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想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需要经由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师输导观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种身份的扮演、课堂教学的延伸、灵活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牵引作用和努力形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机制4个方面论述思政课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期养成亲和力,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加快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育人形式更加多样,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引领力。把社会新闻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的学接受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针对一些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强、教学存在的形式传统单一、对青年学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到课率”“抬头率”偏低等问题,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任务,必须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范式。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及其基本观点,阐述了传统思政课教学范式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从深入贯彻一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两个转变”和推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演进”3个方面探索建构主义视域下思政课的教学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如何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的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阶级分析法;教学模式上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科研水平低,在自身处境和社会评价认知方面,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种困境应切实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以学科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建立以教学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思政课教师应"知耻而后勇",奋起急追,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教学方法改进,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各课程之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叙事、反思、后思的逻辑进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整合。“叙事”主要包括解释性“叙事”、移情式“叙事”、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反思”主要包括具体事件反思、中时段反思、长时段反思;“后思”主要包括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叙事到反思,再到后思,叙事、反思、后思相结合,这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也可以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防止思政课教学的碎片化,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系统化、逻辑化,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思想为前提、政治为统领、理论为基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打造有信仰、有情怀、有深度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以思想触及心灵”的作用,广大思政课教师,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二要精耕思政课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挖掘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三要不断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力打造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进而更好地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实现其教学效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向到位。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增 强学生的获得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入手,列举了课程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学生 对课程的兴趣不高、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之间缺乏融会贯通、学生获得感不强,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背后的原因:市场经济改革 和互联网经济时代对价值观的冲击、思政教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师生交流不够、教学语言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考核 方式比较单一。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时代化的设计,人本化的定位,情景化的实践,信息化的沟通,项目化的考核, 实用化功效。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其有助于提升教育者的教学效能、增强受教者的主体地位以及优化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同时,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技术至上倾向、数据万能主义、智能推荐算法风险以及智能应用不足等现实挑战。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革新,需要提升教师智能素养,培育智能思政的教育理念;审视人工智能嵌入,调整智能思政的主体认知;利用智能教辅介质,创设智能思政的教学环境;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充实智能思政的教学内容;强化统筹协调能力,健全智能思政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开卷考试日益成为主流,过程性考核比重不断加大,考核主体开始多元化。然而,思政课考核结果失真、考核激励机制失灵的现象依然存在。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需要系统论思考,厘清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通过制度性保障,推广小班教学,提升思政课考核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定期沟通,提升思政课考核的公信力;运用翻转课堂,使过程性考核与互动性考核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大大改变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环境,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对思政教学的新挑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效性,从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革新思政理论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切实支持思政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显著特殊性,探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能够提升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得感作为思政课教育质量的表象指标,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方向,艺术院校基于获得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学针对性、亲和性、创新性、实效性。现阶段,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属性等因素的影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佳,在校学生知识、情感、意识、行为四方面的获得感明显不足。为此,艺术院校要基于学生获得感进行教学创新,具体可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属性深挖、教学制度革新四个路径进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要求。从整体性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完整把握教学目标、合理构建教学体系、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应着重从确立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本科四门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深入理解四门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思政课育人功能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建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运行方向的开放式、教学空间的综合化、教学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显隐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效性与针对性不理想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因此,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重于"说教"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势在必行,而开展"互动"式实践教学的创新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六要”的重要论断,其中要求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基于这种背景,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高阶思维“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问题的考察与分析,认为提高思政课适应性、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育时代新人以及实现思政课教师角色赋能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高阶思维十分必要。注重理论学习、强化问题导向、运用专题教学以及依托课程定位,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高阶思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公共性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学理支撑,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四个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学识水平、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学校认可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组织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育教学环节和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课内实践教学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考察、暑期社会调查、各种志愿服务、教学基地的实践等,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