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下  相似文献   

2.
《昭明文选》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诗文总集。从前,“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唯‘《选》学’与‘《红》学’耳。”(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近年来,形成一股研究《文心雕龙》的热潮,又有了“龙学”一名。相对而言,若干年来对《昭明文选》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不断地有尤刻、胡刻《文选》影印本出版,有《文选》李善注本重新标点排印出版,有曹道衡、沈玉成点校的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排印出版,有被誉为近代“知选学者”黄侃的《文选平点》的出版,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对《文选》的关心和研究,与“选学”之名很不相称。继《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册、第二册)之出版,今年八月,长春召开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昭明文选》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可以预期,《昭明文选》研究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留学生部,每年都有一批来自美利坚的洋学生。我们这些“编外家教”,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顺便记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事儿。 老外心中的“红太阳”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中国”——这是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看法。美国留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觉得毛泽东思想特别新鲜。几乎每个留学南大的美国学生,到中国来第一件事就是买毛泽东的语录和画像,从中文版的《最高指示》、《老三篇》,到英文版的《毛泽东主席语录》,只要能见到的,都收罗过来。有一天,我的同屋约翰(John)兴高采烈地拿一本旧英文版语录闯进来,得意地说:“这是我新买的,花了30块,被人‘宰’了,但是有了它就可以对照着  相似文献   

4.
关于《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有同志认为“‘以’在这里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可’和‘以’连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混同起来,二是由于‘以’字后边有省略成分,不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信口讲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和文义是不符的.”“‘学不可以巳’中的‘可以’,‘可’可译为‘可以’;‘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以’字后边省略了‘之’字,这个‘之’字,可指代‘任何情况’或‘任何缘故’等。全句可译为‘学习不可以因为任何缘故而停止。’”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韩和东南亚经济的腾飞,一种有别于欧美的东方管理模式越来越引人注目.日本管理学家村山率指出,日本“在提高管理水平过程中,成为支柱的,成为车的两个轮子的,一个是美国的科学管理,一个是中国的古典思想”.在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儒家始终居主导地位.早在春秋时相,孔子就提出了对现代东方管理模式影响深远的自律式管理.《论语》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管理理论.北来开国功臣以半部们仓语》治天下,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莱一以“论语加算盘”的理论使日本管理后来居上,超过欧美.众多的事实充分显示了孔子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6.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四人邦”“他们抓的史学,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别有用心地吹‘女皇’、批‘宰相’、批‘代理宰相’、批‘现代大儒’,变成了古为邦用的影射史学。”一九七六年,“四人邦”的御用写作班子在《学习与批判》第四期抛出的《论太平天国内部尊孔和反孔斗争》一文(下称文章),就是“四人邦”影射史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产生于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全面影响下凝结成形的时期,它既是为了适应政治教化之需而编,也是为了帮助日本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之需而编。从空海种种“济世”“经邦”之举以及日本人对《文镜》之评价,我们发现《文镜秘府论》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必读书,且对日本的汉诗学、悉昙学、和歌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所经常讨论的篇章之一。前不久,张晋发、孙景梅二同志在《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以《孔雀东南飞“序”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题,对《孔》诗序提出了异议。《质疑》的作者说:“此序,古今学者每多误信,我们则认为有问题。盖年代定为‘汉末建安中’,靠不住;地点说成‘庐江府’,有差错;主角称作‘刘氏’,‘焦仲卿’,无根据”。认为这篇序是“基于道听途说,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总之,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序。作者声称,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他们“一反常见,始求甚解。”《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向外国学习,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纲领性文献《论十大关系》中,他又一再强调向外国学习的问题,说:“我们堤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到了毛泽东晚年,尽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左”的方针占了主导地位,但他仍没有放弃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在1971年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毛泽东还讲到,“中国应该学美国把责任和财富分散到五十个州的那种发展办法。中央政府不能什么事都干。中国必须依靠地区和地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精辟地概括为“实事求是”。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去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路线。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了这样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才使得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1.
本刊总第四期《报刊病句选析》一文,总的来说对读者是颇有教益的,但对其中一个例句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那个例句是:“他们的嘴就是法律,随心所欲,在教育战线为非作歹,干尽坏事.”(《人民教育》1978年第一期)作者说:“这句话主语应为‘他们’,原句的主语却成了‘嘴’,后半句成了‘嘴’“为非作歹”,‘嘴’‘干尽坏事’,显然是不通的.多了一个‘的’字,致使应该作为原句主语的‘他们’成了定语.原句应去掉‘的’字,让‘他们’作主语.”这样分析是不能令人接受的.汉语的使用原则是经济好懂.这种句式比较简练,给人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而且读者一看就明白,我们就应该大齐“绿灯”.吕叔湘、朱德熙两同志合著的《语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日本成立了拥有120多名会员的“老舍研究会”,还率先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欧美等国也纷纷翻译老舍的作品;前苏联的一位教授说:“在苏联没有‘老舍热’,因为根本没有凉过。”老舍的作品在那里行销数百万册。  相似文献   

13.
据说,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东欧,近年来流传着一则幽默小品:“教师向小学生提问:‘向苏联学习,首先应该学它的什么?答:‘首先要学它的农业技能。’问:‘为什么呢?’答:‘因为它技能高超,能够在本国种地,在外国收粮!’”充满愤恨的冷潮热讽,说明了苏修农业一团糟,年年闹粮荒,年年在国外掠夺、抢购粮食的事实。可是苏修的确是有他们的“技能”的,他们不但能够“在本国种地,在外国收粮,”而且能够“大笔一挥”把一团糟变成“制度的优越也就在这方面显示出来。”六月十一日发行的苏修“新时代”杂志第二十期有一篇奇文“同读者的谈话”就是眼前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1858年7月美国逼迫日本与其签署了《日米修好通商条约》,横滨从此向欧美敞开了门户。中国人几乎在开港的同时出现在横滨。最活跃的是中国的买办,他们充当欧美人与日本人通商的中介。1870年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日清修好条规》,中国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加速了在横滨的中国人社会的形成,从而使中国人最终摆脱了欧美人附庸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壹、总论 古音学在韵的研究方面是有成绩的。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等都是研究古韵的,他们有所发明,有所改进。象顾氏说:“古诗中间有一二与正音不合者,如‘兴’,蒸之属也,而《小戎》末章与‘音’为韵,《大明》七章与‘林’、‘心’为韵;‘戌’,东之属也,而《常棣》四章与‘务’为韵,《常武》首章与‘祖’、‘父’为韵;……此或出于方音之不同;今之读者,不得不改其本音而合之 虽谓之协亦可。然特百中之一二耳。”他囿于《诗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在《邓小平文选》中,贯串着一根红线,这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思周、潘慎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白”》(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里说:“近代汉语的北方官话(口语)中有一个副词‘白’,大约等于书面语的‘竟’、表示意外的转折。其语法特点是,只用于否定句,修饰‘不’、‘没’,如明人小说‘叫了半日白不答应’。‘他今日不知怎的,白不肯吃酒’。”1989年《中国语文》第5期上发表了胡增盖的《满语bai和早期白话作品“白”的词义研究》,文中也提到了表示“竞、竟然”义的“白”,如《红楼梦》七十回有这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朝花夕拾》等作品里,用了不少的绍兴一带的方言字和方言词。其中有的作者自己向读者作了说明。如“‘难’者,‘今’也;‘者个’者,‘的了’之意,词之决也”。  相似文献   

19.
反语,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段。但在中学修辞教学中,反语的界域模糊,误判层出,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误把讽刺当反语 (1) 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破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 《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3期《<“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说:“‘秩序’和‘文明’用的是反语修辞方法,‘秩序’等于‘反动统治’,‘文明’等于‘野蛮’。”按:反语通常叫作说反话,它应有表里两层完全相反的意思,它要求读者(听者)必须从字面意义的反面去理解。拿这个定义来衡量,可知“秩序”和“文明”均非反语:“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同“反动统治”构成反义关系;“文明”虽与“野蛮”是一对反义词,但我们却不能将“文明”理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有这么一批人镇日价忧心忡忡、怒目瞳瞳,其出言可谓“不同凡响”。他们说当今“日本危机”本质所在乃是“分不清敌友”。那么,日本的敌人到底是谁呢?中西辉政先生解析如下:“真正意义上的敌人首推北朝鲜,“中国”是日本必须慎重对付且顽强抵抗的更大敌人”,至于美国,“从经济上来讲”是日本的“敌国”。“同时也是日本非常主要的‘朋友’,一个日本必须好好学习的国家”,再者便是“战后日本人的精神这一‘内心敌人’。”这种论调不乏武断、颇为荒谬,但在日本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向来以礼、情,以义对待异国邻邦的中国人民看来应当有所了解,并引起警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