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文化建设领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就必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文化民生来检验文化发展成效;"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真实效应,保证纵向年度之间和横向地区之间在同一标准下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对全国各地乡村文化消费民生效应展开测评,"十五"期间半数省域景气指数有所提升,"十一五"以来绝大部分省域景气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2007年民生与文化民生效应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经济增长不以推进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只有经济增长转化为必要的民生保证,带来了以民生衡量的经济社会协同进步才可言"发展".人均收入、总消费和积蓄的城乡差距势必要对民生效应打下折扣.也许还应当对已经实现的GDP加以扣除,从而形成一种"民生GDP"折算.文化民生既是整个民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整个民生的重要衡量指标,各地文化民生效应权衡数值也可以用来对其文化产业增加值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良好契合,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应当与经济发展、民生增进实现良好协调,这就需要对“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协调增长”目标做出预期测算,并以此衡量文化产业何以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可以反映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惠及民生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以城乡综合人均文化消费数值来进行各地之间的比较,显然比城乡消费总量合计及其所占全国份额的比较更为合理;而以城乡综合人均文化消费占当地人均总消费比重数值来进行各地之间的排序,则无疑更加具有可比性.这也许可以作为综合衡量比较各地文化总消费的指标.文化消费分析或许可以印证全国经济发展分析中的一种看法,即全国区域的整体发展存在差异,但小于全国城乡的发展差异;各地城镇之间的发展也有差距,但小于各地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应当与经济发展、民生增进实现良好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良好契合。这就需要一个特定的评价体系,对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协调增长目标做出预期测算,并以此衡量文化产业何以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值及人均数总增长均达到8成多,而“十一五”头两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值及人均数年均增速连续下滑,低于“十五”年均增幅。剐过去的年景,文化消费已经受到国内物价上涨压缩消费的抑制;面l临的年景,文化消费可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经济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文化民生效应赶超“十五’’发展成效,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国家正大力拉动内需,2009年正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关口。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和发展的走向日渐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学术界对于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一直进行着争论。一种观点从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出发批判大众文化消费,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社会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据此支持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走向成为一条正确路径。我国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导向,以人民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文化自觉"为原则,以多元融合、综合创新为途径的大众化走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愈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文化惠泽民生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民生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民生,而且包括文化层面的民生.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丰富和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民生.这些文化民生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文化民生有着多方面内容,即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在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加以保障,并把文化生产力作为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