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明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是有它的特点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抗清复明运动长达四十年之久(至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一六八三年统一台湾为止)。在这一阶段的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顾亭林就是其中之一。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绛,宇宁人;又名蒋山佣,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万历到清朝康熙的七十年这一阶段,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冲击着他,时代迫使这个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面对着汉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不得不有所思考和探索。他在幼年时期,就接受其嗣祖绍芾先生的“当求实学”和嗣母王氏的“无为异国臣子”的教育。在十四岁那年,他就加入旨在“毋蹈匪彝、毋于进丧乃身”的著名爱国社会团体“复社”,奠定了他在学术方面是“经世致用”、在政治方面是“民族气昂”的光辉业绩,其思想基础就是爱国主义,爱他所处的朱明王朝。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与复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顾炎武(1613—1682)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他早年曾参加过复社。历史上有关记录复社姓氏的书,都著录了他的名字;有关于他的年谱、诗谱、传记等,也大多提到了这件事。但这里并非没有问题存在。照传统说法,顾炎武是十四岁入复社的。其说自清人王峻撰《顾亭林先生传》(无传本)首次提出,并继而为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所采纳,一直流播至今。近年来,虽有个别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赵俪生先生新著《顾亭林与王山史)(齐鲁书社1986年版)一书,即称亭林于十七岁参加复社;后来,赵先生又在《顾炎武——经世济用的史学理论和社会实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因生平景仰文天祥及其弟子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原籍昆山有亭林湖,后人又称他为亭林先生。他十四岁时参加当时东南一带的进步社会组织——“复社”。1645年,清兵渡江,南明弘光朝灭亡,鲁王在绍兴监国,要他担任兵部司务,因清兵压境,嗣母王氏绝食死,未及前往,遗命他“毋为异姓臣子”。他在抗清活动中,由于汉奸陷害,几次遭到危险。  相似文献   

4.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清初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以“驾一叶之舟而欲挽其流”的大无畏精神对统治中国达数百年之久的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成为当时最坚决、最勇敢的反理学战士。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赞扬“其对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近代学者钱穆先生也指出:“其气魄之深沉,识解之毅决盖非有南方学者如梨洲、船山、亭林诸人所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  相似文献   

5.
刘秀(公元前6—57年),即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他与兄刘(纟寅)于公元22年聚众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帝命刘秀行大司马事,徇行河北.此举成为光武帝自河北定天下的契机.公元24年,受封肃王.期间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击败铜马、招降赤眉等起义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高阝)南,定都洛阳.本文仅就刘秀称帝之后,即建武元年至建武八年期间,为讨伐公孙述、隗嚣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御驾高平(固原)亲征前后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初名绛,更名继绅,后仍名练,字忠清,乙酉(1645)清兵破南京,他志在复明,更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又尝自署曰圭年(一说当作书年),或署蒋山傭。江苏崑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五月二十八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戍(1682),正月初九日,终年七十岁。 顾炎武不仅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民族志士,开一代风气的学者,而且是明清之际杰出的诗人。他的事迹详见《清史稿·儒林·顾炎武传》、全祖望《鲒埼亭集·顾亭林先生神道碑》以及吴映奎、张穆、徐嘉诸家所编《年谱》和《诗谱》。  相似文献   

7.
吕才与因明     
吕才,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卒于唐高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他是初唐杰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新、旧《唐书》都说他博学多艺、聪明过人,对军事学、历史学、音乐、文学都有很高的修养。 玄奘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从游学印度回到长安,相继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译出天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译出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将因明移植到中国;同时,他在译场向佛教徒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8.
顾况是中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他生卒不详,大约生于玄宗开元(公元七一三一七四一年)中,卒于宪宗元和(公元八○六一八二○年)中。字逋翁。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附近)人。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进士。曾为韩滉节度判官诮鲜?与柳浑、李泌相友善。德宗贞元(公元七八五一八○四年)中,浑辅政,泌继入为相,征他为著作郎。他个性耿介,蔑视权贵,史称他性  相似文献   

9.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10.
一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七五一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死于公元八一四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关于他的家世,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不能详细地知道.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①.他是在他父亲任苏州昆山县尉时生于昆山②.从他送李??去苏州的诗:“小时履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一些话来推断,大约他的童年至少是在苏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当“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年方四岁.在“安史之乱”结  相似文献   

11.
被儒家称为“六经之原”的《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中国古代的学者无不覃思精研《易经》,并凭借它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生于明清之际的顾亭林先生也十分重视对《易经》的研究,他五十八岁那年在好友程贞夫、李紫澜家里讲《易》,从六月开始一直到九月方毕,李子德有《讲〈易〉毕奉谢宁人先生》诗。亭林晚年曾纂过《易解》,惜未有传。即使这样,在《日知录》以及亭林先生的文集、书信中还保存了他研究《易经》的思想和成果,颇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一、胡瑗的生平和教学活动胡瑗是宋代伟大的教育家,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江苏如皋)人,因为他家庭世居安定(今属陕西省安定县)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胡瑗的父亲胡纳,曾充任过小官吏宁海军节度推官,家庭比较贫困,早年和孙明复,石守道同在泰山读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胡瑗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在苏州一带开始教授经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邀请他充任苏学教授,这是他开始举办地方学校教育的发轫;到了庆历二年(公元1042)滕宗谅奏请立湖州州学,聘他担任湖学教授,他在教  相似文献   

13.
长春子名丘处机,元代著名道士、养生家。曾随成吉思汗西征,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1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享寿79岁,这  相似文献   

14.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15.
由拉德纳巴德拉于十七世纪末写成的《咱雅班第达传》,是一部研究十七世纪四卫拉特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的重要资料,它包括了咱雅班第达的传记和他死后的库连①活动的情况.咱雅班第达本名纳木喀嘉木错,生于土猪年(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死于水虎年(壬寅、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是和硕特诺颜巴巴汗的儿子.一六一五年,他作为当时四卫拉特的首领、和硕特的拜巴噶斯的义子被奉献出当了喇嘛.龙年(丙辰、一六一六年)他经由青海赴西藏学习佛法.土虎年(戊寅、一六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评传     
刘禹钖,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22年),死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钖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①唐代在元和以后出现的著名诗人很多,刘禹钖能高居上游,与白居易等人相颉颃,说明他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禹钖还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散文创作和哲学思想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宋理学的几个中心人物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当时和后世称为二程。哥哥名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时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活了五十四岁,后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名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活了七十五岁,学生称他伊川先生。程颢、  相似文献   

18.
明末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活动家顾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他的学问之博大精深,著述之繁广丰富,不仅照耀当时,而且它的影响和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贵的遗产,一直是沾溉后世,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加以革命性地继承和批判性地学习的对象。特别是他一生反清复明的革命行动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更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光辉典范。不过,顾炎武生平的诗文著述虽然极其繁富,但死后他的遗书文稿,均为其甥徐乾学、徐元文取至北京,秘不示人,当时虽亭林嗣子顾衍生亦“不克常见”,只得从诸友处“攈摭一二”(据顾衍生:“亭林著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铁器最低限度在公元一世纪已经远销至罗马帝国,这是有确实记载可稽,不容有任何怀疑的事情。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Pliny,the Elder,公元二三——七九年)在他所著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里特别说及这件事。他写道:  相似文献   

20.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