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得区域铁路运输具有差异性。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中国铁路运输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经度,向南移动了2.6纬度;铁路客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步减小。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经度,向南移动了2.9纬度;铁路客运周转量区域差异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其中波动较大,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3.货运量重心波动较大;货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渐增大,而且区域差异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货运周转量区域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00年以前区域差异在减小,2000年以后区域差异在增大。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浙江省1978~2008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浙江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强 《统计与决策》2008,(8):117-119
文章利用1978-2005年的公路运输数据,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我国公路运输的重心变化进行了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房地产的波动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为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协整和VAR分析,实证了:①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得出房价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有显著的负影响,且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方差贡献最小都大于2.5%左右;②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房地产投资额的波动对GDP的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当房地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GDP增长率上涨0.181个百分点,且1个单位的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在第4个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这说明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有长期的影响;③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当房价的增长速度上升1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18个百分点,且通货膨胀率对房价波动冲击的响应比较小,在第8个月达到最大,以后则开始衰减,而且达到的最大的影响以后,甚至出现负的、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非对称的CARCH理论,通过在模型分析中引入冲击因素和波动系数,对沪深股指差额波动率分析后发现:回归方程残差呈现显著的“聚集”现象,说明存在着ARCH效应;拟合CARCH模型冲击因素的显著性表明沪深股指差额波动率存在着明显的杠杆效应,负面的信息冲击比正面的信息冲击带来的波动更大;CARCH模型中的长期波动率表明,波动率收敛于稳态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利用GARCH模型,计算了来自货币供给、汇率以及股市波动因素的金融冲击,结果表明GARCH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金融冲击情况。根据GARCH模型分析结果,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金融冲击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金融冲击会对企业产出有显著的影响,但单独股市波动的冲击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金融冲击会导致产出更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使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印度、韩国、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6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真实汇率波动根源进行了探索,实证结果表明,与学者在分析发达国家货币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时发现供给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而名义冲击在其中或占有重要作用,及正的供给冲击会导致真实汇率眨值相反,供给冲击是导致这6种货币真实汇率波动的主要或重要因素,且正的供给将导致真实汇率升值,名义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的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更有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异方差进行了分析,发现呈现显著的"聚集"现象,说明存在ARCH效应:通过非对称ARCH模型族拟合对比分析,非对称CARCH模型能更有效捕捉我国股票市场的暂时的非对称效应,且负面信息冲击比正面信息冲击带来的波动更大;同时该模型中的长期波动率表明,波动率收敛于稳态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徐顺平 《浙江统计》1998,(10):30-31
浙江是个市场大省,市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全省各种运输工具货物发送总量从1978年的8460万吨上升到1997年的61023万吨,增长62倍;货物周转量从同期的164.19亿吨公里上升到91518亿吨公里·增长4.6倍;而同期铁路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仅增长22.1%、44.8%,其占全省总量比重,货物发运量由16.7%降到28%,货物周转量由687%降到17.9%。一、主要动因长期以来,铁路货运一直是按计划运行的。浙江货运结构比较固定、单一,矿建、非金矿、煤炭等大宗货物在运输总量中唱主角达十几…  相似文献   

10.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反映公路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文章借鉴物理学容量耦合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从时间(2001-2013年)和空间(全国31个省市)两个维度分别计算了公路货运量、公路货运周转量、公路货物运输量与GDP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地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公路货物运输上述三项指标与GDP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纵向发展趋势向好;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市各自的公路货物运输上述三项指标与GDP的耦合协调度指标数据比较接近,横向比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对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响应,居民消费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惯性”特征;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对消费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居民消费对二者的中长期响应均为负;通货膨胀和政府支出对消费的冲击持续为负,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各不相同,而居民消费对它们冲击的响应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消费自身的波动是我国居民消费变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贸易条件、政府支出、经常帐户余额对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要高于其他因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考察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考察结果表明,农产品随机冲击不会显著影响通货膨胀上升,通货膨胀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大于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自供给、需求以及货币政策的随机冲击,农产品自身随机冲击的影响较小。在剔除农产品价格随机冲击因素后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能够更真实反映宏观经济供给需求变化,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通胀指标参考和帮助。基于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在均值层面上不存在必然的溢出关系,但在波动层面则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此外,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协动关系表明,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变量间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李朝鲜 《统计研究》1992,9(3):46-50
农业经济的增长波动,是中国农业发展中循环出现的一种不稳定现象。研究农业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农业经济景气分析勾画出一个跨度较大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波动内在机制的剖析,寻求相应的经济政策,减轻农业经济增长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干扰和影响;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波动节律和特点的把握,探索工业增长发展与农业增长波动相匹配的最佳方案,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抗波动干扰的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增长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含实体与虚拟经济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析中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抑或是外生的,并重点研究了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货币供给波动有较大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公众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从而减弱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的效应,对于中国防范和遏制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季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实证研究了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波动冲击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果相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在长期上存在互动关系;但在短期上,房地产业的过度膨胀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难以解释房地产当前的发展,其发展已失去有效需求的支撑;而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效应比较显示,同等份额的投资冲击下,房地产投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9.
季节调整后的蔬菜价格波动——兼论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及ARCH类模型分析大宗蔬菜白菜、黄瓜、西红柿、菜椒和四季豆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点和短期变动特征,并探寻货币供应量对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但波幅有缩小的趋势;蔬菜价格的趋势变动与货币供应量紧密联系,当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万亿元时,白菜、黄瓜、西红柿、菜椒和四季豆每公斤分别上涨0.43元、0.76元、0.83元、1元和1.2元左右;白菜、黄瓜、菜椒和四季豆的价格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簇性,白菜和黄瓜价格的外部冲击的影响会持续到下一期,菜椒和四季豆价格过去外部冲击和波动影响会比较持久;四种蔬菜均没有显现出显著的风险报酬特征,上期正负外部冲击对本期菜椒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而对白菜、黄瓜和四季豆的影响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从ARCH模型的角度,对我国CPI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得知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而且通过GARCH模型分析得知我国的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并且外部的一个冲击对我国的物价波动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其次利用脉冲反应模型,以投资与消费为例对物价的冲击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知,投资对物价的冲击力度明显高于消费的冲击力度;最后通过方差分解结果得知,CPI自身的冲击是导致我国物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才是投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特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极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