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行"学说是先秦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荀子即批评思孟之"五行",但对"五行"所指之内容为何,学界看法并不统一。其实,先秦的"五行"说有四义:其一,《尚书》中之"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其二,五行之"相生相克"说,指的是五种物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其三,邹衍之"五德终始"说,指的是把五种物质的基本属性提升至道德高度,进而为政治模式提供一种解说;其四,思孟学派之"五行"说,指的是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这四种"五行"说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思孟学派之"五行"说受到前两种"五行"说之影响,又影响了它之后的邹衍之"五德终始"说。  相似文献   

2.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古汉语词,产生于周穆王西巡之时。西膜是一个古羌语词,是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自称。西王母的历史原型是一位与周穆王存在血缘关系、远嫁西部的周王室公主,西王母是由东土王室公主变身为西土部落女酋长的。其后,西王母一词逐渐取代西膜等音译词,变为汉语社团对西土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西域民俗文化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情况,发现只有西域酒俗对唐诗尤其是唐饮酒诗影响最大。西域酒俗具有迷恋性、狂欢性、自由性三个特点,这在李白以及其他唐人大量的饮酒诗中都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仑丘与西王母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众多神话人物 ,构成中国神话的一个庞大家族。昆仑多义 ,大而别之 ,有地理昆仑与神话昆仑。本文所论 ,仅限于神话昆仑与山神西王母。   (一 )“神话昆仑”是一个有限制的概念。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 ,是诸神聚集之山 ,如同聚集了众神的古希腊之奥林匹斯山。昆仑之丘又是“天地之脐”、“天之中柱” ,把天地连接起来。(二 )西王母的原相是昆仑山神。西王母居于玉山 ,穴居 ,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 ,蓬发戴胜。其职司是刑杀之神。西王母又兼为古之医巫。(三 )西王母是昆仑之丘 (西王母之山 )的王者。她有自己的领地 ,显系一个原始部落的女头领 (酋长 )。  相似文献   

5.
试析西王母神话与羌族社会荣宁《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它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而西王母则是《山海经》中记载最多的神灵之一。由于后人的附会和演义,出现在《穆天子传》、《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书中,西王母形象已由穴居野处之任神摇身变为雍穆之人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盘古、西王母这两个神话人物名称的含义作了考释,认为盘古是太古的意思,西王母是西方尊大之女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良渚文化大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与西王母神话形象的比较,结合考古学、神话学、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进行论证,得出良渚文化大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与《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同出一源的结论,即:原始社会末期黄帝、尧舜与蚩尤和三苗部落联盟进行战争,三苗部落为获取更强大的力量,在自身图腾神上添加蚩尤部落图腾特征,形成部落复合神的形象,从而成为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后因部落战争的失败,三苗部落被流放,部分西迁成为西戎,他们在神人兽面纹的基础上创造出西王母形象。此后神人兽面纹走向衰落,而与之同源的西王母形象却在我国的神话及民间传说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拥有独立、完整的骨架与脉络,其基础结构由正色和间色组成,正色是系统的主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然而,自古中国就五色视觉属性的审美品论较少,多作为维护秩序、巩固主张、表达意愿的工具使用,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及文化目的性。中国色彩观念的背后由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撑,溯其源,究其意,透过五色文化解析中国色彩观念,为把握中国传统色彩运用之基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拥有独立、完整的骨架与脉络,其基础结构由正色和间色组成,正色是系统的主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然而,自古中国就五色视觉属性的审美品论较少,多作为维护秩序、巩固主张、表达意愿的工具使用,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及文化目的性。中国色彩观念的背后由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撑,溯其源,究其意,透过五色文化解析中国色彩观念,为把握中国传统色彩运用之基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西蒙古牧区社会实地调查的材料,首先从牧民的人口和家庭模式、定居点建设、家庭收入渠道、生活设施以及牧民财富观念的转变、社会交往和信息流通等方面分析和描述了西蒙古牧区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次,对西蒙古牧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草场之矛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草场纠纷以及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描述;最后,为如何协调好转型期越来越突出的人口、生态、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为牧区社会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