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货币滞存法对广东2003—2011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算,进而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对超额货币和实体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广东省超额货币与实体经济存在反向的协整关系,当超额货币上升(下降)1%时,实体经济会下降(上升)0.6%左右,因此,应当关注超额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的长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货币理论内蕴货币哲学与货币文化。马克思货币哲学既是货币文化的制高点,又是指导人们研究货币文化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货币哲学视域论述货币文化,着重探讨货币经济职能之外的文化职能。剖析马克思货币文化的主要价值与基本特性,揭示马克思货币文化的核心问题。货币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传统的经济职能部分弱化,而文化职能却在提升。发掘马克思货币文化内蕴的货币文化职能与文化价值,推动货币文化发展和货币政策创新,有助于展示马克思货币理论在当代的新视野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关于货币问题经历了各种复杂争论。从梳理逻辑争论的角度可将其界定为三个基本问题,即两分法(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存量与流量、内生与外生货币供给。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与主流经济学一贯忽视货币作用而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有关。实际上,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不仅是重要的、内生的,也是决定所有经济关系的根本,整个宏观经济只有通过货币的总量关系才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决定所有价值和分配变量,这是基于现代货币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基本假设来分析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4.
货币宪法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我国货币宪法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既不深入也不系统。当下,面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萧条、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货币宪法学研究应广泛开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货币宪法学应当立足于金融危机的真实历史与演变趋势,从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有关货币发行机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货币与金融管理机制、货币发行监督机制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探讨货币宪法的理论基础、价值定位、基本原则、体系结构,为构建货币宪法的规则体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为最终消除危机提供必要的制度准备。当然,货币宪法学的研究,不仅要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还应进行更多的形而下的思考以及个案分析;不仅要勾画出合理的货币宪法规则体系,还要着眼于其实际运作过程与动态发展变化。此外,鉴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货币宪法应当成为与经济宪法和财政宪法并立的部门宪法。这也正是货币宪法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从经济周期同步性与经济冲击对称性角度,考察了中国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经济基础。实证结果显示,两岸四地虽然在短期内具有共同周期,长期内存在共同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经济冲击方面仍不具有对称性,这说明短期内尚不满足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此,两岸四地应加深地区间的货币合作,增强其对不对称性冲击的调节吸收能力,以降低外部冲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存在着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法,导致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的长期对峙.新古典经济学对它们之间的融通总是顾此失彼,产生一系列的理论纷争.而资本主义的真实情形是货币经济而非实物经济,我们应该坚持凯恩斯的总量思想,并且认识到他分析方法中的缺陷,寻找理论创新的突破口.这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7.
亚洲金融危机后 ,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开始探讨亚洲货币合作问题 ,“亚元”也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统一主权下的中国内地和香港来说 ,在这方面能否先行一步 ?尤其是随着两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内地和香港会不会像欧盟那样在经济一体化条件成熟后采用单一货币呢 ?文章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对内地和香港经济冲击的对称性进行研究 ,探讨人民币和港币是否有条件实现货币一体化。研究表明目前内地和香港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不够高 ,还没有满足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但是从内地和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 ,经济冲击的对称性将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货币一体化的条件也将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8.
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局部需求动机到联合动机研究货币需求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进步。重新定义货币,构建新的变量体系,提出新的需求理论及利用新的计量技术是目前为克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革新冲击货币需求函数的几个对策。纵观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其存在着诸如经济人假设、融资动机研究薄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人为分割及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等问题。随着网络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以往界定的三动机与收入利率关系将不再可靠,由于经济交溶和货币在国际间的快速转移使得货币需求分析框架不能局限在一国范围,需求动机在时空分割上的模糊也将迫使以往分析方法改变,货币需求理论与时俱进将是一个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商品第一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之间、商品第二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对应关系.这是在"货币理论带"或"货币理论三边形"的基础上,通过把价值方程式和商品的总形态变化公式的有关顶端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的结论.理解和把握上述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和两种相反的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的对应关系,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欧元问世和蒙代尔荣获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认识和讨论又引起人们的空前注意.本文试图将"最优货币区"理论应用于建立亚洲货币区的讨论.首先简要回顾"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然后结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组建亚洲货币区的压力、存在的难点和前景及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的重要课题。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表示的行为方程在中国基本成立的实际,构建了引入经济开放度的IS-LM-BP模型,并利用1985—2007年度数据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第一,在目前不完全对外开放下,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具有非中性特征;第二,通过我国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增长率交叉项负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结论;第三,通过我国货币供应量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物价上涨率交叉项正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根据2003—2016年季度数据,利用向量VAR模型、脉冲效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效应搭配下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存在非对称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大约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约4倍。运用TAR模型对货币供给量的阈值进行估计,指出货币供给量在不同的货币执行区间存在显著阀值,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启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为人服务”作为一种货币理念是马克思在1847年提出的,2004年在《富国律》中实现,间隔138年。期间人们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中欧文.费雪和凯恩斯贡献卓越。经济危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货币发放标准”问题,其答案“货币为人服务”曾经在马克思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可惜被计划体制误解。弗里德曼是首个在货币中引入“人”的人,他使传统的“物币理论”变成了“物币人币折中理论”,“货币为人服务”理念取得阶段性胜利。《富国律》提出了完全的“人币理论”与“模型”,使消灭“失业、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成为可能,从而马克思所提出的“货币为人服务”的思想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了基于宏观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区域货币乘数模型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得出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中国基础货币区域投放差异、区域货币乘数差异、区域货币政策乘数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货币乘数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的双重差异下,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效果将显著大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些结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货币政策框架理论,设定了货币目标框架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货币目标框架的有效性并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有效性下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择机渐进导入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当货币的形态从物物交换、黄金一直演进到符号货币后,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货币的形态、价值背离度以及发行权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配置资源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以电子货币为主体的货币制度标志着货币已经高度符号化。符号货币制度下,如果拥有货币发行权的主体滥用或不当行权,如果资源配置制度存在缺陷,就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错误的激励,甚至阻碍经济增长,累积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可能性。建立超主权货币制度和改进资源配置制度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维系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问题一直都未形成统一意见,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货币参数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考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在稳定状态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用性,以中国2000—2013年经济数据为例,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倒U型关系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