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唐天竺使出铭》相关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巍 《中国藏学》2001,(1):37-50
1990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额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碑铭。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首次为唐代王玄策使团出使印度,以及唐代中印交通中“吐蕃——泥婆罗道”的路线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材料。资料刊布之后[1],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碑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若干重要问题作过认真的研究,发表过一些很有启发性的意见。[2]  相似文献   

3.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是藏学界30年来持久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要问题涉及造像艺术特点、石刻录文的订正和题记解读、人物和地名考证、历史人物益西央身份认证等。文章通过作者于2016年9月的一次仁达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心得,目的在于为仁达摩崖石刻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的民族构成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蒙古族内的十几个部族虽然在方言、风俗习惯和服饰上有所差别,但能自由交流。哈萨克、乌梁海、图瓦、霍屯等突厥民族只占6%多一点。蒙古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哈萨克族的迁徙问题。在1991-1992年间就有4.1万人迁居到哈萨克斯坦国。迁徙的主要原因:一是蒙古国历届政府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研究落实不得力;二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泛民族主义意识抬头。针对这种情况,蒙古国政府采取了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方针,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全文公布河北保定出土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该碑记录的老索家族情况,为西夏遗民在元代保定地区的活动提供了实证.本文认为现存的碑文为后代摹刻,初刻的具体时间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调整好国内的民族关系,如何处理好既维护国家的统一,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自治权利的辩证关系,是我国宪法所要规定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五届五次大会新通过的宪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在民族问题上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政策,用法律语言科学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三仙女》如同磁石一般,将不少中外学者紧紧吸引,尤其伴随五六种民间传说的相继发表,一时间,举凡探讨满族源流;阐发清朝前史;考辨满族迁徙踪迹;勾索满族图腾系谱;追溯爱新觉罗氏国姓之缘起;以及论析满族何以称母亲为额娘等等问题时,几无不征引《三仙女》为证.且与此同时,还每有声称《三仙女》这个"具有史诗一样意义"的"古老神话",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真实,这是不容否定的;或断言《三仙女》的传说,世代人云如此,必有所据,不然如何能流传至今云云.诚然,传说也许不无某些历史的影子,但求实言之,却也未必尽可征信.同今某些辗转援引、论析评说,就不无商榷之处,兹  相似文献   

8.
一、开展历史上民族政策的系统研究 研究历史上民族政策,既具有认识历史上民族问题的认识价值,又具有作为今天和今后解决民族问题借鉴的现实意义。 所谓历史上的民族政策,是指历史上各个王朝针对民族问题制定的原则、方针和政策,当然也反映了他们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我省已经相继建立了三十七个民族乡,还有一部分适合建立民族乡条件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筹建。在建立民族乡期间,一些同志曾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建不建民族乡无用;建立以后,也有些同志感到民族乡与一般乡没有区别。这些认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还限制着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纵观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研究文章,涉及民族乡问题的不多。笔者在本文中所谈有关民族乡问题的几点拙见,望专家、学者及民族工作者给予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古文献多谬误。故而清代藏书家叶德辉曾说:“书不校勘,不如不读”,近人陈垣先生也说:“校勘为读史先务,日读误书而不知,非善学也”。笔者于工作之余,偶翻《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记事前后矛盾、繁简失当及年月差误之处颇多,至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记事出入之处更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七·志一百十二·兵八载: 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  相似文献   

11.
看过近六十部电视剧、电视艺术片后,结合过去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感受,感到有三个经常遇到的、非常值得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理解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和思想感情。这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复杂的问题,稍不注意就可能触动少数民族的自尊,影响到民族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地理解少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感情,才能自觉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过去一些影视艺术创作中,往往从猎奇出发,摄取某些“落后”面,无意中形成对少数民族的轻视和嘲弄。这是个教训。今后最好能回避这些消极内容,积极地通过影视艺术形象,表现兄弟民族之间的互敬互助,少数民族的美德,以提高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情  相似文献   

12.
有关元代乌思藏宣慰司的几个问题张云乌思藏宣慰司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省称,是传统中的吐蕃三大地理区域之一。这三大地理区划先后有变化。较早是指上部纳里三围(Stodmngah-risskor-gsum)、中部乌思藏四茹(Bardb...  相似文献   

13.
挹娄曾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民族。本文主要就其族源、族称、语言、流向及社会发展疆域诸问题略作考论,舛误之处,敬祈同道赐教。 一、挹娄的族源 传统的观点认为挹娄族是肃慎族的延续,因为时代不同,族称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挹娄族与肃慎族各成系统,挹娄的族源可远溯至三代时期的娄人(娄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唐天竺使之铭>进行了全面研讨,并提出相关结论.首先,就碑铭的篆额书写风格,指出其对汉碑额篆书风格的继承和创新特色,并论证碑额"出"(之)应释为"之"字之不谬;其次,对碑铭正文文体指出其是唐骈体文,略述其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对碑铭的主题思想作了概括,指出有一定文学价值.最后,对碑铭某些词语释读予以辨析,这是本文重点所在.本文以照片为准,寻绎碑文,证诸典籍,多方论证,试图对时贤校释,进行清理,管见所及,试作新释.  相似文献   

15.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40-41
<正>1990年6月,由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与四川大学考古工作者组成的文物普查小分队在西藏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块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唐代初年摩崖石碑。这一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早期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印古代交通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这块石碑发现于吉隆县城以北约4.5公里外的阿瓦呷英山口,其北面为进入吉隆山地的古道入口,南面则可直通中尼边境重镇吉隆。石碑所在地海拔高度为4130米,是西藏境内现存海拔最高的一处碑刻。  相似文献   

16.
引言一九三三年以前,热振是色拉寺“杰”札仓的大活佛,也是赖达摄政的候选人之一。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后,噶厦政府召开“春都杰错”,决定以热振为摄政,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未成年以前主持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事务。一九四一年,热振活佛向噶厦政府提出暂时退休三年,并把摄政职务让给达札。一九四四年冬,热振由藏北热振寺回拉萨意欲复位,不成。一九四七年四月十四日,达札密派索康·旺清格来和拉鲁·次旺多吉两噶伦率军二百,前往热振寺逮捕了热振。一九四七年五月七日,热振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7岁的艾前进带着土家人勤劳务实的根性,走出鄂西深山,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23年的从军生涯中,由于自己的刻苦和努力,先后被选入师团政治部门,被省军区调任直属团队主官。他说是军营给了他一生受益无限的文学素养和对新闻的追求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唐天竺使之铭》之文献学研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声波 《中国藏学》2004,(3):108-118
笔者在霍巍、孙修身、林梅村等对<大唐天竺使之铭>(原作<大唐天竺使出铭>)所作考识基础上,根据<中国藏学>2001年1期刊登的该碑铭彩色全景和局部照片,从文献学角度对铭文作了进一步研识,补正了此前工作中的若干不足之处.本文又据骈文规则,考出铭文每行为19字,总字数为415字,改正和增识了180多字,使文意更加晓畅明白,并发掘出了若干文献史料,有利于唐、蕃、印关系及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理、翻译、出版《格萨尔王传》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有关省区出版社已出版发行《格萨尔王传》分部本达60余部。(其中含汉译本20余部)。可见,其数量之多,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格萨尔王传》搜集、整理,尤其是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某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仅就《格萨尔王传》有关名词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把我省民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全省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全面调查。这次调查是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参加这次调查,这是对我省民族工作的有力支持。为了把这次调查搞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下面就我省民族工作基本情况、民族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及与调查有关的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和说明。一、关于我省少数民族及民族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