定存在区别的根源在于对家庭生命周期中空巢期的认识不同。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界定和划分.更清楚地界定了空巢期。在空巢期基础上界定出的空巢家庭可被理解为“那些子女离开起源家庭、父母仍共同居住的夫妇家庭”。清晰界定空巢家庭之后,就可以更好地区分空巢家庭与丁克家庭、独居家庭。  相似文献   

15.
The book "On Being a Prostitute" (Perkins & Bennett, 1985)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 and sexual ideologies. However, comprehensive as it is, the book presents certain omissions and flaws, with implications for both is empirical data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In focusing on male (homoerotic) prostitution, and drawing upon Bennett's (1983) "Twenty-Ten" survey (which forms the main empirical base of that aspect of the book), I argue that certain categories of male prostitutes have been excluded. These omissions, I suggest, were necessary to allow Bennett's hypothesis that most male prostitution derives from economic necessity--a recurrent economic determinism reminiscent of Havelock Ellis (1906/1936), and somewhat contrary to a broader structural approach (see Mathews, 1983).  相似文献   

16.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知情选择”是一个有效的切入,提高育龄妇女“知情率”是关键环节,实现了“要我计划生育”到“我要计划生育”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马尔萨斯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主张采取多种预防性办法来抑制人口。马尔萨斯提出了解脱“人口陷阱”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并把有效抑制人口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途径归纳为:一种充满就业机会、多样性选择的社会条件,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个人努力,并在有效的法律保护下激励人们遵从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马尔萨斯的一些人口经济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华荣 《人口研究》2002,26(1):49-51
由于无法减轻把人类逼向困境的人口压力 ,适度人口 ,从“经济适度”到“环境适度”便被排除在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之外。“小人口”———一个节欲、小规模且“远离平衡态”的人口 ,既是物质世界有限性、平衡原理、生命平等的规定和对人类反自然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上不平等性质的回应 ,又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生物与人类平等、代际平等、代内公平的必须 ,从而摆脱人类困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当有限性使生存和发展资源不能同时满足生物、人类的需求时 ,符合伦理道德的选择是用生命平等优先替代人类优先 ,用代际平等优先代替当代人优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纽约"大停电"事件对出生婴儿数量变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中国羊年对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并籍此说明了科学地对人口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人口老龄化"之说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淳 《人口研究》2001,25(6):16-21
笔者认为,对Aging一词的理解应注意分辩不同的学科视角,面对跨世纪的人口老龄化走势,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亦不应滞留于以往的解释,而有必要对老龄化的概念本身、理论依据、基本因子、生成条件以及参量指标等再做考察,并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