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纪国英 《理论界》2005,(5):13-13
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立足我国农业现状,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制定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提高我国农业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对“入世”挑战加快广西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入世"对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针对不利因素,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特区要不要发展农业,从特区创办之日起,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特区是以工业为主,农业是辅助性的产业,不必大投入;还有人认为,特区建设虽然需要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从外地调进。由于认识的差异,特区农业长期处在左右徘徊状态。对经济特区来说,农业应放在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推进我国农业实行“两个转变”有重要的意义。一、经济特区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一)经济特区要成为引进农业技术,开展对台经济合作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要以工业为主,这是由经济特区的功能决定…  相似文献   

4.
"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订单农业"发展很快,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履约率低等问题,这大大地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农业订单履约率低的原因,以及规范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履约率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三农"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从龙头企业自身和政府两方面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跨界融合,会对传统农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加快促进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发现"互联网+"对传统农业创新发展影响显著;研究了"互联网+"分别在时间与区域上对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发现"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存在时间上与区域上的显著差异性;进一步研究"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发现人力资本存量是"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潜在因素.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制定"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差异化战略方针,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存量在"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我国农业地位整体提高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选择农产品生产类型、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健全农村经营体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为是"入世"后提高我国农业地位的良好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农业政策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认识农业的首要地位,全面规划,粮食首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坚持集体经济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农村政策的核心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果、增加农民收入;要高度重视农业政策的制定,使农业更加现代化,是更重要的政策.邓小平农业政策思想,对于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必须对"三化"协调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作深入的研究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科学处理"三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三化"的互促共进,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富民强省的同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相似文献   

10.
刘功润 《兰州学刊》2004,(4):154-155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解决"三农"困境的特色发展范式具有内生的本土性特质,它不同于别国的一般范式选择,也不是一套固化的硬模式,而是不断摆脱传统羁绊、不断实现科学化发展的探索与创新.邓小平农业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范式的内核,对于应对我国当前的"三农"困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具有持恒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特区政治伦理失范的原因及表现,重点阐述治理特区政治伦理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围绕着特区的创办与发展,思想理论界曾经展开了三次关于特区发展前途命运的大论争。三次论争分别解决了特区创办的合法性、发展的目标性、模式的创新性三个主要问题。都切中了特区每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肯綮,引起了思想理论界乃至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而这些思想论争的深入开展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特区健康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改革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以及打造全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这是农业经济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所在,那么对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到底要改什么?我们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践调研后认为,通过小农改造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对现有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进行创新再造却是巩固小农改造成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切入点,在文章中我们将就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再造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源涛 《河北学刊》2001,21(5):98-102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他们广泛展开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致力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的专题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他们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朱彦民 《殷都学刊》2006,13(2):9-16
有夏一代,商族在迁徙过程中,其经济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游牧而游农、由游农而定居农业生活。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型,缘于商族在每一步军事胜利和占领之后,其所接触或打败的那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模式都会被积极进取、善于学习的商族人所接受,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在文化上落后、经济上单一的商族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它向着这些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农业经济靠拢和转变。分析先商考古学文化遗迹,这种经济转型是有迹可循的。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治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约束条件下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粮食生产以及农业与粮食安全在治国方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以认识到从重视粮食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再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组成,是国内外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基本研究轨迹。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阶段,应通过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农村的市场化发展。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提高农民素质等,着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二是通过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三是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实现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四是通过健全法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河北省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须要对农产品的结构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必要的分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长农民的收入.文章针对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其发展的可行性,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发展河北农业特色产业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业突破了僵化体制的束缚 ,在全面深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了优先启动和发展。应从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我国农业优先启动的背景和动因进行认真分析 ;根据二元结构理论和转变传统农业理论 ,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基本假设 ,对我国农业优先启动的理论模式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