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子冯巩     
在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喜剧节目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前来助兴的冯巩被主持人问及“您明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愿我的老母亲,以及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安康!”冯巩脱口而出。 原来,冯母近两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病情严重时甚至对儿女以及身边的人非打即骂。冯巩放下一切工作,对母亲尽心呵护。并试图用自创的“相声疗法”帮老人击败病魔。他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2.
2006年深秋,王光美因病在北京去世。这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这位美丽的女人,这位忠贞的妻子,这位慈爱的母亲,就这么优雅而坦然地走了。美丽的女人1921年8月25日,王光美出生在北京。父亲系留日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母亲是天津名门的千  相似文献   

3.
<正>冯明学,演艺圈人称"四哥",80后称他为四叔,他自幼热爱艺术,曾在2000年全国小品大赛中,和冯巩、阎学晶、句号一起获奖,50岁以后抛弃商业经营,只为专心到北京寻梦,在电视节目、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长相特点"很汉奸",多次出演汉奸,自称特有"汉奸范儿",在北京通州拥有"四哥粉丝团",他为粉丝们创造各种机会,并免费传授17种乐器技艺,及各种  相似文献   

4.
阿红 《金色年华》2011,(5):32-35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循环播放着这样一部由几十张照片组成的公益短片:一位衣着破旧的母亲,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拾破烂。夕阳下,母亲用力踩三轮车的背影感动了无数看客。照片的作者名叫冯英龙,短片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于化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从丈夫得了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于化玲便开始了她九年的拾荒生涯。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他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勤工俭学,将积攒的每一分钱用来为弟弟支付学费。一家人抱团取暖,共同完成了各自的梦想。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一天”拍成照片,上传到腾讯网上,他要晒一晒他拾荒的母亲,和他从未说出口的感恩之情。这组照片被放在了腾讯网最显眼的位置,被人们称为2010年最感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老年人》2014,(4):16-17
正从煤制油到火箭推进剂,再到化学激光研究……张存浩院士的科研征程每一次的换挡、转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2014年1月,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对他一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最高褒奖。从小就树立起"科技报国"的理想1928年,张存浩出生于天津,祖籍无棣县段家村。他的爷爷张鸣歧曾任清末两广总督,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母亲龙文瑗为云南哈尼族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天津沦陷,为了抵制奴化教育,张存浩的母亲将他送到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家抚养,继续学业。"母亲虽然没有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一段名为"母爱无价"的公益短片感动了无数旅客:夕阳下,一位衣着简朴的母亲,用力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拾破烂——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这位母亲背井离乡,坚持了9年的拾荒生涯。令人想不到的是,制作这辑照片、将这位"卑微"而伟大的母亲推向公众视线的,竟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冯英龙。是什么驱动他以这种方式回报母亲的呢?  相似文献   

7.
宜琳 《当代老年》2007,(12):13-14
一辆自行车让他爱上了北京的胡同 李正荣今年65岁,出生在北京东城的琉璃寺,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父亲1946年去了台湾,留下母亲、姐姐和李正荣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8.
春夏 《老年世界》2011,(16):18-19
在中国的演艺界,提起相声演员冯巩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提起冯巩的家庭生活,知道的人便不多了。多年来,冯巩用他充满睿智的表演给亿万观众送去开心快乐的同时,也用自己真挚的心灵精心呵护着他和妻子艾慧的爱情之花。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对外界坦言:苦涩中绽放的爱情之花更香更艳!  相似文献   

9.
巴根草 《女性天地》2013,(12):16-18
一场灾难改变价值观,从平淡生活到极地探险 2008年,31岁的张听宇跟随北京的一支救援队来到汶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当他望着一位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哭天喊地时,一米八几的他也流下了热泪。救援工作完成后,张听宇坐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呆坐了半天。  相似文献   

10.
当从报上看到王东华对母亲的十大批判时,我并没有把这个外地的大学老师看得有多么了不起。因为类似的研究人员不少,他们一年一年地互相交流着论文,也未见产生什么效应。我以为他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员。2002年10月,在北京的一个小区我见到了王东华,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极其热情地向我讲述着他的事业……然后.我向他借阅了他1999年出版的80万字的《发现母亲》。连续一个多星期,每一个晚上和不坐班的白天,我都在不间断地痴迷地读着这本书。那些极有震撼力的语言和颠覆性的批判意识深深地征服了我——"母亲"一词竟然有了它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内涵,和通过改变人从而改变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再婚别吃醋     
顾玉书 《老年人》2003,(2):13-13
2002年9月,六旬老人王守成背着百岁的母亲出门旅游。北京是老母亲梦中的“圣地”,他们从安徽全椒县出发,乘汽车,坐火车,首先来到北京游览。之后,又陪着母亲到重庆,坐船游三峡。王守成一家并不富裕,这趟母子俩旅游的钱都是借的。他说: “等明年有钱了,我还要背着母亲坐飞机去深圳、香港瞧瞧。”孝行着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2.
仁心 《女性天地》2012,(11):24-26
张强今年38岁,是天津、河北两家钢铁贸易公司的老板,年纪轻轻的他已拥有数千万元身家。然而朋友们佩服的不是他赚钱的能力,而是他让人感喟的孝心。熟悉张强的人都知道,近10年来他无论到哪里谈生意,车里都会载着患小脑萎缩的母亲,饭桌上朋友们的第一杯酒、第一道茶也都是敬给老人的。带着母亲谈生意,这样的情景在生意场上闻所未闻,问起张强这么做的初衷,他的回答是:"什么事明天做都来得及,只有孝亲不能等。  相似文献   

13.
一个陌生的在闽打工的河南男孩给我打电话,说,他很孤独,5月份到了,女友不见了,可她生日快到了;母亲节快到了,可母亲已走了半年多,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临终前,他不在母亲身边,当时正为情所困的他在福州城,家人无法与他联系上……现在,他很想在高高的楼上往下跳,他是下了很大决心才给我打电话……他叫李铁道,25岁的年轻人。一见钟情在他乡 李铁道,家住河南漯河市李家庄。16岁丧父,家贫,辍学。先是去北京打工一年多,18岁那年来福建闯世界。 1998年,他在福清的一个塑胶厂里做工人,为了多挣钱,他常常加班。不久,他在食…  相似文献   

14.
颖子 《女性天地》2010,(12):16-18
一“笑”订情。丑男追回大美女 黄西,1970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医生。1993年年初,黄西在北京读研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一个韩语培训班,在那里,他认识了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妍,两人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5.
海阔 《伴侣(A版)》2016,(12):4-6
中年丧偶惺惺相惜,以夫妻名义签订“同居”协议 2004年4月的一天,哈尔滨市民李爱菊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留下了她和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一年后,李爱菊才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他不放心李爱菊一个人生活,想把母亲接到北京来.李爱菊想到儿子刚毕业,在北京住的是出租屋,收入也不高,不忍心打扰他.再说,她生长在哈尔滨,也不想离开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6.
艾先立 《老年人》2007,(12):55-55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1936年生于天津,4岁时随家人闯关东,落户辽宁,父母与众亲戚皆为评书艺人。1950年初,他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系,1956年拜天津评书艺人李庆海为师,开始学说评书。“文革”中,他被遣送农村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平反后担任鞍山市曲艺团团长多年。至今他说过的书目逾百部,出版著作四十余部,6年前在北京创办单视东方艺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城市》1993,(Z1)
素以“全国老三”自居的天津这几年相对于全国各省市的发展滞后了,尤其与北京比落后了一大截。无怪乎有人说天津都快由过去的北京小弟,降为北京的大侄了。就从国民生产总值(简写GNP)这一指标便可一叶知秋。北京市1989年GNP为455.96亿元,1992年增长到709.1亿元,而天津1989年GNP仅为283.34亿元,1992年才增长到411.24亿元,还不及三年前北京的水平。造成天津这种“绝对发展,相对滞后”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天津没能处理好与北京的发展关系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为实现天津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北方的金融商贸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  相似文献   

18.
报载,为了满足八旬老母看一次天安门的心愿,一位五十多岁的山东农民带着干馍,用三轮摩托车载着母亲来到了北京。有的地方不便骑车,他就背着母亲游览,常常累得气喘吁吁。我不禁为这位农民对老人梦想的尊重而感动。  相似文献   

19.
张颂甲 《中外书摘》2008,(12):13-15
1949年夏,我在天津《进步日报》(原天津《大公报》)任文教记者。同年10月底,梅兰芳先生应邀由上海北上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后,他应邀到天津市作短暂演出。《进步日报》采通部主任李光诒同志(后任北京《大公报》副总编辑、《财贸战线报》总编辑)派我去访问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20.
素秋 《老年世界》2013,(8):12-13
2007年9月,冯巩在电话里无意中告诉妈妈:“我小时候最爱吃你做的酱黄瓜,现在还回味无穷。”冯母将儿子的话记在心上,第二天,她吩咐儿媳买来上等新鲜黄瓜、料酒、八角、红椒等原料。然后,老人戴上老花镜,坐在院子里的暖阳下,一丝不苟地为冯巩腌制酱黄瓜。在躬身拌料酒时,刘益素突然感到头痛眩晕倒在地上,手里的料酒洒了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