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古老的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席卷全球的趋势下,其传统文化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冲击.以维吾尔族传统家庭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起居与礼仪文化和婚姻制相关的文化传统变迁为基点,应重点研究影响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强调的是观念和制度的调适,构建的是积极现代的人际互动模式.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冲击和裹挟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回族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信息.但是必须看到任何现代化的构建和前进都有诸多非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对于回族来说,这一承载着太多宗教与传统因素的民族.它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现代化的转型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调适.笔者正是把对城市回族女性婚姻观念和行为的研究放置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主要探讨回族女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婚姻观念行为的调适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以消费为经济主导的消费型社会已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并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在此宏观背景下,云南各少数民族"非遗"无可避免地正在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与文化变迁.在如此深刻的变迁过程中,信息产业及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凸显出在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社团与华人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国家文化备忘录》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逐渐呈现偏袒马来人的种族主义色彩。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文化政策三原则:土…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稻田养鱼体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知识,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得以长期延续.在现代化的力量日益向农村渗透的社会语境下,传统的稻田养鱼体系受到现代农业观的冲击.为了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传承和保护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应正确应对冲击,保护传统的稻田养鱼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文化恢复是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重新整合做出的选择。在民族文化恢复中,应坚持选择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吸纳性原则、保护性原则;还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文化人和知识分子、民间人士的作用,由于他们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上、中、下三个层面,各自都能发挥在民族文化恢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是,现代化也对朝鲜族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面对冲击,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索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共赢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海城喇叭戏等地方剧种受到极大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主要以海城喇叭戏为例来谈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生育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回族生育文化现代变迁为主题,探析了回族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国家话语与回族生育文化的性别观念、回族生育文化的变迁等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语境下趋就了回族女性主动性发挥的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回族女性在国家权力、国家话语与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国家生育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怪圈,使回族传统社会文化惯性与国家计划生育的制度约束显出不均衡与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广西边境壮族传统农商文化赖以依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对接才能存续与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农商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边民的商业文化意识和农业种养技术、耕作方式、互助合作等农业文化,这种传统的经济习俗就可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并将向“大农大商”方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泮村灯会有5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时面临着一些保护传承困难的问题.为此,要处理好8对关系,包括:扭转"现代化偏见",修复传统民俗与宗族的关系;明确政府责任,理顺传统民俗与政府的关系;消除认知误区,认清传统民俗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超越小农观念,协调传统民俗与外来人口的关系;改革教育体系,平衡主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转变迷信观念,端正宗族信仰与教育事业的关系;调整运作机制,理清传统民俗与商业力量的关系;深挖民俗内涵,处理传承民俗样式与培育族人品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现代化的适应程度已经客观地成了衡量不同民族生活方式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不论是城市职工还是农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都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边疆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造包含民族文化观念的最优化决策模型分析发现,旅游通过两种方式导致梯田景观发生变迁,一是旅游与梯田农业争夺资源,导致梯田资源投入不足,梯田耕种方式被迫发生变迁。二是旅游破坏了传统民族文化观念,导致梯田景观维护和发展的机制遭到破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源供给,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旅游资源过度消耗,能够减轻旅游对梯田农业资源的争夺,理顺分配机制能够减轻旅游对维系梯田景观的生态文化的冲击,从而促进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建勋 《民族学刊》2016,7(2):66-73,119-122
针对10年前的田野调查,本次回访重点调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的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在日常生活、文化观念、说唱情况、当地格萨尔史诗的氛围和影响力等方面.调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阿尼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外宣传和文化展演中.较之十年前,阿尼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并没有显著提高,格萨尔史诗的生存和传承空间也没有明显改善.调查发现,阿尼在当地传承格萨尔史诗的主要方式是在政府安排下,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进行的,同时他与人合作,将部分史诗内容刻版存放于德格印经院.基于地方政府的扶持、保护地方文化政策和当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两种传承方式,既是格萨尔史诗传承中的重要问题,也涉及到如何评价吟诵艺人的地位和作用.调查认为,格萨尔史诗说唱依然要面对从口传身授到学校培养,从日常生活方式到保护对象的老问题,同时还要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谁的遗产,如何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张,一种全球文化消费的观念逐渐成形。世界各国相应加大对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适时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规范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也是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