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08,(13):12-12
行政体制改革是目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日前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只有建立起对政府收钱和花钱的监管机制,行政机构改革才能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周  相似文献   

2.
李鹏总理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宣告:将痛下决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精简行政机构。他还指出,要围绕转换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使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四分之一。如何推进这一革命性改革的进程,革除政府机构重叠、职能不清、人员膨胀带来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政企不分、关系不顺的弊端,使政府管理职能真正从微观管理转到宏观调控上来,并走出建国以来机构改革所未能走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机构精简之后,各级国家机关精减工作人员走出机关的合适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多次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每次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分析我国机构改革中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机构随意增设等问题。结论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及效能的原则,形成办事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搞了20年,机构改革也搞了20年,却总也走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针对机构病的“抗药性”,面对跨世纪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邓小平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5.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在运行中逐渐累积并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如乡镇机构臃肿、债务负担沉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乡村矛盾和干群矛盾不断升级、乡镇政府政治合法性降低,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以精简机构为主的改革思路陷入了“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中难以自拔。这说明我们的改革路径出现了问题,改革能否另辟蹊径已成为近几年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围绕乡镇改革的路径问题,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三种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学泰 《决策》2001,(8):22-22
"精兵简政"不是个陌生词儿,三十年前,这个词儿连小孩子都是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就有"精兵简政这个意见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这样的句子.而<为人民服务>是"老三篇"之一,那是人人都要背诵的,所以大家都知道了1942年在延安的时候,曾经搞过"精兵简政".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搞过"机构精简",但始终未能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市县乡机构改革是今年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重点.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机构改革,使国务院系统的机关干部,从3.3万人减少到1.6万多人,精简了一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机构也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了精简.今年,按照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推开,市县乡机关行政编制总的精简比例为20%.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程鹏 《决策与信息》2010,(12):60-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数次机构改革,在十七大会议上我国又提出政府机构向着大部制方向改革,这次改革是否会发生历次改革后行政机构依然再膨胀的情况,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审视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组织与人员编制法律体系对推动和稳固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县级机构改革是我国机构改革的重点。我国有2000多个县,县级机构超编人数是全国超编人数的60%,这一层级的机构改革搞不好,会使整个国家的机构改革前功尽弃。县级机构改革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机构精简人员的合理妥善分流,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大批人才资源能否各尽其能,关系到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如何积极稳妥的完成县级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人员分流路在何方 由于县级机构面临的条件和问题,县级人员分流不能如中央各部委局那样,分流的主要去向是充实企事业单位、学习培训、支援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数次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仅大规模的行政机构改革就进行了8次.近年来,中国理论界的有志之士掀起了探讨行政机构改革的热潮,国内民众也对此寄予极高的期望值.但是,一次次改革过去,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事与愿违,精简一次,膨胀一次,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理论界在困惑,普通民众在迷茫,机构改革究竟犯了什么病?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县级政府管理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县级政府管理不断出现问题,现实的困境要求我国县级政府必须进行改革。重视县级政府的建设,正确认识当前县级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合理分析,寻找解决途径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县级政府管理改革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总结问题和对策,期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出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县级政府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重视.因此,完善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有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孔祥敬 《决策探索》2001,(11):42-43
当前,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普遍遇到了职能转变难、机构精简难、人员分流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改革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目前全省县级机构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机构改革后,政府大多数部门、单位都面临着组织机构设置、职能设定、人员配备等新情况、新问题,处于重新整合与磨合期。笔者认为,县级政府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部门,在机构改革初期应该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完善四项机制,引领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关静 《经营管理者》2009,(22):96-97
吉林省于2005年6月启动了全面县域扩权的改革。扩权强县改革的成效如何,可以通过考量吉林省县级政府行政效率体现出来。在吉林省推行"扩权强县"改革之际,省级政府的管辖幅度问题也成为改革的现实瓶颈,管辖幅度过大使得省"直接管理"的实现存在很大的障碍。是否可以通过小县的合并来减少县级建制数量,进而实现"省直管县"?本文将通过对吉林省县级政府行政效率的考量为该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6.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如何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世嫒 《领导科学》2022,(8):123-128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我国行政管理领域不同于传统科层制的一种弹性化组织,在应对重大风险、承担特别行政任务、提高组织效率层面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但长期以来其一直处于行政组织法监管范围的边缘,组织规模陷入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组织设立与撤销、权限范围、运行程序以及监督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组织功能上消解了正式序列党政机关的法定职能,突破了职权法定的行政法治原则。为改进这一系列组织问题,应当加强对议事协调机构的组织法研究,区分类型,深入分析其设立及运作的理论逻辑,从主体、行为及责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法律解构,以实现对议事协调机构运行的全过程规制,促成其法治化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18.
政府效率的高低,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就整体而言,政府机构还普遍存在着效率低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机关精简方面虽采取了多种举措,但始终走不出被职工称为“减肥反弹”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虽然中央多次提出逐步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但由于种种原因,国企仍然普遍存在着部级、局级或者相当于部级、地市级的事实级别制现象。这种金字塔式组织架构的特点是,一旦“塔顶”的级别确定,“塔身”的“高度”和“宽度”也就相应确定了。如某国有企业级别是正局级,机关设置从上至下依次为局级层、处级层、科级层,其职务也按照局长、副局长、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逐级设置,如果局长只有一个,那么副处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以来,新的一轮机构改革工作正在各地稳步推进。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与强化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新形势下,县级党委副职如何进一步转换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