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校磨料磨具制造专业是全国高校唯一直接为磨料磨具行业培养人才的基地,四十多年来为磨料磨具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与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具有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从93年开始,对磨料磨具制造专业进行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改革:大幅度修改了教学计  相似文献   

2.
产学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相互依存性.在办学实践中,围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个目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专业方向的特点,与磨料磨具行业和超硬材料行业密切配合,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育互惠互利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我校在“九五”规划中关于图书馆建设提出:积极筹备,争取建成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文献检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国际上,人们往往把信息工作的管理手段、服务水平看成是各国经济实力、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所高校,文献管理手段和情报工作是与我校的教学、科研息息相关的,情报服务水平是我校整体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磨料磨具工业是机械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工业“牙齿”。随着科技的发展,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的应用领域日益广阔,已在航天、冶金、建材、化工、电子及新型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唐料磨具行业前景灿烂。因此我校除了为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外,还应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情报服务方面起到行业的龙头作用,“中心”的建立正是充分体现了我校专业水平的整体实力。现就“中心”的建设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材料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改革的经历以及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体现了与磨料磨具行业结合紧密,突出实际应用,注重能力培养的改革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磨料磨具技术基础》五年来的改革历程出发,总结教学改革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多个细小晶粒构成的团粒结构的GSD金刚石磨料新品种,具有表面粗糙、凸凹不平的形貌特征,且在结合剂中把持牢固,避免了单晶磨料过早脱落的现象,使得磨具寿命成倍提高;CSD磨料在磨削过程中呈微刃破碎,保持有多个锋利切削刃,因而具有非常好的自锐性。  相似文献   

7.
对本磨料磨具与超硬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磨料磨具工程系毕业实习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力地保证并提高了毕业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它在工程领域和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述了碳化硅陶瓷的发展过程,综述了其在陶瓷球、磨料磨具、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碳化硅陶瓷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高技术碳化硅陶瓷的重要应用,提出发展碳化硅陶瓷生产技术应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1 我校专题数据库概况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发挥自身的馆藏优势,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面向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实践证明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校图书馆也围绕本校重点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自行开发建立了“磨料磨具文献索引数据库”。采用目前先进的FoxPro数据库管理软件、汉字操作系统UCDOS或CCDOS,其硬件环境:IBM-PC 386(486)及兼容机,配鼠标器。  相似文献   

11.
简讯两则     
本刊消息:我校金刚石优质高产新工艺应用研究课题不久前通过了由机械部郑州磨料磨具与磨削研究所、白鸽集团(第二砂轮厂)、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公司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具有产、学、研(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典型特点;在金刚石合成原理和工艺方法上有独创性;在设备和原料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大批量生产验证结果表明,高品级金刚石的产量和产值均提高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新工艺所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等设备条件下居于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还建议尽快在扩大的腔体上开展推广应用此项工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不可承受之重”在现今中国企业中,企业家不仅是厂长、经理,还需是医院院长、托儿所所长、学校校长、理及绾绾长等等等等。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的的确确是真的。1991年的山东泰山磨具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後勤服务的职工高达3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十分  相似文献   

13.
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和环境分析研究方法,在首先肯定了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具有鲜明的工程和企业背景,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为地方和行业会计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美、日三国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必须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核心,认真处理好会计技术与会计理论、教育环境与教育规律、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重大关系,并且要从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专业建设战略以及学科平台的构建等几个重要方面着手,保证行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石油行业在面临原油产量递减,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开发成本不断升高,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困难关头,提出了“以油为主、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打破了石油企业长期封闭与半封闭状况,多种经营蓬勃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油田在振兴,企业经营在搞活,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在增强。这种企业发展、变革的大势给企业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关于多种经营企业的法人地位问题,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行业特色高校是国家推进重大战略领域、关键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肩负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柱、国际化科技创新支撑、全球化人文交流支点的重任。经过70年的探索与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外语教育与学校共同成长发展,历经初创起步、快速成长、改革发展和跨越进步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服务行业有力、学科内涵丰富的外语教育体系。文章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外语教育70年历程进行梳理反思、总结提炼,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同类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行业特色高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以更为科学的转型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命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对高等教育分类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为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也带来新契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然包含着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新发展理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明确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内涵及构建支持特色发展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以政府、行业特色高校和行业三方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作为重要基础,聚焦行业特色高校如何自主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行业专门人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标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阐述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实践,兼顾行业特色高校生存共性与发展特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理论构想——包括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6个具体的三级指标,以期为高校分类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建构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的高校评价研究体系,更好助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职工体育的机构、项目、时间特点、场地状况等,发现高校职工体育的管理机构为工会,职工体育开展的项目、时间和场地等需要进一步优化,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高校职工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必要性,指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学科特色弱化等问题。其次,对基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ESI学科排名的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和避免重复交叉可以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从科学定位、内涵发展、发展特色、扎根地方、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加强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提出了加强高校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即加强学习和教育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深化和完善高校后勤体制改革 ,使之适应新形势下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发展的要求 ;加强基层党组织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日本:高度发达的企业内职工成人教育高度发达的企业内教育已成为日本战后发展职工教育的一大特色。企业内教育在日本被视为人生第三个受教育的场所,它以发展生产为直接目的,对上至最高经营人员,下至一般工人和新入厂的职工进行技术训练和文化教育。据日本对340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