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约一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军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为时一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巨大的代价,给予国民党军队有力的打击。可是,由于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基本上是错误的”,致使第五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左倾路线,主要集中在反对左倾军事路线。一、左倾路线给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二、遵义会议前毛泽东遭受左倾路线的迫害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主要表现在赣南会议、宁都会议和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三、遵义会议前夕,毛泽东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团结中央领导一起反左倾路线。四、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李德、博古等人反第五次"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李德,德国人,原名叫奥托·布劳恩,在中国期间又名华夫。一九三二年春,李德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由共产国际派任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问,并于翌年九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瑞金,直接参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决策和军事指挥。李德对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他于一九三六年在陕北保安曾以反省和自责的口吻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承认:“西方的作战  相似文献   

4.
刘海锋 《老友》2011,(5):9-10
开国元帅彭德怀,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战役期间,率领红三军团,为"誓死保卫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了殊死决战。一生光明磊落、天不怕地不怕的彭德怀,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军事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三次怒斥"洋顾问"李德。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国民党曾对我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前四次“围剿”都被我中央红军英勇地粉碎了,但第五次“围剿”却没有被粉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一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中国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抛弃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路线,而推行了与之相反的错误的军事路线。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包括红军的建军原则和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两个方面。建军原则主要是:红军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筹款这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85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革命战争在党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927年蒋介石叛卖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巨大的成功,也经受了1934年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和中共中央不得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着重从军事上批评和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使红军和党中央在…  相似文献   

7.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至今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曾指出:在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遵义会议就是实现“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兴起,也不可能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标志,是革命重新发展和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李德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但是,这并非全部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真实反映,正因为如此,对李德军事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实质和产生背景进行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前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和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国民党曾对我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前四次“围剿”都被我中央红军英勇地粉碎了,但第五次“围剿”却没有被粉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1.
长征研究中需要再认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张国焘问题研究之三马建离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是他在该苏区任职时所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当敌人加紧部署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统治四年之久、给党和革命造成极其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遵义会议不仅是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开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可以说是八七会议;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第三次是从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次转折虽然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建国以后发生的第三次转折同民主革命时期的那两次相比,历史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既然同为转折,那就仍有许多共同的东  相似文献   

16.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是他在该苏区任职时所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当敌人加紧部署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时,他错误估量了敌我形势,盲目轻敌,认可和支持了荒谬的“偏师”说,种下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当敌军即将开始“围巢”时,他错误认为,只要攻克敌之据点麻城,便可打破敌人新的“围剿”,强令红军西次围攻麻城,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也贻误了红军准备反“围剿”的时间;当敌人向苏区腹地进攻时,他急令已经疲惫不堪的红军正面堵击,与敌硬拼,犯了拼命主义错误;当敌人不断缩小包围圈,苏区首府、重镇和中心区域沦入敌手之后,他惊慌失措,急率红军主力撤出苏区,无具体目标的盲目西进,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当红军主力撤离苏区之后,他在思想上再无重回鄂豫皖苏区的打算,严重违背了黄柴畈会议的精神,致使鄂豫皖苏区的绝大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17.
论中原大战后南方红军向北方转移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才使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到陕北,南方其他红军主力也不得不随之转移。似乎若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南方革命根据地便不可能丧失,红军主力也不可能转战陕北。事实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仅是南方红军转战陕北的主观原因之一,中原大战后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是成功的 ,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而是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原因包括 :(一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迭次失利与毛泽东等领导前四次反“围剿”所取得的接连胜利的鲜明对比 ,促使由毛泽东领导党和红军成为人心所向。 (二 )毛泽东同志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正确的斗争策略 ,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对遵义会议的成功起了决定作用。 (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党集体的共同努力 ,是遵义会议成功的有力保证。 (四 )中共中央上海局电台的破坏 ,致使中共中央失去与共产国际的无线联系 ,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独立自主的外部条件。 (五 )占领遵义后战局的转机 ,使中共中央政治局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环境充分酝酿、讨论问题 ,这为遵义会议成功提供了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远东局和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均参与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工作。远东局设计了"两个拳头打人"的入闽作战计划,导致蒋介石趁虚而入攻占了黎川。黎川失守后,远东局主张予敌以打击后西击南昌方向,遭到中革军委和李德的反对。福建事变后,远东局再次提出向西进军,中革军委和政治委员会均持反对意见。远东局和政治委员会均未提出援闽方案,而是主张坐收渔利,导致丧失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契机。随着战事的紧张,远东局的军事代表施特恩与中革军委的矛盾尖锐化,政治委员会开始直接领导反"围剿"斗争。远东局和政治委员会同意中革军委的撤离中央苏区计划,但又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20.
胡耀帮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则是“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