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观点摘要     
麻三山 《民族论坛》2005,(10):43-43
●《广西民族学院》2004年第2期发表了蒋彬博士《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文,文中探讨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及意义:城镇化与小康社会建设都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城镇化可以获得集聚经济效应,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加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步伐,加快西部民族…  相似文献   

2.
书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选编的《民族学译文集》第三集已于1991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集重点介绍国外民族学基本理论问题,共收译文23篇,按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两篇书摘,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文化和文化变迁。第二部分是美国《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人类学”条目,由若干小条目组成,其撰写者均为国际著名学者。第三部分是《苏联民族学》杂志于1987年开展的民族学大讨论,涉及民族学的对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学艺术论原始文学与原民象征艺术陶长坤 《内蒙古大学学报》第1期第65页民间文学在现阶段中的流变及其特殊效能 韩伯泉欧先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5期第49页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腾飞的民族文化事业 《民族工作》第10期第20页关于编写民族文学概况的几个问题韩伯泉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第55页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回顾(上)(下)南一 《民族团结》第7、8期第42、42页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文化思想的冲突 邓爱华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66页必须清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杨诚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第9…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学艺术北方民族鹰神话与萨满文化郎樱 《民族文学研究》第3期第79页 “伊玛堪”名称原始意义探析 黄任远 《黑龙江民族丛刊》第4期第61页论“伊玛堪”的民俗美 《黑龙江民族丛刊》第4期第81页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比较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28页元杂剧南流史初探 《河北学刊》第3期第75页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奇葩 —乐舞诗中的唐代乐舞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75页《诗经》恋歌所反映的古代“歌好”习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第36页桂中婚俗十五曲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81页武鸣桥北村歌牙的文化圈〔日…  相似文献   

5.
民族历史略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彭英明 《北方论从》第1期第90页中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初探 《西北历史资料》第1期第13页试论历史上民族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面 《历史教学》第6期第2页民族研究中的一个原则问题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44页民族史研究浅见 《西藏研究》第2期第77页关于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第2页从《尚书》中看我国上古时期的民族关系 《贵阳师院学报》第1期第43页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综述 《民族研究》第3期第48页加强对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研究 《光明日报》n月…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学艺术(续) 景颇古风与“木脑示洞” 《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第37页 哈尼族神话中的不死药与不死观 《民族文学研究》第2期第52页 色—哈尼族神话中生命、创造、再生 的象征 《恩想战线》第2期第43页苗族民间口头文学反映的胚胎状态 的无神论 《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第86页苗族神话与巫楚神话之比较 《贵州文史丛刊》第3期第144页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91页苗族古歌《开天辟地》哲学思想 再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44页苗族古歌所体现的价值意向探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38页论《苗族…  相似文献   

7.
民族历史匈奴的住所 〔日〕江上波夫王子今译 《西北史地》第3期第103页渤海通事研究 〔巳飞酒…寄世志就晓东陈春霞译校 《黑河学刊》第1期第110质渤海通事研究(续) 〔日〕酒寄雅志刘晓东陈春霞译校 《黑河学刊》第2期第114页突厥和蒙古游牧民的建筑艺术遗存 〔苏〕几·B·皮尔维也夫张文芳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第3期第34页蒙古法中刑罚的变迁 〔日〕岛田正郎潘昌龙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第2期第24页清代蒙古的刑事审判事例 〔日〕荻原守哈刺古纳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第3期第1页18世纪喀尔喀的法律变迁 〔日〕荻原守朋“乌恩译 《…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学艺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俗 《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第66页试论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广西大学学报》第5期第79页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复古与创新 《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第39页民族融合时期的优伶热以及中国 古代文学向综合艺术的回归 《东北师大学报》第4期第60页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断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第35页审美与民族的精神民俗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86页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之识见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8页鲁迅所涉猎的少数民族文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14页从文化角度开拓少数民族兽迅研…  相似文献   

9.
民族历史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王玉哲 《南开学报》(哲社)第2期第59页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范文澜(遗著) 《历史研究》第1期第3页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 —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孙柞民 《历史研究》第5期第37页关于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点看法布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l期第80页关于研究民族源流的标准问题孙进已 《辽宁大学学报》第5期第72页关于我国古代民族的形成问题王松龄 《四平师院学报》(哲社)第3期第9页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的贡献 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第210页汉…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要     
依孜 《民族论坛》2006,(2):31-31
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云南省委党校张晓琼同志在《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五期发表的《在发展与变迁中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一文认为: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之际,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实现少数民族社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尊重少数民族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强少数民族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主动调适与对接,激发少数民族社会自我发展与进步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以来,几位青年一代人类学研究者在本文作者之一(王铭铭)的组织下,形成了一个课题组,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以"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格局变迁"为主题,对"藏彝走廊"多个城镇进行了历史—人文区位学考察。"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广为学界所知的区域性学术概念,(1)主要指今日甘青、四川、云南、西藏几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及由这些区域构成的文化通道。(2)作为"中间圈"(3),历史上经过"藏彝走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论是对西部地区还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香港将怎样面对这一机遇呢 ?香港《紫荆》杂志 (网络版 )第 9期刊登题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模式》的文章,本刊予以编发,让我们听听来 自香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一、回族历史 大食兵援唐平乱及其评述 王锁劳 《甘肃民族研究》第1~2期1页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吴文良 马丁尼 《福建论坛》第1期2页 元代的吉普赛人——囉哩回回 杨志玖 《历史研究》第3期40页 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 达应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蕴含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工业化狂飚突进,城镇化稍嫌滞后,西部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集萃之地,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西部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互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及影响城市是文化的缩影,是文化集聚、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反映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化必然首先积集于城市。城市作为文化的聚焦点,以积聚、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为职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化建筑、名…  相似文献   

15.
马淑萍 《回族研究》2006,(3):114-120
一、回族历史马欢的族属与《瀛涯胜览》的地位/张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144~149页元代女真人与回回人入仕广西及其活动的比较研究———以乌古孙泽、伯笃鲁丁为典型/蓝武//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107~115页元代传入的回回数学知识/马建春//黑龙江民族丛刊,第1期56~58页元代答失蛮与回回哈的司的设置/马建春//宗教学研究,第1期115~117页试析元代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解读”———以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为例/马娟//世界宗教研究,第1期8~16页灵武回族王氏家族的近代变迁———都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回流特例/许宪隆,王永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7.
说明     
《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89期)所刊发的成臻铭《群在时空之间:论明代土司的民族族系分布特点》一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和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以米莉、黄勇军为主要作者的花瑶文化研究丛书三种——《花瑶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国家、传统与性别——现代化进程中花瑶民族的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距离湖南省隆回县2004年立项的"花瑶文化研究"项目结题,已整整过去了九年。作者之一的黄勇军家族曾在花瑶聚居地长期生活,具备良好的地域优势。因此,丛书三种抓住了  相似文献   

19.
对《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一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A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研究繁荣各民族科学文化事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 本刊编辑部 《民族研究》第1期第1页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间题”丁汉儒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第1期第3页试谈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金相镇—兼谈解决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本途径 《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第4期第23页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浩帆 《实践》第8期第34页试论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中共云南省委写作小组 《民族团结》第5期第2页民族研究工作要为四化做出贡献—在《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上的讲话 杨东生 《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