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危机时代和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逐步缓解和缩小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这一目标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其实质在于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集中体现在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上,这与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处于不断强化的趋势,成为制约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到位的情况下,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社会风险很大,为农民提供长期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新阶段农地流转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受到学界和政府关注.但是.农村社会组织受到体制或制度约束.还存在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和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农村社会组织服务的层次低、规模小和范围小,农民对农村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满意度不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营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与环境和拓展农村社会组织资金来源等政策选择,来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提升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和表现,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解决城乡差别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长效筹资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不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当前,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体系及其路径包括:建立与完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农村发展进程中事关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无不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农村发展质量的高低、好坏。而所有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关的农村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束缚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农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农村公共服务不完善且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农村科学发展的实践根据在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完善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所有能够影响农村社会政局稳定的关系当中,国家同农民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但又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安排,稍有不当,就会影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进而影响国家在农村的社会动员能力。目前,农村中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其原因恰在于涉及到农民权益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存在着欠缺。改善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必须规范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全部实现后,中国农村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在后脱贫时代,农村精神贫困对解决相对贫困的制约性日益增强。因此,农村精神贫困治理在后脱贫时代占据重要地位,彰显现实价值。后脱贫时代的农村精神贫困指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因其精神需要未被有效满足而产生的以志气贫困与智识贫困为主要特征的思维困境,外显为精神生活匮乏的不理想生活方式。农村精神贫困的产生由物质贫困决定,同时受农民可行能力、传统贫困观、反贫困政策等因素影响。在后脱贫时代,农村精神贫困对相对贫困治理的主体力量、实践空间、发展目标产生消极影响。农村精神贫困治理也因此体现出了农民主体性、农村文化生态平衡性、国家发展文明性三重现实价值,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后脱贫时代需要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重视"志智"双提教育,增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可行能力;丰富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的治理功能;优化反贫困政策,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等措施来实现农村精神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法律服务客观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法律服务资源较为匮乏、众多农民群众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支付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市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乡镇法律服务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它们的存在曾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而欲全面、正确地考察我国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属性,则应把其置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和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来予以把握.基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该文认为:1980年代以来,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属性经历了从准公共服务到准私人服务再到社区性公共服务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仅存在整体不足,也存在供给错位。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有效合理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需求决定供给。建立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应更加注重农民作为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主体的作用,建立起以尊重农民个体权利基础上的多样的组织化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能否实现残疾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由于可行能力较弱、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等因素,残疾人返贫风险较高,共同富裕面临诸多挑战。积极福利的政策构想为探讨残疾人共同富裕议题提供了理论进路。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积极干预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救助转向社会投资战略,构建以残疾人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另一方面,在个体与社会层面进行自下而上的共同体建设,增强残疾人群体的可行能力,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慈善公益力量,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政府垄断、肯定市场价值不仅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性选择,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理念的一次重要更新。回望"以钱养事"改革的十年历程,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不仅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要求,而且展示出其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满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实践适用性。因此,市场化理应成为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路径选择。但受限于农村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畅、市场主体未确立、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投入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群众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地方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运作不规范导致的。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细化服务清单、创新管理机制,壮大服务主体、优化竞争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能力,重视人才培育、规范内部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民参与等措施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平 《兰州学刊》2009,(6):101-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是重要表现之一,主要原因既有体制上的也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主要从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服务决策和加强运营及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农普数据对粤西农村的公共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农民参与程度低,供需严重脱节;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零赋税时代基层政府职能日益萎缩;各类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乡差距大。并从构建多元供给体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多渠道筹集农村公共服务资金和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各类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制约全面小康实现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问题将是影响统筹城乡、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十一五”规划背景下 ,以重庆市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研究为对象 ,在分析了重庆目前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重庆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四个战略思路、机制创新和应该首先安排的几大项目 ,拟为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优化农村于群关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应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优化农村干群和谐关系为抓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必须认真查找与科学分析当前制约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创新农村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填补政府角色功能缺失;创新源头治理理念,提高农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实现政府与村民的良性互动;创新干部教育管理机制,锻造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机制,培育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提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信息基础是理解和判断各种价值理论和实际政策的焦点.可行能力视角以一个人实现了的功能性活动作为评价的信息基础,这种个人可行能力的视角既顾及了功利主义对人类福利的兴趣,又考虑了自由至上主义对选择过程和行动自由的关切.现阶段,中国正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其恰恰涉及的是人们的功能性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可行能力方法”来理解基本公共服务,把评价性焦点聚集于人们实际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应聚集于人们在基本公共服务的组合上有没有做选择的自由,以体现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张成林 《兰州学刊》2011,(10):68-71
目前,政府和学界主要关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而忽视市场途径和社会途径在对农服务供给中的作用。但理性分析的结论及嘉泽镇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随着农民需求结构的改变,即使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自身的功能限度,也只能满足农民的部分需求,农民的服务需求应主要通过市场来解决,社会也应成为补充性途径,为此,政府在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责任的同时,还应促进农村商业服务业和社会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问题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递减,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和总体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借助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和构建与完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等政策路径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均衡城乡利益、缩短城乡差距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关系。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一定要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出发,建构科学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体系。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只有很好地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才是有效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需求冷漠、供给失误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业苗 《人文杂志》2013,(2):98-107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而且要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对接或并轨。目前,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表达冷漠,国家政策的城市偏向等,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由此,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探究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新处境、供给的新路径和发展的新难题,解决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诉求少和表达冷漠问题,纠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失误及其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还需要有效地化解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与城市对接不到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