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相似文献   

2.
潘兆云 《理论界》2013,(5):99-102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要以时间作为敞露存在意义的视野。而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因此,时间性是《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本文力图追溯海德格尔“时间性”思想的起源。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弗莱堡讲座中对实际的生命经验的“历史性”的揭示、对基督教原始信仰经验的探究以及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构成了通往《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性”思想的几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叙述与时间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时代的文学叙述中时间呈现出的特点,进而研究了时间与历史、时间与人物的关系以及从时间观的差异对比不同文明间的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程波 《船山学刊》2013,(1):39-46
在技术时代下,人与时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人面临着沦为时间之奴隶的危险。、明末大儒王船山,对时间有深入的思考。本文试从天道论与人道论两方面述论船山哲学之时间观,指出其“时间由气化而起”、循环不已、“备三际”、由“克念”把握时间、流通之时间等观点。而后通过比较哲学与文化的方法,归结出:儒家哲学对时间之重视(“时间人”),而船山则予以明确的揭示与强调,有功于儒家哲学与文化之自觉。  相似文献   

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时间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时间观.尼采的时间观集中体现在权力意志论中,但尼采不是靠自觉的方法,而是靠不同寻常的对真理的直觉来表达其时间观的,直觉的深刻与表述的清晰往往很难统一,权力意志论中的时间观不是显白的,而是隐含的.本文是对权力意志论的时问观的初步探索,内容包括一、权力意志论的时间观之内容;二、权力意志论的时间观之特征.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十月”之说 ,既与史料记载赤壁之战爆发前的“盛寒”季节不合 ,又与曹操战前在江陵逗留许久等情况矛盾 ,难以成立 ;“十一月”之说 ,部分受《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影响 ,且不明该年有闰十二月 ,以致折中于《三国志》记载与孙盛的疑问之间。孙盛《异同评》之误解 ,乃因不明纪传体史书中纪、传的不同功能及叙事方法所致。赤壁战役发生时间 ,陈寿《三国志》、袁宏《后汉纪》记载的“十二月” ,准确可信。由此为赤壁之战研究中有关分歧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功夫论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色,而"时间"又是"功夫"的基础性含义,因此从"时间"视角诠释"功夫"能拓展功夫论的研究视野。中国古代的时间观不是线性的纯粹数值序列,而是螺旋演进的、随境域因缘而生成着的、注重时机时势的时间观。这一时间观是以时空一体的原初时间体验即"原发时间"为前提的。以《庄子》为例,其功夫论即是顺应时机时势、超越日常时间观、进入"原发时间",从而通达自由无碍之境的过程。庄子中的体道功夫境界是"真人"之"游",而实现"游"的功法则是"忘"。无论是静修体道中的"忘"还是技艺实践过程中的"忘",都意在脱开现成化和凝固化的存在形态,超越世俗常人的时间观念,从而进入原初发生着的时间境域。  相似文献   

10.
陈莹  郑丹宁 《理论界》2005,(9):240-240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考据学家。他博涉多通,对文字、音韵、训诂、天文、生物、医药等很多领域皆有研究。《通雅》是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代表作,是一部训话学专著,在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然而,这样一部专著其成书时间存在多种说法,本文从考证方以智的生平来推断《通雅》的成书时间,略陈己见。一、方以智生平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药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师、极丸老人等,安徽桐城人。青年时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时称“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  相似文献   

11.
尤炜  赵山奎 《人文杂志》2003,(2):118-123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 ,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和“时机”感 ,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 ,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刘颖 《理论界》2023,(5):29-36
时间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值得注意的是,美学中的时间研究并不指向物理的层面,而是指向生命的层面。《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的源头,表现出对时间问题的执着与关注。《周易》的结构与内容指向的时间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时间:乾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既是时间的起点,也象征着时间的创生精神;六十四卦层层构成时间中大大小小的循环结构,而生命时间循环的意义又集中在复卦中得到阐发;生命的循环中时间走向生生不已的永恒,化育了中国古人在“变”“常”的双重性时间中的宇宙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3.
赵逵夫先生认为,《橘颂》是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仿士冠辞而作。其所列论据无一确凿。《橘 颂》中透露出作者已遭受到“背楚亲齐”的谗毁。诗人借歌颂桔树扎根南土的“不迁”之志,抒发自己对祖 国无比的忠诚眷恋之情,以辨其诬。其创作时间应在楚怀王十八年,即公元前311年。  相似文献   

14.
比观《文选》与《文心雕龙》,可知就编撰的工作量言,以一己之力编撰《文选》有二三年时间便可;跳出《文选》以考察《文选》与就整体来观照部分,可知《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成;就文献可信度及情理(逻辑)和编撰工作量等方面作综合的研讨,可论定《文选》的编撰者乃萧统,而既非刘孝绰,亦非萧统和刘孝绰或萧统及刘孝绰等。就目前的相关成果说,其上焉者所以仍多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最大的问题乃出在研究方法上。而从方法论层面上看,研究《文选》的成书时间,须先考察其编撰工作量如何?成书状况如何?编者是一人(谁)还是众人?否则,我们便无从廓清罩在本研究上厚厚的迷雾而看到其真相。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通过对时空的考察,指出时间是内时间,空间是外空间;其次通过对现实与经验的区别,指出内时间是不可测量的,经验中可测的时间是内时间外化的结果;最后,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之四维时间的探讨,开启了从一维时间到三维时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对时空的考察,指出时间是内时间,空间是外空间;其次通过对现实与经验的区别,指出内时间是不可测量的,经验中可测的时间是内时间外化的结果;最后,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之四维时间的探讨,开启了从一维时间到三维时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楚竹书《孔子诗论》,为什么用“改”字来概括《关雎》?这一点要结合《关雎》这首诗在儒家诗教中的特殊地位来考察。从产生的历史语境看,《关雎》是周公取之民间用以教化南民的乐歌,《关雎》为《诗经》之首,体现了周公以礼治国,想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拨乱反正,以移风易俗的观念。孔子重视《关雎》,体现了孔子“以礼节情”的诗教观。而《孔子诗论》传承了孔子的诗学观念,因此,“《关雎》之改”的“改”字,从文本的主题义来看,就是改正、纠正,即从男女之事转到婚姻之礼。而从文本的主旨义来看,则具有移风易俗,以礼节情的丰富义蕴。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德波《景观社会》一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诸多观念,特别是他提出的景观时间一说。不同于前传统社会中的循环时间与工业社会中的不可逆时间,景观时间是一种制造伪事件的时间积木。现代社会为人们节约出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些时间都成为特定的由影像支配的景观时间积木,这种时间积木是通过种种广告欺骗和故意误导来填充的。在那些虚假的被制造出来“伪节日”之中,资本家通过景观强迫我们去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说到底,景观时间的本质就是异化消费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时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从揭示现代时间起源、结构与意义的角度深化现代性理论。现代时间的文化观念渊源于从犹太—基督教救赎史到启蒙历史哲学的衍化 ,其社会存在基石是作为世界性市场经济交换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直线矢量的现代时间以追求未来的无限进步信念构成现代性核心。现代时间对生命节律的过度强迫是现代化中人与自然紧张对立的现代性根源。现代时间三维中“过去”、“现在”对“未来”的反抗与“未来”的演化 ,不仅是现代性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层根据 ,也是现代思想史观念运动的内在线索。现代时间的内在结构及其矛盾提供了深层认识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