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民族学的"苏维埃学派"是值得研究的主要议题。本文以李绍明先生为个案,梳理和辨析了此学派对于现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在社会实践和学术史的意义。结合李绍明先生及其相关时代、地域的具体境况,笔者就学派问题做了初步比较,提出的观点是:从"华西学派"到"苏维埃学派"再到"中国学派",李绍明先生的个人经历体现了民族学、人类学在现代中国走过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2.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3.
廖智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8
费孝通、林耀华两位先生作为民族学界、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一代宗师,毕生致力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社会调查,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众多经典著作,可谓硕果累累;老先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胸怀大局、服务社会的学术精神,令晚辈们由衷敬佩,可谓高山仰止;终其一生辛勤耕耘、传播知识,培养出众多杰出的学者、可谓桃李满载。他们经历人生的坎坷、社会的变动却始终坚持学术理想、社会关怀、他们出身平民、普普通通却获得极高的荣誉、跨世的赞扬,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记载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研究》2019,(1)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80年10月25日,在贵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宣告成立。1984年10月,改为中国民族学学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族学学会在民族学界拨乱反正、学科重建、人才培养、学术体系建构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中国民族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民族学学会的学术活动日益增多,学术年会的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时代主题和民族学如何进步等学科建设的前沿议题。201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40年来,以中国民族学学会为代表的民族研究学术团体和学界同仁为中国民族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民族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要继往开来,把民族学学科的繁荣发展推进到新时代,发表和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助力中国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讨论了民族学学术规范化和学科本土化的关系。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民族学发展过程中,许多民族学家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探讨、民族学田野调查、翻译介绍国外学术著作与动态、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实践,都具有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的意义。民族学学科在中国繁荣发展的阶段,正是学术规范形成和确立、本土化实践取得成效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位一体的学者,林耀华十分重视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也在不同的历史场合提出了民族学学科性质和特点、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方向、学科人才培养、学术素养和学风、田野工作方法等学科建设的思想。这在宏观上关乎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完善,微观上具体考虑了学科发展的众多环节和细节,对学科发展显然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陈述其学科建设思想的同时,明确指出这些学科建设思想得益于吴文藻关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于2013年10月25-27日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黄忠彩秘书长主持了年会开幕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校长赵心愚、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庄孔韶教授、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赵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圣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2-78
就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在研究中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方面,即学科界线与学科规范问题,客观性的问题,汉民族研究问题,后现代与学术创新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丁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5-87
在中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民族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中国各民族社会,特别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多民族社会的现实为民族学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但该学科在加强实证研究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不要忽略学理上的支撑,需要在实证研究中体现学科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从外国学者进入中国开展田野工作,还是从民族学人类学著作的引入来看,作为现代科学的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了。回顾这一学科在中国一百年的历史,不论其处在黄金时期,还是处在衰颓和边缘化的阶段,我们似乎都无法回避这个学科和整个国家社会变迁的关联,也无法忽视历代民族学家或人类学家在坚持学科理念的同时,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积极参与的热忱。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于 2 0 0 4年 7月 2 7日邀请社会人类学著名学者阮西湖研究员以“世界民族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为题举办讲座 ,对学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追溯、评估和预测。阮先生强调 ,从事世界民族研究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深入实地调查 ;善于发现、观察和解决问题 ;树立学术胆识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创新。他还指出 ,作为国家培养的世界民族研究人员 ,应具有为国效力的责任感 ,树立自己的学术优势 ,建立扎实的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谷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本文对他的生平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同时也高度地评价了他对西北地区民族学的调查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中叶以降,中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活动,这些移民在国外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海外华人族群.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在国外的发展.除了新加坡华人之外,其他地方的海外华人均处于少数民族的地位,成为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中国两岸三地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并从民族学的视角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宋蜀华和满都尔图两位民族学界领军人物担任主编的《中国民族学五十年 :1 94 9-1 999》 ,历经四年的精心撰写与修订 ,已于 2 0 0 4年 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约 4 3万字。该书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组织 7位资深学者执笔 ,2 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担任编委。这无疑是近半个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类学界前辈杨堃先生的<法国社会学派民族学史略>这篇文章发表于1981年.当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进入恢复重建时期,西方诸流派理论重新被学界热切关注,而法国社会学派较少为当时学界所知,于是年届80高龄的杨堃先生撰文介绍.文章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学年刊学派民族学的流派形成、学术传统、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这些通俗的知识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人类学教科书的铁板一块,然而从细密之处仔细推敲,会发现仍有一些勾连却分叉的纹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可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提供有益借鉴。道路自信的确立主要源于三个层面。一是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性视角解决了传统民族事务治理的内在困境,具有理论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通过解决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成功扫清了民族问题产生的外在根源,是现实必然的选择。二是道路发展的连续性,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政策主线的连续性和以国家复兴为核心的理想信念的连续性,初心和使命的高度一致有效保障了道路基本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三是道路实践的有效性。政治层面,有效保障了个体权益,维护了群体权利,保证了国家安全;经济层面,实现了区域经济壮大和个体收入提高的协同增长;文化层面,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的同时,有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延续。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民族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相当令人担忧.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各种研究方法之间因缺乏理论整合而导致体系化的缺失.民族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缺陷无论是对于指导经验研究,抑或是进行研究方法的教学科研工作都是非常不利的.本文首先总结了民族学方法体系的研究现状,然后在整理民族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厘清我国民族学研究方法在系统性与体系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初步构建了民族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以“文化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发展人类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三种典型的“发展范式”理论流派。然后,探讨了构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对理论综合取向、实证方法和学科性质等进行整合的框架要求;并提出了以马克思全球发展观、中国领导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人类“殊途同归”宏观发展范式和联系中国民族社会实际的流动发展应用理论框架。最后,剖析了中国发展民族学在发展观、理论依据、全球政治视野等方面的视角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体系,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田野调查成果显著,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本文重点回顾了民族学人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所展开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田野调查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