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应母题"是中外文学共有的文化母题。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史记载中便蕴含了"天人感应"母题。从印度传入的大量佛经及民间故事中也蕴含了这一母题。佛经"感应"故事所具有的印度神话的夸张性、荒诞性、神异性及虚幻性对唐传奇小说母题起到了很大的触媒作用。此外,佛教"感应母题"所宣扬的果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有机融合,亦极大地催化了"感应母题"的风靡。  相似文献   

2.
禁忌母题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频发性母题,就避讳故事而言,禁忌母题即为故事的中心主题。通过对这类叙事文本的阅读实例,暴露潜藏在这些文本下面的文化无意识;力求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形成的根源、发展的脉络以及这一禁忌母题所表现的禁忌民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相似文献   

4.
《西林安班玛发》是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重要文本之一,它不仅承载了满族先民丰富的萨满文化,也在产生时代、文本形式、主体内容、传播流变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史诗性。从文本所表现的西林色夫一生英雄伟业及主要情节母题看,《西林安班玛发》也是一部极富民族个性的萨满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同是荒诞 ,儿童文学中的荒诞和成人文学中的荒诞却呈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品格。该文借以两者在现实、文本、内容三个层面上的不同审美表现 ,通过比较联系 ,旨在探讨儿童文学荒诞与成人文学荒诞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重在寻求儿童文学荒诞的一些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出关>的理解总是放在鲁迅批判道家文化的背景下,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否定<出关>中的老子形象.但是当我们真正回到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很容易发现这其中存在某种误读.于是我们有必要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重新诠释老子形象,感悟老子形象中包含的鲁迅对于现实人生的荒诞感受以及老子出关所蕴涵的鲁迅改变荒诞世界、重建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荒诞意识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生存状态的急剧变化与中西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借鉴,荒诞意识也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反映在中国当代诗歌中。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当代诗歌中的荒诞意识。首先是以文革后期产生的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对荒诞现实的揭示与否定;其次是诗人对自我生存的荒诞性的表现以及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对诗歌的缺席;最后是由于当代诗歌对历来诗歌语言传统的否定与重建所导致的诗歌文本的荒诞。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起死》篇从创作来源上看,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对古代"庄子与骷髅"母题的重构,又揉合了现代风格改编而成的。《故事新编》中"庄子叹骷髅"情节框架则主要来源于清代小说《续金瓶梅》,骷髅复活、恩将仇报情节是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不仅有着多重隐喻的故事内涵,而且增加了荒诞的情节与人物,成为"庄子叹骷髅"故事母题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9.
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与西方荒诞小说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0.
弃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母题之一,而怨妇和恶妇是常见的两种弃妇类型。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爱丽丝·门罗同样关注弃妇主题,这也成为她探讨人的生存策略的一种方式。相较于前人笔下的怨妇和恶妇类型,门罗描写的弃妇有所嬗变。在《明信片》中,弃妇接纳了被抛弃的事实,作者强调了弃妇对生命流变的接受;在《我怎样遇见我丈夫》和《忘情》中,弃妇不仅接受了被抛弃的事实,并且适应变化,开始了新的恋情,采取了唯变所适的态度;在《我年轻时候的朋友》中,弃妇则在失去爱情、亲情和财产后,转而通以尽利,以更强的主动性寻找到属于她的幸福之路。弃妇母题在门罗作品里的嬗变体现了其所提倡的智慧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