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比较丰富,能表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意义。X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前字“X”除小部分表示具体的意义外,大部分意义虚化,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加强程度;后字“A”是构成XA式状态形容词的主要词根语素。XA式状态形容词有多种加强程度的形式,在句中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有的还可作主语和宾语。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有区别于普通话和长沙方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谈的ABB式形容词是指单音节形容词A(少数是名词、动词)加叠音后缀BB构成的形容词,如“绿油油”、“怒冲冲”、“白茫茫"、“文绉绉”等。这类词“远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宋元以后的戏曲和小说里用得很多,今天的口语和文艺作品里用得更普遍。《子夜》这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里,就有着丰富多采的ABB式形容词。据粗略统计,全书用ABB式形容词有183处。这类词的运用更是五色斑烂,绰约  相似文献   

3.
新化方言形容词构形法与汉语普通话一样,有附加法和重叠法两种,但是,它又有其独特之处:单音节形容词的前加成分非常丰富,其后加式有Ab哩(li)和Abb哩(li)两类;单音节形容词没有AA式重叠,其重叠形式有A闹A屎、A更A脑、A山A里等,附加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bbAA式、bAbA式和bA巴 A式等.  相似文献   

4.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异同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5种类型:X与YA、XA於Y、XA于Y、XA乎Y、X和YA,其中,"X与Y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否定形式主要有10种类型:X不与YA、X无与YA、X与Y不A、X与Y无A、X与Y无以A、X如Y无A、X不A于Y、X似Y不A、X似Y无A、X比Y不A,其中,"X与Y不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5.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这一阶段,相似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九种类型:X与YA、X如YA、X似YA、X似Y样A、XA如Y、XA若Y、XA似Y、XA如似Y、X比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X不与YA、X与Y不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A如Y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其他几种多见于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7.
一 1.1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和西双版纳两个方言。芒市话是德宏方言的标准音点。就语言特点来看,傣语芒市话与壮语、泰语等台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与侗语、水语等侗水语支的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言学界有些学者认为,临高话是壮侗语族(或侗泰语族)的一种语言。然而,据笔者考察,该语言中汉语借词数量之多,远非壮侗语族诸语言可比。笔者为临高人,本文是笔者对临高县内该语言中的汉语借词考察后作出的归纳和总结。 一、借词的覆盖范围 临高话汉语借词的覆盖面很广,各种词类都有一批基本词借自汉语,尤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基本词中又以单音词为多,许多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另换名称或只作为复音词的一个构词成分而不再独立使用的古代单音词,在临高话中却妇孺皆知,且保留单音形式。为行文方便,下面叙述时依词的类别进行。  相似文献   

9.
成都话中[tn~(21)]疼、[tr~(21)]疼儿常作粘合式结构中的补充成分,表示程度加深。疼(疼儿)总是在形客词(A)或动词(V)之后,构成“N+A+疼”和“N+V+疼”两类句式。不是所有的形容词和动词都可构成这类句式。有的形容词和动词还可构成带“疼”的把字句。  相似文献   

10.
站话属东北官话中黑松片的一个方言小片,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来自云南一带的政治移民。与东北官话相比,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其中的AB式形容词数量较多,表情摹状的功能也比较丰富,是站话词汇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一类。从构成上来看,AB式形容词的特点是B作为附加性成分对A具有修饰作用,或者加深程度,或者蕴涵褒贬色彩。A与B搭配的原则以语义的表达为依据,由A来选择B,固定搭配的很少。同时,AB式形容词可以根据表达上的需要而扩展或变换为更为生动形象的其他形式,如"A得B、A不B、A个B"或"BA式、BABA式"等。其常见用法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通常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  相似文献   

11.
壮侗语族语言的单音节形容词有AA、AAb和AbAc等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状语、补语等成分。AAb重叠式中的b一般是一个固定的语气词或虚化的指示代词。如壮语为ne、han~4(那):sa:~1 sa:~1 ne(高高的)、tu~2 ha:u~1 ha:u~1 han~4(那只白白的)。侗语为tji~6或a~6、a~5(那):ja~(5′) ja~(5′) tji~6(红红的)、an~1 an~1 a~6(慢慢地)。AbAc重叠式中的b和c为后缀音节,无实义,但与A音节有一定联系(声母或声调相同)。如壮  相似文献   

12.
武宁(上汤)话有丰富的重叠形式,其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以重叠,无论是在形式特征上还是在语义功能上都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3.
诸暨话是吴语中一个次方言,其环围与该县行政区(属绍兴地区)近似。诸暨话的形容词与吴语其它次方言的形容词有共同点,即一些常用的形容词有:单音节(A)、双音节(AB)、三音节前重迭式(AAB)和三音节后重迭式(ABB)四种。如:黄 刮黄 刮刮黄 黄刮刮甜 蜜甜 蜜蜜甜 甜蜜蜜香 喷香 喷喷香 香喷喷……吴语的AAB式是普通话没有的,从其形容的程度上看,以AAB为最高,AB次之,ABB较低。  相似文献   

14.
汉语判断词"是"对村语判断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村语是属于壮侗语族黎语支的一个独立的语言,它除了具有两个与黎语同源的判断词外,还有一个借自汉语的"是"。本文通过考察汉语词"是"借入村语前后对村语判断句式的影响,并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的比较后认为: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和借代,强势语言不仅可以改变弱势语言的固有语法结构特征,还可以改变弱势语言的固有词性,使其弱化,甚至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5.
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包括动词作定语)的时候跟作别种成分时性质不一样,可用"名物化"这一术语称说之。从古汉语异读来看,动词、形容词发生"名物化"时,一般由非去声变读为去声,这是"名物化"在语音形式上的标志。动词"名物化"后可以用来指称动作,但与表示动作发出者、承受者、工具等的一般名词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名物化"后进一步发展为名词。由此来看,"名物化"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体现了"动词—指称—名词"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也有形式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ABB式形容词是由单音节形容词A加后缀BB构成的,它与其他几种类型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被吕叔湘先生统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因为这类形容词通过了重叠、加缀等方式具有了显著的描绘性。它们的描绘性和主观性是相辅相成的,描绘性体现主观性,主观性增强描绘性。本文从主观化的角度对ABB式形容词及其主观化的量级进行考察,从"视角"和"情感"角度对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进行了描述,同时对ABB式形容词进行了主观量级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O强化语(intensifier)或称强调成分,是指加强词义的程度状语。英语形容词前常带有强化语。这些强化语或是增强形容词的语意,或是减弱形容词的语意,即对形容词作出程度上的限制。本文旨在探讨形容词前的强化语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其使用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多数壮侗语数量名结构语序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影响,然而不同语言呈现出不同的演变阶段,这是受汉语影响程度不同所致。基于语言接触研究视角,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演变和变异有三个阶段:傣语、泰语、老挝语的名-数-量结构处于"未变"状态,是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固有语序;临高语名-数-量与数-量-名结构并存,处于"在变"状态,是数量名结构演变中的过渡阶段;而其他多数壮侗语的数-量-名结构则处于"已变"状态,是其与汉语接触发生演变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有"字句,其典型句式是"A (没)有 B C".A、B为比较项,C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其中形容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根据句子表达的口气,可以把表比较的"有"字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肯定式中,充当C的多为量度重的单音节形容词;否定式中,位于C的是量度形容词和性状形容词,且后者出现频率略高,在表性状时,C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的形容词有一种结构独特的方式,前面是一个单音节的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成分(用“x”表示),后边带一个迭音成分(用“y y”表示),我们把它叫做xyy式形容词。例如:绿油油、红通通、笑哈哈、水淋淋等。这类形容词早在元曲杂剧里已经大量出现,由于它具有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至今还在人民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地使用着。它是人民语汇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值得我们重视。下面试从构词特点、句法功能、修辞作用三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