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曹学“应分为两个部分,对《红楼梦》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要深入研究探讨;而对《红楼梦》研究无任何直接关系的另一部分则由谱牒学家研究可也。以知人论世为原则,探讨曹雪芹“为何“与“如何“写《红楼梦》,是“曹学“同“红学“共同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红楼梦》时间背景,是“红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时间背景弄不准,张冠李戴,就会“越研究越糊涂”。  相似文献   

3.
一、“红学”的内涵:也可说,什么叫“红学”。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红楼梦》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研究《红楼梦》,才称其为“红学。”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说如今的“红学”,已经成了“曹学”了。按说,研究曹雪芹,就应该名为“曹学”才是。可是“红学”这个词儿,既然已经叫开了,并为世界所公认,大可不必再加改动了。因此,有的学者也常愿把外国研究莎士比亚的“莎学”来和“红学”相提并举。这个并举我看大有好处,可以互相比较,找出他们和时代的关系来。在研讨方法上,还可以交流借鉴。何况,“莎”“曹”两人还有个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实质上都是诗人! 据说,现在由南京黄龙副教授提供的笔记中证明当年曹頫曾听欧洲人向他介绍莎士比亚的某些情况,曹頫的儿子因“窃听”而被责打。姑不论这孩子是否就是曹雪芹,但  相似文献   

5.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6.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7.
姚雪垠不但积极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界的思想解放,而且致力于扭转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方向,反对《红楼梦》研究重思想轻艺术的倾向。在促进"红学"的研究方法"转轨"的基础上,辩证地把握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既分析和研究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分析它的不足之处。姚雪垠在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时没有停留在"红学"上,而是要求"红学""探索产生一个伟大作家或伟大作品的若干规律"。姚雪垠还提出了宏伟的红学史观,这种红学史观是姚雪垠的"大文学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界在纪念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大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 0 0周年的活动中 ,都不说《原富》而说《国富论》 ,用郭大力和王亚南的译本包括译名与内容取代《原富》来纪念严复 ,实为不当。既要纪念严复翻译斯密大著之功 ,就要尊重历史事实 ,标明《原富》、研究《原富》 ,包括研究严复在书中按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0.
曾冬梅 《理论界》2008,(5):145-147
翻译前积累材料、掌握必要信息是译者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保证。对红学研究是霍克思译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从霍克思序言中提到的几位红学专家入手,浅析他们的研究理论对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影响。霍克思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把红学研究与小说内容融会贯通,敢于灵活地处理译文,用地道的英文译出《红楼梦》。霍克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红楼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一书(以前简称蔡著),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2万字,凝集了他近十年间红学研究的心得。蔡先生是红学名家。二十多年前,他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问世以来,累计已发行上百万册,风行海内外;近年又由中华书局易名《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先生曾经说红学有基础性的四大分支,即曹学、《石头记》版本研究、脂批研究和探佚学,其真意本旨当然是说只有首先在这四个分支研究方面“升堂”,才能作到严格区分“两种《红楼梦》”,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向小说文本的思想、哲学、艺术、美学等层面“入室”,乃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时段性历程性红学观,而非如某些误解所谓要以“红外学”排斥“红内学”。有一些过去常挂在人们嘴边而现在不怎么提的话其实还是有它的真理性,比如这样一些说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要全面地、运动地、整体地看问题,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绝对…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鲁迅的学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使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红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很大。对此,"鲁学"研究界和"红学"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鲁迅的《红楼梦》研究是否自成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无意对这些分歧进行辨析,只是认为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值得从学术思想发展史角度进  相似文献   

15.
读唐之享同志的近作《求实集》 ,清晰地感到著者对湖南省情的充分了解 ,尤其是对调查研究在决策工作中的意义高度重视。通过阅读该书 ,我们可以发现调查工作越扎实、占有材料越充分 ,就越有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相反 ,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 ,凭经验、想当然 ,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 ,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1.调查研究是正确领导的前提。了解情况 ,制定政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了解情况是认识世界的手段 ,制定决策是改造世界的武器。了解情况与制定决策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领导工作中 ,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红学” ,与“莎学”、“浮学”一样 ,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与价值。从胡适“红学”范式开始 ,便延续着反 1 2 0回的《红楼梦》的基本思想。“红学”的真正意义 ,应以主题学为骨干 ,涵盖作者学与版本学。曹雪芹是 1 2 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王国维的“红学”范式 ,是新红学的创始模式。美学批评学、文艺心理学、史学索隐学、文学考证学等学问为“红学”的研究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显学文化。《红楼梦》从“真事隐去”说 ,说是南京梦 ;从“假语村言”说 ,即是北京梦。 2 1世纪的红学 ,不是反对《红楼梦》 ,而是支持《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7.
吕华亮 《兰州学刊》2014,(6):197-199
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直被学界忽视。考察此期产生的一百多种《诗经》研究专著可知,其门类包括义疏类、名物类、《诗》音类、《诗》图类、《诗》谱类、《诗》品类等,这与汉代以比附政治伦理为特点的章句之学明显不同。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诗经》研究,突破了经学一统的局面,开创了诸多新的趋向,对后代《诗经》学的全面展开有重要启发意义,甚或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奠定了后代《诗经》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翦伯赞的《红楼梦》研究是以1954年对胡适思想的第二次批判和这一时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学术背景的,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由考察18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入手,着重强调小说中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新的市民阶层的要求.他与他所批判的胡适的红学研究都是借助于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是不同于胡适的“考证”红学对小说主题做出的只是一部家史的概括,他认为《红楼梦》是18世纪上丰期中国历史的缩影;虽与李希凡、邓拓等为红学界同归入持“市民说”学者之列,然而不同于后者以《红楼梦》中的阶级批判性以及市民思想的体现为中心的有的放矢似的论述,翦伯赞把“阶级斗争”纳入到对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9.
读《孔子家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明 《文史哲》2006,(4):43-51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相似文献   

20.
踪凡 《学术论坛》2007,(1):150-153
王观国《学林》对汉赋的艺术结构、修辞手法、名物、异文、用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引证之丰富,观点之独到,思维之缜密,语言之精炼,皆令人叹服。《学林》最能代表宋代学者研究汉赋的特点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