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与海派文化具有同构性的上海小报,其文学以饮食男女为基本主题,在趋新趋美、实用实利、琐屑媚俗之下,也不动声色地给市民们带来新的观念,一定程度增进着都市的文明.  相似文献   

2.
《亦报》秉承上海小报长于街巷里弄日常生活报道的传统。保存了大量“还原”上海市民生活情景所需要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宏大叙事之外的“另类”书写提供了可能。在工农神圣的主流价值观作用下。《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叙事话语.表现为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排拒、挤压和贬抑。粗鄙、原始、反文明的文化陋习反而受到大力张扬.其结果必然妨碍和限制中国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3.
都市大众文化与海派文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民社会的出现 ,使上海在 30年代形成了以中等阶级为代表的都市大众文化 ,海派文学是其在文学上的代表。内容上有世俗写作的倾向 ,对市民经济属性、世俗生活价值与大众生活的平均状态颇多体认 ,并带有消解主流文化的倾向。海派文学表明了五四新文化在都市商品社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现代白话的酝酿期,北京小报以“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以“松动文言”作为各自的语言基础,参与其间。后虽受到“五四”欧化白话的影响,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轨道”前行。两地小报逐渐减弱或变化口语和文言的成分,至20世纪40年代,北京小报完全融入现代白话之中,上海小报则形成文言、白话、上海方言混合的局面。究其原因,与两地小报的历史渊源,市民读者和小报文人的文化水准、文化立场,及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性有关。小报语言与北京市民的“吟味”品位,和上海市民的摩登时尚精神正相联系,对营造两地现代都市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氛围都已尽历史责任。证明了“口语白话”、“松动文言”与“欧化白话”三者长期共存,互相参照,才是现代汉语实际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代上海报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大报小办"--"小报大办"--"大报小办"的过程.19世纪末,为了减缓同行竞争压力,一些大报通过创办小报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开辟了小报市场.但是由于小报过度商业化和当局监管不力而使之趋向低级趣味,社会形象下坠.在此情况下,小报乃实行自我变革,向大报风格靠近,一种新型的报纸小型报遂应时而生.市场反应极佳的小型报冲击了大报市场,又引发了大报开办小型报的热潮."大报小办"和"小报大办"是近代上海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取向,两种报纸内在的运动为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从多个角度记录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崇高范畴是一个美学的经典范畴,受到传统文化等级秩序中深度意义的规范,其核心内涵为认同神圣价值的纵向超越,超越性的维度建构在从感性到理性、从此岸到彼岸、从世俗世界到神圣世界的纵深线路中.在当代社会中,经典崇高转而确立了以日常生活为主体地位的核心内涵,建构了面向世俗世界进行价值认同的"此在-此在"、"有限-有限"的横向超越方式.崇高由此成为了世俗世界的价值认同符号.  相似文献   

8.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索雅不仅阐述了许多独到的空间文化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第三空间"这一重要的概念.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史地理并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以索雅为代表的都市文化研究的空间批评,逐渐成为文化研究中一种新的理论解释视角和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在2O世纪4O年代沦陷区的特殊语境下,《天地》杂志适应上海市民的文化消费需要,所刊登的散文关注饮食男女等主题,发掘日常生活意义,肯定日常生活价值,并通过引用、拼贴、陌生化、庄谐并出、雅俗对照等方式对日常生活进行表现,营造出奇特有趣的话语风格,形成了特殊语境下现代都市的独特话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