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遇到采访,你面前的记者到底是真是假?只需将记者姓名或记者证号用短信发往移动短信平台服务号码106573095999,就能明辨记者的真伪。查询系统将会把该记者的单位、记者证号发送至您的手机上。目前,该系统只能受理河南省内媒体记者查询,对于外省记者的身份核实,可以到“中国记者网”官方网站查询。  相似文献   

2.
曹滢 《学术探索》2012,(9):108-109
人物故事是特稿选材的一个主要方式,因为人物故事能充分体现可读性和人情味。本文对两个特稿例证的分析说明,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就不是一篇能够吸引人的特稿。这也是记者在日常报道中与编辑部讨论最多的问题:"特稿写什么?"——特稿写人。  相似文献   

3.
马克·波斯特在《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时代》中关于媒介信息方式如何"建构主体"的功能学说,其实是在解构"我说故我在"的媒介神话。媒介"主体建构"功能的实质,就是媒介在虚假的意识形态层面所发挥的"主体"招魂的功能,即被媒介信息方式建构的"主体"实际上是"他我"而不是"主我",是"我被说故我在"而不是"我说故我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公示     
<正>根据"新广出发[2014]122号《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的要求,现公示《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申领记者证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如发现有与事实不符或违规申领行为,欢迎举报,举报电话:0791-88596531。姓名性别所在部门龚建文女采编部高平男采编部俞晖男采编部叶萍女采编部  相似文献   

5.
"真矛盾论"是澳大利亚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普利斯特等学者为当代亚相容逻辑的理论建构提供的哲学根据.他们认为,存在"事实上为真"的矛盾.要论证这一观点,就需要首先说明什么是矛盾之"真",这就要求回到"矛盾"概念的定义.本文表明,在"矛盾"的多重定义下,"真矛盾论"无法为自身找到合适的根据:"矛盾"的纯粹语形定义是不恰当的;在语义型定义下,矛盾是无法为"真"的,如果强行赋予其"真"值,则意味着已经改变了论题;在语用型定义下,矛盾之"真"可获得相对的说明,但矛盾的"可接受性"被弱化了,同时会导致与亚相容理念相背的结果;在本体论型定义下,矛盾之"真"需要语义封闭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基础,而其可靠性并不能在语义封闭的情况下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节日狂欢过后,不少人发现自己上了火.别急,只要您认清证型选对药, "灭火"也不是太难的事. 上火的人多会有热的表现,如口燥咽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流鼻血、便秘、尿黄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自由并不是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本文主要从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自我生成角度来谈自由。“真”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其存在的一种方式 ;“善”体现了人的自由选择性 ,并通过对象化活动使可能变为现实 ,其间人的本质得以生成 ;“美”是在真、善统一的基础上人的内心愉悦的体验 ,是人实现了的本质力量。自由是人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所达到的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食品安全新闻层出不穷,以至于"到底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成了流行语.然而之所以被称为"新闻"而不是"事故",免不了其中有些为了吸引眼球而捏造和以讹传讹的成分.一切没那么悲观.退到底线想,就算一切噩耗是真,至少现代人已经被锻炼成了"吃不死的小强."  相似文献   

9.
女娲信仰命题,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看来,是神秘的不可说部分,但是信仰自有其言说的独特方式。可以把女娲信仰命题分为可说与不可说两部分,可说部分用语言以摹画的方式表达清楚;不可说部分以显示的方式呈现自身,后者对于女娲信仰命题的证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信仰命题证真的关键在于信徒的迷狂的心理体验,并以此实现与女娲融为一体的愿望,不可说部分的显示恰恰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7,(9)
哲学家黑兹利特(Hazlett)在《事实性动词的神话》("The Myth of Factive Verbs")一文中发表了如下见解:如果我们把"真"当作"事实性"来理解的话,传统意义上的"真"就不再是传统"知识"定义中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笔者同意黑兹利特的这个观点,但是并不是因为"事实性"不必要从而认为"真"非必要;恰恰相反,笔者认为"事实性"对"知识"是个必要条件而"真"不是;因为"事实性"和"真"并不同一;如果"真"是符合论的真,那"真"条件就是非必要的;如果"真"是融贯论的真,那"真"条件就是多余的,因为有"事实性"作保证就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