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中国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已发生质变,农村的社会结构和联结模式正在剧变。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组织,从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乡村治理作用与影响的内生机理分析可见,一直都离不开乡村精英的参与。在农民合作社治理法治化的道路上,乡村精英承担着治理主体的功能与作用,引导社员利益理性与经济需求,发挥民主协商功效和社会资本的张力,推动合作社治理法治化进程。但是,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治理法律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困境与问题,质的规定性发生漂移,结构与逻辑也随之变迁。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促进企业家成长、优化外部制度环境、加强社员培训提高村民法治观念等具体策略将有助于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作社具有与生俱来的益贫性,发展合作社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民合作社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健全规范阶段,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异化问题,特别是对贫困农户相关权益排斥性问题突出。构建农民合作社扶贫机制,需要在有效克服农民合作社组织机制、扶贫机制和产业扶贫机制固有缺陷的基础上,从农民合作社治理机制、贫困农户互助机制、合作社间合作机制、政策构建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合作社法新修订背景下,定义社员资格制度,通过比较选择开放社员制与封闭社员制,对中国合作社社员资格制度进行界定,并对新老社员博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合作社实行较为开放的社员资格制度,合作社可设置入社"一级门槛"增加社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设置入社"二级门槛"可解决产权稀释问题。对于较发达地区或合作社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可加设"二级门槛";对于欠发达地区或合作社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区域,可降低"一级门槛",不设"二级门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社员资格制度有助于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动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加快推进,移民区将出现大量闲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关注农民合作社在盘活迁出村闲置资源中的作用,以农民合作社盈利能力和稳定能力反映其盘活资源绩效,结合山西省左权县的三个农民合作社案例分析了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其盘活资源绩效。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发现,工商资本领办型农民合作社虽然有资金优势,但较难形成与农民合作共赢的治理机制,限制了其盘活迁出村资源的能力;大户领办型农民合作社更容易在信任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盘活乡村资源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但对社员退出的约束力较差,可能对其在经营困境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村干部领办型合作社更可能基于村中社会资本形成有利于盘活迁出村资源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这类合作社发展是盘活迁出村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促进资本与农地结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普通社员与核心社员在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可选策略的讨论,分析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利益联结机制的特征,并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仁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案例研究后提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坚持“退社自由”原则有利于保护普通社员的基本权益,但不利于在合作社内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要在保证普通社员基本权益的同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应该充分利用计提公积金这一手段,不允许社员退社时退回公积金或许是有利于土地股份合作社内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的一个可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农民合作社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民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合作社通过对生产决策权的重新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度和信誉双重约束下的监督机制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但为了激励社员农户的质量合作行为及克服可能的“搭便车”行为进而提升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还应在运营能力、治理结构、监督机制、准入和退出管理等方面完善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在政和县精准扶贫中占据重要作用。从政和县的实际出发,分析政府、合作社和贫困户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参与目标和参与方式,总结农民合作社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着主体利益关系不协调、合作社脱贫带动有地域性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弱等问题。建议加快建立参与主体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合作社品牌建设,强化政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没有道德意涵就没有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道德意涵始终是合作社的本质特征,没有因合作社 的模式变化而改变。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化和理论上出现分歧,主要原因就是 合作社的道德意涵被遮蔽。 重申道德意涵对我国农民合作社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都十分必要。 其必要 性是,理论上达成共识,实践中本质不发生偏移,功能上形成益贫发展,目标上实现农业农民现代化和乡 村共同体的价值凝聚。 重申道德意涵对我国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启示是,以道德为基点促进农民合作社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组织为杠杆使农民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的载体,以价值为核心将农民合作社打造成 乡村共同体的新粘合剂。 创新之处在于,揭示合作社被遮蔽的道德意涵,为农民合作社理论研究奠定基 础,为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尽管农民合作社联社在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发展缓慢。通过对山东省寿光市17家合作社171名社员的调研发现:虽然合作社社员对联社优势比较认可,但多数社员对加入联社并不积极。由于缺乏对联社功能的了解,大多数社员对参加联社持观望态度,存在"加入悖论"。因此,提升社员对运营能力和利益分配机制的理解,增强社员对联社的信心,是推动社员加入合作社联社的关键所在。同时,扎实推进社员培训活动,探索联社"职业经理人"等制度也是激励社员加入联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是社会弱势群体之间联合互助的经济组织,自然人构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基础。至今,全球不少国家仍秉承这一合作社传统,禁止法人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而在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成为现实的选择。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实质上是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外部市场交易关系内部化到合作社不同类型社员关系之中。但是,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产生的异化行为导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倡导的合作社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发生了漂移,突破了现行合作社立法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合作社立法的完善应当关注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这一现实,并对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时的资质条件及其作为营利法人社员享有的权利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42家合作社的调查和务析发现,股份合作社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合作社运行中的资本权力过大,合作社组织机构设置基本完善,但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社员的参股比例甚至是社员进入合作社的行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应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制度,通过调整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和加强外部规制来巩固合作社的性质和结构,强化社员的民主管理和参与的意识,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功能,明确主管部门对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江西省11个地区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联合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负责人在合作社中担任的职务、合作社是否采用股份制、合作社是否需要专业的人才以及合作社是否有完整详细的社员账户与农民合作社联合意愿有显著性关系;而与负责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合作社创立形式等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社是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乱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切入,通过对江西省3家不同组建模式的合作社深入调研,分别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制度规范3个社会资本因素的维度,分析不同类型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的样态特征及其对合作行为和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是合作社汲取和传播信息资源的关键渠道;信任是合作行为产生和持续的基础;制度规范是引导和约束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要深入探究社会资本在合作社发展中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关系网络,健全制度规范,提高信任水平以促进农民全过程全要素参与合作、助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合作社是农民以自己的人力资源作为合作对象组织起来的一种人力资源合作新形式。人力资源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循社员人社和退社的自愿与自由、社员民主管理的自助与自主、经营原则的稳健与服务,以及盈余共享与债务承担有限等运行原则,建立了人力资源合作社的注册与创建、组织结构、管理者遴选、经营运作和利益分配和债务承担,以及合作社合并、分立和解散机制,指出了人力资源合作社运营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决策机制,加强全程社会监督,消除内部人控制等弊端,加强与政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问题,分析社员的利益分配行为和两种不同盈余利益分配标准造成的社员利益差异,揭示社员倾向于按出资额与交易量比例中较大的标准进行盈余利益分配,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承担更少的成本,提出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应当在内部契约上坚持以交易额分配为主,将出资额的合理利息界定为合作社成本,尽量保持社员出资额与交易额比例相一致,在配套制度上政府应当减少税费、扩大财政支持、加强教育引导与外部监督,以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股份合作社是对原集体所有制的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之一。股份合作社在制度架构上要求体现社员民主管理,明晰各权力机构权限,协调各方利益。本文分析了目前股份合作社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权力界限不清、成员参与度低、"内部人控制"倾向严重、监督机制"空壳化"以及激励机制僵化等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股份制合作社治理结构和股份合作社配套改革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种重要治理机制。基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的治理逻辑以及治理机制的动态转换,研究发现: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对核心社员的关系治理程度总体上会由高向低变化,对普通社员的关系治理程度的变化则相反;对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的契约治理程度都会呈现出增强趋势;就合作社整体治理而言,契约治理成本会随着合作社的规模扩大而不断下降,关系治理成本则相反,因而关系治理最终会让位于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京、冀、黑三省72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考察了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及其对合作社收益分配控制权归属的影响。通过样本数据描述、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并不是体现在成员农民身份的异质性上,而是休现在理事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经营规模差异、社会活动能力差异、在合作社内的出资差异、在合作社内的角色差异等方面。理事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异质性可以归纳为成员资源异质性和成员参与异质性两大类,其中,成员参与异质性会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控制权归属,而成员资源异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通过提高普通成员参与程度,缩小成员参与异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规范合作社收益分配决策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今美日欧农民合作社评述与借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对美日欧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介绍了合作社原则的变化、规模问题和企业化趋势;其次对合作社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如合作社的发起、会员出资、低效率、寻租行为及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合作社改革的借鉴和启示:(1)政府立法,为农民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2)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发起与引领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3)灵活运用国际合作社原则;(4)坚持独立自主,政社分开,国家支持办社的根本政策;(5)积极推进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促进区域乃至全国合作社联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