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可 《老年人》2011,(3):37-37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每当吟诵起这两首婉转悠长的《潇湘曲》,我的思绪总会漂游到多情浪漫的洞庭湘水之间。而留下这两首传世佳作的诗人,就是曾与白居易并称“刘白”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相似文献   

2.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俯瞰洞庭,天下闻名。在民间传说中,岳阳名楼又与名匠名仙结缘。名匠,是指鲁班。名仙,则指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据说岳阳楼原址是三国时期一个操练水军兵马的阅兵台,由东吴都督鲁肃所建。唐开元四年(716),被贬为岳州刺史的张说在游览鲁肃阅兵台旧址时,面对浩渺洞庭,豪兴大发,决定在此修造一座"天下名楼"。从潭州(长沙)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成了这项工程的总管。张说限李鲁班在一个月内设计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图纸。  相似文献   

3.
林夕 《老年人》2013,(6):22-23
"望湘江,览洞庭,极目楚天辽阔,洞庭波涌连天。"这是岳阳屈原管理区(原屈原农场)固有的壮丽自然景观。可如今,这里又有了新的模样:在38公里长的外湖大堤上,一边是烟波浩渺、水鸟翻飞的湖面;一边是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杨树林。堤内堤外,一绿一蓝;蓝绿之间,碧空如洗,风景宜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传统节日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民俗历史知识宣传、普及的滞后性,使我们对一些民族传统节日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以中秋佳节为例:在金桂飘香的中秋游园及相关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所谓的“唐韵中秋”、“贞观中秋”一类标语。但是,唐代的中秋究竟如何?在唐太宗贞观时期民间是否已经出现欢庆中秋的盛况了呢?  相似文献   

5.
《女性天地》2005,(1):52-53
我家住桂林,一年前.单位派我去广州,担任公司驻广州办事处的副主任。在外地工作期间,我同广州的一位小伙子恋爱并且同居。不久,我怀孕了,但就在临产前,他突然抛弃了我。我怀着悔恨的心情回到桂林,生下了孩子。在家休息了两个多月后,我到公司向经理提出了两个请求:(1)希望能将我调回桂林工低。(2)希望公司给予我产假待遇,  相似文献   

6.
黄川 《老人世界》2011,(9):43-43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浩翰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在中秋节品赏“中秋”联,别有一番情趣。相传,明末小说批点家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后的一个中秋节,金圣叹赏月色品月饼时,灵感顿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自然巧妙,堪称妙对。  相似文献   

7.
中秋月谜     
刘泽君 《老年世界》2010,(20):30-30,45
1.放歌城楼月中秋(打一成语) 2.中秋花香月儿满(打一果品名) 3朋月当空人团圆(打一字) 4.月儿圆圆喜开镰(打一成语)  相似文献   

8.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6,(11):40-41
海峡情思●欧阳光伊人何日还?翘首向云天。目断南飞雁,心牵北向帆。三通双愿遂,两制一瓯圆。杜宇声声里,催归又一年。水调歌头·中秋月下话嫦娥●李怒霞霭渐消散,明月出东山。清晖恬淡如水,泼洒到人间。但见婆娑树影,不见仙姬献舞,默默过银湾。都道姮娥美,寂寞实堪怜!数千载,留桂阙,伴高寒。何如移往华夏?乐士释愁烦。今有擎天巨手,更有追风捷足,锦绣正无边。请约三年后,飞艇载卿还!君山●陶学潜“白银盘里一青螺”,自古登山水路过。此日龙王惊望眼。汽车飞越洞庭波。题晚晴梅竹图●方予耻随流俗竞豪华,梅竹精神世共夸。淡淡香浮和靖舍,萧…  相似文献   

9.
广西桂(林)梧(州)高速公路桂林至阳朔路段这条长67公里、修在喀斯特地貌上的高速公路,引发了政府与岩溶专家的争论,政府称这是一条连接桂北与桂东的重要公路,专家则称它会破坏珍稀的世界遗产桂林峰林地貌。  相似文献   

10.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当年歌手韩晓的一首歌曾引起多少中老年人的共鸣。然而,如今在辽宁省沈阳市却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退休金不高的他,想去桂林就去了,想去三亚就去了。老人说:“谁说一定要等到既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才能实现“去桂林”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林)梧(州)高速公路桂林至阳朔路段这条长67公里、修在喀斯特地貌上的高速公路,引发了政府与岩溶专家的争论,政府称这是一条连接桂北与桂东的重要公路,专家则称它会破坏珍稀的世界遗产桂林峰林地貌.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中秋节过去了,伴随着中秋的一切喧闹也归于沉静。大家过得怎么样自然心里有数,商家对自己的进帐也已做完盘点,但节日一年一度,围绕着中秋的话题永远不会穷尽。近些年来,中秋话题的“时代特征”愈来愈鲜明,表现为它已经渐渐走出诗意而成为商业、环保及政府治理的话题。其中,今年的“新意”体现为政府部门专门为月饼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立规并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今年的中秋再做一次盘点。提起中秋,人们想到的是深蓝的天空上那轮金黄的圆月,想到的是种种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想到的是象征着幸福和团圆,蕴涵着包容与关爱…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中秋节过去了,伴随着中秋的一切喧闹也归于沉静.大家过得怎么样自然心里有数,商家对自己的进帐也已做完盘点,但节日一年一度,围绕着中秋的话题永远不会穷尽.近些年来,中秋话题的"时代特征"愈来愈鲜明,表现为它已经渐渐走出诗意而成为商业、环保及政府治理的话题.其中,今年的"新意"体现为政府部门专门为月饼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立规并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今年的中秋再做一次盘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歌唱的我们也在承受我们歌唱的我们也在承受(外一首)甘肃兰州崔子用近中秋。我思念的爱人手扶门框还在张望就像你们歌中所唱的那样故乡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许多年后。我在另一个中秋回望月光擦亮了每一处伤口和路口就像你们歌中所唱的那样最后埋我的月光是大阳的另一种...  相似文献   

15.
朱辉 《现代交际》2008,(12):39-39
凌蒙初的《拍案惊奇》中有一个故事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说的是商人文若虚经商破产,无奈之下带着只值一两多银子的"洞庭红"橘子跟着别人去了海外,不料在外国这些橘子竟然卖了八百两银子。回国途中,文若虚又在一座荒岛上发现一个鼍龙壳,运回老家卖了五万两银子……破产商人文若虚就这样短短几个月成了福建的巨富——如果当时有福布斯排行榜,估计他老人家也一定能进入百强了。  相似文献   

16.
烟雨桂林     
如果你曾经做过旅游的梦,我想你一定会梦见到过桂林. 梦中的桂林,肯定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奇峰异石;肯定会有幽静凝练、恍若国画的碧水蓝天;说不定还会有轻轻滑过脸庞、柔若无骨般的雨丝;或者也会有垂钓在漓江边的白发老翁,正享受着一蓑烟雨尽平生的惬意……这梦中的景致,一点一滴在桂林都是随处可见的.当然,那里还有名副其实的三秋桂子,梦幻仙境般的迷离夜色,鲜味萦绕的桂林米粉……  相似文献   

17.
成北 《老年人》2009,(6):22-23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千百年来,洞庭湖的浩瀚和旖旎,不仅哺育着数百万勤劳的湖乡人民,而且让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一位名叫潘之美的退休教师,半个世纪以来,被湖乡人民火热的劳动生活强烈感染着,诗兴勃发,创作了5万余首民歌,被称为“洞庭歌王”。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06,(20):29-29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日:“中秋八月中”。  相似文献   

19.
雪松 《老人天地》2008,(9):37-37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秋将至,可父亲却无钱买月饼。父亲的工资只够买煤米油盐,菜钱还得靠母亲帮人洗衣赚取。想吃月饼得另想办法。母亲设法接了一些火柴盒子来糊,每天晚上,全家一齐上阵。日忙夜忙,到中秋前一天才糊好5000个火柴盒子,每糊1000个火柴盒子可得工钱8角。那时月饼一斤是8角钱,肉一斤是6角钱。  相似文献   

20.
“湖光秋月两相宜,遥看洞庭山水翠”.风景如画是洞庭美景最好的诠释,而烟波浩渺则是刻画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最贴切的注脚.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与长江相连.拥有2700多平方公里天然湖面的洞庭湖,曾有上万渔民漂泊于湖汊河沟和芦丛苇荡深处,他们被称为“天吊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