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物化的存在——《白鹿原》女性生存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朔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20-122
通过分析<白鹿原>所描写的女性在其生命的三个关键阶段,即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时的生存状态,揭示封建宗法制度社会中女性物化的存在及其主体地位的失落,从而显示我国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其自主自立的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浅论妇女解放问题●陈蓓有人说对妇女的尊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这都说明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启发着...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主意识觉醒是这一时期妇女解放的内容,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种具体表现和特色形式。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和考量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各种表现形态和她们的生存状态,以对各种业已觉醒的女性意识和自主意识作一番论析。这种自主意识主要表现为人格意识上的独立自主和自强自立,权利意识中的平等自由,以及救亡强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追求经济独立,确定社会主体地位方面探索“五四”新女性在五四思想文化背景中从觉醒到反抗到无路可走的心路历程,对“五四”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反思与探索,以期揭示女性意识的彰显和遮蔽,再现“五四”背景中女性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3,24(6):66-69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中,与对爱情作纯化虚幻描写相对的是对欲的描写,这欲是赤裸裸的情欲、肉欲、色欲、性欲。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对“欲”的描写,成为一个热点、焦点和卖点,既有对古代近代市民文学的继承,更具有这个世纪的本色。早期鸳蝴派言情大师们大都将“情”与“欲”完全对立起来;海派作家更多地是从生存意义上来理解人性的,来理解人的性本能的,在现代的意义上为性、色作辩;从1949年至1976年,中国大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市民文学,爱情成为禁区,也就不可能有性爱描写;八十年代,性的描写还以爱的包装、爱的寓言的形式来呈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中性的姿态更为突出,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言说姿态。  相似文献   

6.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并为之努力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女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道路,完善了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为中国妇女的权利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制度安排.新时代妇女解放与权利的充分实现需要进一步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促进女性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加强对女性自主意识的培养,建构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夏洛蒂.勃朗特是比较早、比较自觉地意识到女性的关注、焦虑、体验、自我价值期待的,推崇女性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在当时的19世纪是具有先进性的,对夏洛蒂.勃朗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词的动态描写,以其多姿多态的构思取向,嬗递着诗词形态建构中的流动意识。本文将动态描写分为意动描写、境动描写、情动描写等三种形式加以分析。并讨论了意动描写使人物心理呈现出深层内涵的意念感悟;剖析了境动描写对物象产生的延宕变化;研究了情动描写通过情态动作,展现特定的心理,使感情更真更浓。动态描写蕴蓄着内涵肌理,推衍着诗画格调,增大了意境形象,强化了构思神韵,叠生自然性灵。动态描写与文人的心理情操、精神人格产生集化、共鸣共振,诗词的意境便具有高深的嬗进,形象便呈现出完美的化境。  相似文献   

10.
石晓玲 《理论界》2010,(4):121-122
两性关系描写是元明清叙事文学的重镇,研究近古文学的近世化倾向,爱情描写及其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的近世化演变是不能绕开的一个课题。本文择取戏剧和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范例,试图揭示近世爱情描写由女性主动、男性主导到女性开始具备独立人格意志、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一定主导权这一演变过程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 2 0世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这种精神指向在女性文学的社会性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富于哲学意味的创作中有着鲜明体现 ,其思想内涵突出标示了对传统妇女文学的批判与超越。其间 ,女性意识对作品的内在意蕴产生了多样影响 ,那些因女性意识侧重点不同而形态各异的成功之作无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殊途而同归 ,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12.
张敞是西汉宣帝时期的著名大臣,曾长期担任地方大员,成绩卓著:一是敢于直言,有政治远见;二是有行政才能,长于处理繁乱的地方事务;三是勇于追求个性解放。他成功之秘诀在于采用教化与刑罚两手并用的统治方法。因其为官风度随便没有威仪,受到时人的指责而不得升迁。然后代有识之士却给其以极高的赞誉,成语“张敞画眉”的广泛流传即为明证。  相似文献   

13.
《古船》的主导价值显示为对人的本质、人性、人格理想以及人类自我救赎使命问题的密切关注。它提供给我们的是在"人原本是什么"的基础上的"人应该成为什么"的证词。《古船》中,探寻人格理想境界的任务主要是由隋抱朴来完成的。而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和独立人格三者的结合,构成了《古船》中人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立场是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鲁迅创作的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客观存在。鲁迅创作的现代性建构以“立人”为核心,以启蒙主义思想革命为基调,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为20世纪中国文学奠定了“人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道德形而上视角对于文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宗宇 《河北学刊》2003,23(5):181-183
王晓华认为 ,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 ,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 ,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 ;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 ,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 ,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 ,甚至可以说 ,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 ,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 ,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 ,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 ,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 ,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 ,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 ,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 ,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拯救学术本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3,23(5):183-186
王晓华认为 ,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 ,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 ,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 ;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 ,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 ,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 ,甚至可以说 ,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 ,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 ,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 ,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 ,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 ,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 ,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 ,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 ,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与张爱玲是公认的海派文学的代表,但对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性,学术界、包括王安忆本人一直都无定论,存在颇多争议之处。论文在海派文学这个背景下,结合王安忆与张爱玲的具体作品和创作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认为二者不同之处在于:面对现实的生活,张爱玲是典型的虚无主义的,王安忆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相同之处在于: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对普通人的关注和与政治的疏离。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凤珍  杨智杰 《河北学刊》2002,22(3):150-152
一般认为,公司人格的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偏离公司法人制度的状况,使本应平衡的公司法人制度中的利益体系发生倾斜,使公司的独立人格成为逃避法律监督的工具,甚至异化为一种法律都难以追究责任的障碍。因此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在我国的适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鹏振 《齐鲁学刊》2006,(5):106-108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体现了极为可贵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品格。她真正做到了自由抒写,运笔繁简随意,雅俗兼容,庄谐并存;她的语言富于创造性,在继承旧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新的散文语汇。张爱玲这种自由抒写的态度和积极创造的精神对后世散文创作无疑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