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老:一种特定的传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养老,也是一种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养老文化反向价值观的内涵、国家性家庭养老的模式以及与社会系统互为作用、和谐统一的基础。本文最后指出,在研究现代养老问题时,应注意分析传统养老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特别是少数民族养老文化的作用不能忽视。新疆各少数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特殊的养老文化。这种养老文化对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的构建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养老文化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古今社会崇尚的美德,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统的中国家庭是天然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思想也会在社会大变革的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体现在怎样养老这一问题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观念,新型养老文化的培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从现象上看是由于家庭构成的变化导致了养老功能的变化,而本质原因是文化伦理观念转变导致的家庭养老的协调费用变化。针对这种变化,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  相似文献   

7.
互助与合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是将“自助—互助”(守望相助)理念寓于社会养老之中,把老年人力资源组织动员起来作为主要服务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它与中国农村传统家庭照料弱化以及激增的老年人无人照料难题相适应,与中国农村传统乡土本色和现代转型相协调,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发展互助形式的养老,形成一些可复制经验.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应该以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为目标,以“自助—互助”的理念与行动为核心,有效利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在发达农村与欠发达农村差异化发展中,解决好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成文  肖卫宏 《西北人口》2007,28(5):111-115
家庭养老意识、自我养老意识和机构养老意识是三种主要的农民养老意识。在农民养老意识变迁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权力转移、养老文化、农民需求层次和社会舆论等是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透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养老是中国下一世纪的战略难题” ,而在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家庭养老方式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然选择 ,更是其精神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渐削弱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型养老方式又不适应我国国情 ,稳步实行“家庭社会”养老双轨制 ,才是中国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与制度完善 ,是中国农村养老走向正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救助困难家庭的老人、提升老人的养老质量,政府已为部分困难老人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然而受制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镇地区,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人员和队伍不足,绝大多数家庭尚未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困难老人仍然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基于与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相匹配的理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家庭养老服务相关实践发现对提供服务的家庭予以部分经济补贴是可行之路,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当下农村地区困难老人面临的养老责任扯皮推诿、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多为经济不足诱发。针对农村地区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困难家庭,本文从目标、原则、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为其构建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论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出现了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①农村人口的流动以及核心家庭的出现、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给老人照顾带来了困难;②农村养老物质供养成本较低,医疗等费用支出大;③孝敬老人的观念弱化,家庭养老纠纷增多,养老质量参差不齐;④农村老人自我保障能力差,家庭养老风险系数增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坚持以家庭养老为载体,实行家庭养老,同时,正视传统家庭养老不足,解决传统家庭养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多矛盾,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形式,从而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长永 《西北人口》2009,30(6):85-90
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即关系到国家生育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从风险成因上看,少子老龄化,人才流动和城市迁居趋势及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从风险形式上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和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更加严重的经济保障风险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等非经济养老风险,而经济保障风险尤为突出。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析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成因,指出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形式,并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李辉 《人口学刊》2001,(1):45-51
今后较长时间内 ,老年人自养、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各种养老方式将同时存在、互为补充、不断发展演变 ,构成我国现代养老体系的基本框架。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必须在建立现代养老体系的过程中 ,弘扬传统养老文化 ,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形成良好的“养老”社会环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将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划上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养老问题是一个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的今日 ,政府应在保障和激励家庭养老方面有所作为 ,使家庭养老这一最为经济的养老方式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养老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论是从我国农村经济状况还是文化传统,家庭养老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当前在农村,老人诉说儿子儿媳不孝的越来越多,可以说已达到怨声载道的地步,反映遗弃、虐待和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不断见诸报端.据司法部门提供的资料,各级法院受理的赡养纠纷案件逐年上升.农民普遍富裕起来以后为何不愿养老尽孝的反而多了起来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口学刊》2013,(6):41-46
以往的家庭养老研究中,主要是从支持的角度将子女视为养老的主要承担者,缺少互动的视角。从积极养老角度讲,家庭养老中,子代与父母代存在互动关系;养老的质量与代际互动关系具有相关性;其中,与子代的社会地位无关,但经济支持的满意度受到子女数量与居住距离的影响,日常照顾的满意度受到子女数量的影响,情感支持满意度受到交流频率的影响,此外家庭养老还受到老年人的养老期望、传统孝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比例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仍面临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助于解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家庭资助计划: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政策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有关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研究中 ,主要思路是用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代替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是一种从外部来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思路。本文从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内部途径出发 ,提出一个新的思路———家庭资助计划 ,其内容包括现金与实物补助计划、税收退让与减免计划、房屋与土地保障计划、法制建设计划、政府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流动人口已呈现举家迁移趋势,农村随迁父母规模也将继续增加。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随迁父母的生活福利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流入地政府和学术界对此未给予充分关注。本文利用2013年12月在深圳市P区的农民工随迁父母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团结模式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随迁父母的代际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农村随迁父母与外出务工子女同住增强了农村流动家庭的代际团结,女儿在家庭代际关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家庭养老的传统性别分工有所弱化。城镇化背景下依靠子女养老已经难以满足农村随迁父母的现实养老需求,而社会养老逐渐成为农村随迁父母的养老选择之一。本文是将代际团结模式分析应用于中国农村随迁父母代际关系研究的有益探索,同时可以为流入地政府制定改善农村随迁父母的生活福利、实现农民工及其家庭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尊老敬老文化与养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尊老敬老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于春秋时代,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传统社会养老的重要思想基础。尊老敬老的概念源于家庭伦理,与孝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尊老敬老是尊重道德和智慧的反映,体现着人道原则,内含着和谐理念,蕴涵着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挖掘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解决好老有所养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