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资产重组条件下知识创新联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的交易成本理论适于解释基于企业知识利用的传统产品联盟决策,而实物期权理论更适于诠释基于企业知识开发的新兴联盟机理.依据知识联盟阶段性创新的特点,结合联盟期权设计和评价的内在性要求,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证.结果表明,资产重组复合期权的有效评价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知识联盟决策,联盟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和联盟成员创新投资比例的变化会造成联盟成员之间的价值创造差异,联盟成员即使能够独立完成知识创新项目,仍然可以通过联盟期权的战略选择实现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需要基于市场导向来从事经营活动,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本文立足于中国情境,利用能力构建观点来探讨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基于市场导向以实现价值创造.通过对184家中国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导向不仅与价值创造有直接的正向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能力探索和能力开发作为中介间接促进价值创造.此外,环境不确定还对市场导向与能力开发之间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态联盟盟员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动态联盟的成败。为了求得动态联盟的最佳伙伴,考虑到不同决策者其决策可信性的区别,结合盟员选择中不同决策者判断模糊性的特点,本文基于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群决策的方法,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一种新的动态联盟盟员选择模型。实例计算表明,应用该模型进行动态联盟盟员选择具有可行性,为选择动态联盟盟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以“价值增加”为核心的边际分析不同,强调价值创造“结构”本身的特性.认为联盟结构的特征函数集合描述了价值创造的力量结构和联盟是否稳定的内在属性.研究表明,价值创造的特征函数结构同联盟核存在的最小价值创造的值之间存在线性变换关系,联盟的最大的k-重划分值等于联盟核存在的最小值.在联盟稳定性变化的临界状态下,其划分点作为了联盟结构的“合并”和“分解”点,不能出现在交集为空的互补性集合之间,各子联盟集合满足价值创造非互补性和线性可加性.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背景下合资企业与战略联盟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管理科学》2002,15(5):2-8
从企业战略角度,以合作战略的两种形式--合资战略(joint venture strategies)和战略联盟战略(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es)的差别性为分析对象,尝试认识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创造价值的两种不同方式.合资战略和战略联盟作为两种战略行动,共性是基于合作行为的资源配置方式,属于合作战略的范畴;但两者的差别体现出对企业而言截然不同的价值创造过程.合资战略本质上是企业组织内部化战略的结果,即在组织形式上趋向于母子公司之间关系,价值创造呈降低成本导向机理;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企业间关系变化的结果,这种企业间关系以协调为特征,既不同于市场交易关系,也不同于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是内部层级市场和外部产权交换不可替代的产物,价值创造呈潜在的利润导向机理.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投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存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在不同市场环境、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投资策略,找出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合作研发模式,设计了研发联盟成员的投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技术风险较小时,研发联盟应采用集中研发联盟结构;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均较高时,则应采用并行研发联盟结构;此外,研发联盟应尽可能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的方式,激励联盟成员增加研发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发生改变,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行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缺陷进行分析,借鉴中西方学者对附加价值理论的研究成果,从附加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的角度,构建基于附加价值的我国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塑造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王康周  彭波  江志斌 《管理评论》2021,33(11):275-285
近年来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制造服务化的发展,为制造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制造服务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借用MAXQDA12.0软件,使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处理数据,构建了新信息技术驱动的制造企业服务化价值创造过程模型,包括架构支撑体系构建、新信息技术功能应用、价值创造活动实现和价值创造方式实现四部分.由于价值创造是通过价值创造活动实现的,同时,新信息技术环境下价值创造活动多需要新信息技术功能支撑,因此,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新信息技术驱动的制造服务化价值创造过程中价值创造活动的变化及其对价值创造方式的影响,以及新信息技术功能应用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传递、集成、处理和共享对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撑作用.本文为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制造服务化价值创造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联盟风险的战略联盟控制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联盟控制是降低联盟风险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中的控制方式选择展开分析.基于社会交易理论和制度理论,本文提出了应对不同的联盟风险所应采取的控制方式.通过对585个中国企业联盟进行调研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说.最后对研究的理论扣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原有的单一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虑供应链间的竞争关系,完整研究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问题。首先基于新产消合一理念应用Cournot博弈构建了考虑两条供应链间竞争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就供应链创造的整体价值及其与企业联盟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程度、消费者对企业联盟利益的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企业联盟价值、消费者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主要结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对于新产消合一理念下全面揭示供应链价值的提升更具有一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is well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 measurement, surprisingly little rigor is applied regarding its core concept, firm performance.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RBV),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divergence between theory-building and construct measurement regarding firm performance can produce misleading conclusions. The RBV seeks to explain value creation in the marketplace, yet empirical studies often measure various aspects of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Building on appropriation theory, I show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infer to changes in firm value creation from observed changes in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vice versa due to an omitted variable bias: the neglect of the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derives conclusions for research practice and suggests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 ways of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value creation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RBV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2.
This conceptual paper aspir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ly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creation process of a specific value network (i.e., firm–employee context). Drawing on service-logic and resource-based frameworks, a classification of four diverse resource types in an organizational context is introduced (i.e., core, augmented, add-on, periph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ir exchangeability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employees’ value creation and co-creation. This classification enabl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different firm–employee exchanges in an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nd delineates each type’s distinctive role in employee-based 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 Four propositions derive from this classific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not all resource types can be exchanged and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firm–employee exchanges to value creation is asymmetrical.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is also presented,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for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企业界用作业成本法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时经常只关注作业消耗的成本,而忽视作业创造的价值,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乘数分析法,定义作业价值乘数指标,通过量化作业成本与市场价值间的关系来衡量不同作业的执行效率和运行效果;结合中国某制造企业进行研究,探索性地分析了针对作业价值乘数一级指标、二级作业执行效率指标和二级作业运行效果指标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作业价值乘数指标解释了企业价值创造与资源成本消耗之间的关系,能消除成本一价值鸿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作业执行效率指标和作业运行效果指标进一步寻求企业持续经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秦剑 《管理学报》2011,8(7):1036-1044
首先分析了创业机会及其研究现状,并基于效果推理的理论视角研究了机会创造的选择机制和过程模式;随后,阐述了机会配置观、机会发现观和效果推理理论视角下的机会创造观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资源基础论、动态能力理论和效果推理理论对创业机会发现与创造过程的解释模式差异;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论述了理论贡献、对创业管理的实践价值、所存在的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Ca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be a source of good and a wellspring of innov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value creation for the firm? Although CEOs and government leaders insist in public that CSR projects create value for the firm, privately they admit that they do not know if CSR pays off.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and drawing on experience for the Spanish context, we test one of the few efforts to model how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CSR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firm profitability (Burke and Logsdon, 1996). To do this,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ree strategic CSR variables – visibility, appropriability, and voluntarism – on value creation among large Spanish corporations. The conclusions fro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nagers need to understand how CSR is similar to and different from other traditional corporate market activities if they are to pursue value creation through CSR. We also suggest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explain how CSR may be integrated into firm processes to create resources (assets) and capabilities (routines) that may lead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uperior econo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吴隽  徐迪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6):191-205
商务模式的价值创造活动正逐步由个体企业的行为演变为主体企业、伙伴和客户的共同努力。只有以合理的价值分享为前提的价值获取才能保证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得以持续创造,保证商务模式创新的成功。基于Shapley值法对商务模式创新后的价值增值在主体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享,比较各个参与主体价值增值的大小,得到合理价值分享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商务模式创新没有直接贡献的利益相关者也可能分享到创新的价值,但不同创新结果价值分享的对象和数量是不一样的,创新结果参数的变化会不同程度影响分享的价值,为了更好地提高各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有必要针对不同创新的结果调整分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竞争优势或价值创造的源泉在哪里,或者企业绩效异质性的成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纷纷通过重塑商业模式来实现转型升级或跨界发展,并将其作为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因此,本文旨在以开放型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在属性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阐述开放型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接着,识别出其内在属性特征,即新颖性(N)、锁定性(I)、互补性(C)、效率性(E);同时,重点借助战略网络理论、新木桶理论、平台经济学等理论基础论证NICE与价值创造间的关系及背后的作用机理,提出理论假设;最后,运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检验,且演绎结论的管理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最大的服务交易平台:猪八戒网和EMBA、MBA、EDP等项目课堂。研究表明,开放型商业模式新颖性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互补性与顾客价值正相关、效率性与企业价值和伙伴价值均呈正相关关系;而新颖性与顾客价值及伙伴价值正相关;互补性与企业价值及伙伴价值呈正相关关系等结论未得到印证。本文的研究回答了"企业竞争优势或价值创造源泉在哪里?"这一问题,并且本文的理论机理分析和实证结论有利于指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经济形态下的网络组织交易模式--网络治理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网络治理之所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原因.为此,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思想的分析背景中,在治理结构连续体的基础上,将网络治理对应于这种分析背景中的混合治理模型展开分析.然后,根据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已有的治理和战略、价值贡献要素以及竞争优势的规范逻辑关系,得到网络治理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最后,本文应用资源基础论中一个关于企业战略选择价值分析的VRIO模型,尝试解析网络治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原因,并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相应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9.
Resource-based view research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tudi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arcity' concept, the appropriability of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the measurability of the contribution that a specific resource brings to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firm. The theoretical issues have been made context specific trying to show (a) how a not-scarce complementary resource like movie theatres can help build value for the distributor, mainly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reput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TV broadcasting; (b) that this resource can be appropriated from different companies; (c) that companies can develop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in order to control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d) that reliable and valid parameters can be provide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resources and the related degree of control from the distributors. Sup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is provided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结构对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以彩电采用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的扩散是产品市场形成的主要机制。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研究地区差异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区域市场的特点和差异。本文以彩电产品为例,研究了消费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口流动性对新产品扩散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首次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对新产品的扩散有显著的影响,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越明显,创新越不容易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