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单纯引进社会资本、依靠旅游开发的保护模式使古村落的保护面临危机,它不仅带来了诸多潜在的隐患,也损害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古村落保护仅仅是将古村落维修好、保护好的思想认识误区,实际上,古村落是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保护的绝不是哪座建筑物的空巢,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和传承,应从古村落整体保护的出发点来考虑。只有深入发掘古村落的内生动力,在发挥古村落村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平衡社会、政府、村民等各方利益,才能达到整体保护的效果,真正保护好古村落。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 、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 、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乡村农业文化综合体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创新地域乡土建筑原则,延续、传承乡土文化资源原则,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导向多样性等原则下进行村落建设与改造,为当代乡村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空间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乡村森林文化是指以乡村森林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是森林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乡村森林文化与城市森林文化共同组成森林文化并行的双翼。乡村森林文化具有原生性、民族性、乡土性、地域性、多样性等特征,其主要形态有乡村人居林文化、乡村风水林文化、古树名木文化、乡村防护林文化等。乡村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源泉,它倡导顺应自然的循环型生活方式,固守敬畏森林和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着深刻的自然保护意义。乡村森林文化倡导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对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瑞  刘建中 《南都学坛》2008,28(2):45-48
吴垭石头村的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建筑的乡土性、中原农耕文化传承的典型性、村落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性和传统村落文化要素的完整性等特点,因而使吴垭石头村成为认识和理解豫西南传统村落文化的标本。旅游开发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发中要遵循保护古村落建筑原生底本、景观完整性和利益分配公平原则,并采用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承载着地理人文、农耕进化、乡愁乡思,给民宿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物质环境、文化民俗及情感基础。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具有加强主客交流、承载乡愁乡思、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等优势的民宿,并在保护特色乡土聚落和地方建筑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振兴乡村、建设新型乡村文化的目标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从现状形态和布局空间等角度对川西林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川西林盘的创意文化产业型、餐饮与会所型、高端居住区型、乡村旅游型、农耕文化博物馆型等五种创新型林盘保护与开发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特征及适用条件等进行比较,借以提供根据林盘现状和地方经济、人文、自然环境选择林盘开发模式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符任 《源流》2012,(10):5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  相似文献   

10.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文化赋能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部驱动力和哺育支撑。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优秀乡村文化的外化象征物,对其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肇庆市古蓬村是广东省重要古村落之一,深具文化资源赋能潜力,在对其古祠建筑群文化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资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方案,找到文化资源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振点,激活二者间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蓝图的绘就增添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古村落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河南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媒体知名度)还是学者研究的关注度,都呈现出较大的滞后性。本文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多角度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河南古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乡土建筑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古代传统建筑,即农村建筑,它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还要注重保护古村落及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民俗历史文化传统的乡村建筑,才能构建云南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符任 《源流》2012,(1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分析古村落内在机制和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规律与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其次对阳朔旧县村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及装饰等进行了解析,识别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特征,最后运用编码理论对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以环境基因、建筑基因、装饰基因和文化基因四大要素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以期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美丽中国"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具体体现。低碳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具有契合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个以低碳乡村旅游驱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机制;此外,从克服"美丽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出发,提出推进"美丽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有四种:一是旅游开发模式,挖掘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二是生态环保模式,可参照环保部和农业部门相关考核指标,或是在其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综合创建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三是历史传承模式,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规划上的历史村镇保护,更要继承发扬历史传统文化,并将其转换成产业,形成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四是近期宜居模式,从整治治理的角度,解决村庄短期内最急需迫切的问题,使村庄更加美丽宜居。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全新的内涵与特征,即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美化乡村环境的全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全新模式、传承乡村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完善利益分配与调控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文章以宁海前童古村落为例,立足于文化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研究,针对当前古村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分析前童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动力、制约因素与可利用的基本对策,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总结古村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整体构思和规划方法,通过功能转换、环境更新、旅游开发等促进古村落的更新发展,实现其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的本质实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历史基础为人的亲土习性与心理结构、人对乡土的心理认同与回归诉求、乡村审美的历史传统与中国人的田园精神;其社会背景则包括现代生产与人性异化、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民族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时空危机紧张。但是,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然而人们对乡村根性价值仍表现出极为珍视的信念,乡村旅游需要在传统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