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吹官”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至于我写这篇“并非闲话”,则是新近的一篇“命题作文”,一个老同志亦老朋友所“命题”的。这位老友是一个热血的男儿,看了3月2日新浪网上关于《统计局长自杀疑云》的报道,深为吹官之祸所震惊,开始是自己想写一篇评斥吹官的文章,而后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说还是你写更合适一些。3月8日,又打电话给我,说人民网上有两篇报道可作为资料参考。既然老友如此一再“命题”,我也就不能不遵命而“破题”。“吹官”一词,《新华词典》上没有,《辞海》上也没有。权威辞典上没有,那就只能自己界定了。我想,所谓吹官,不外乎吹己和吹人两类。吹人的,那是奉承拍马;吹己的,那是为己涂粉。不过,此篇随笔所说之吹官,不是指一般的吹人奉承之官,也不是指一般的说大话自吹之官,而是特指以虚报政绩、谎报政绩,或者假报政绩、伪造政绩,以此自吹和吹人之官。这籍“也说吹官”随笔,就是对如是吹官的一个抨击。  相似文献   

2.
一个案件,一番感叹,一篇“也说”。说是偶然,也属必然。若讲起因,这是一篇由一个案件引发的有感之作。3月22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案开庭审理。据称,马德案是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卖官案。它的开庭审理和判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作为一个小市民,作为一个老党员,我对官员卖官买官,从来都是深恶痛绝的。如今发生了如此惊天大案,又是在开展先进性教育之际,感叹甚多,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非说几句不可。所谓“鬻官”,在词典上并没有这个词,而是我自己的一个概括,就是指那些卖官而收受贿赂之官。我曾为此查阅了几部辞典,以求证用“鬻官”来概括是否可以,最后看来还是比较确切的,至少,没有别的概括能更为准确。如果有人对此有不同意见,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家之言,总是允许存在的吧。  相似文献   

3.
本来,是没有准备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对贪官已经见怪不怪了,也已有点无所谓了,说不说都是那么一回事。但,最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上县,前后两任县委书记因卖官受贿,接连成为大贪官的报道,让我大为震惊,也深感责任,对贪官要抨击,对贿官要痛击,决不能见怪不怪,抱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也就有了这篇“也说”。贪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利用职权,贪污、盗窃、挪用公款,一类是利用职权,受贿、敲诈、勒索他人钱财。所谓“贿官”,是特指那些利用职权受贿的贪官。这个(?)官,是贪官中的一种,它同一般的贪官有共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可以单独一说”,值得单独一“说”。“也说”者,再认识也——这个贿官,怎么会那么多,怎么会那么贪,不是一个(?)个,而是为数不少的一群;不是贪一点,而是贪无数,动辄数以几十万几百万,往往(?)以千万,甚至上亿,到底该怎么防,该怎么治,该怎么惩?自然,抨击贪官,抨击贿官,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这篇“也说”也只能拣若干片(?)来说,说一点自以为比较深刻的话。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组报道,也就有了这篇"也说玩官"。这句话是:官员自律至少要三戒--戒贪,戒色,还要戒玩。一位老干部说的。这组报道是:不能以红色旅游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新华网上发的。这个戒玩,当然是指戒公款之玩。其实,此戒本属当今官员自律的题内之义。不知什么原因,不少官员似乎没有想到此戒,以至公款游玩之风屡禁不止,甚至还扛着红色的名义出游。所谓"玩官",是特指用公款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或者用别人之钱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也许是"人之性,本好玩",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眼下玩官似乎有点挺流行的,这个面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人能说得上来,但说这个面不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官员动用公款旅游,已经成了官场的一个痼疾。既有顽症,就得针砭,非治不可。尽管玩官不同贪官、赌官、色官,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病官",且与那个先进性格格不入,也甚有必要来几句点评。  相似文献   

5.
此文的起因,缘于河南省出了一个杀妻的副省长。据《南京晨报》报道,原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因涉嫌买凶杀妻并碎尸,日前被正式逮捕。被杀者是吕德彬的第二任妻子陈俊红,她被人大卸十块,其中两块碎尸迄今尚未寻到。来自当地的消息称,吕为买凶付出137万元的巨资。  相似文献   

6.
本没想到此题的,没想到生活却给人出了一道题——最近关于山西宁武“7·2”矿难瞒报案件的报道,不由得使人不得不喊:瞒官可恶!所谓“瞒官”,是指有意隐瞒事故、隐瞒灾难、隐瞒案件、隐瞒事件、隐瞒问题及其严重后果,该上报的不上报,该通报的不通报,该公开的不公开,制造了重大瞒案的官员。这个瞒官,各地好像都出现发生过,眼下似乎有不断增多之势,。地市一级有,县一级有,乡镇一级有,村一级也有;但村官不是行政序列的官员,故暂且不予讨论;而在地市以上,比如在省级机关官员中,有没有瞒官呢,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因为没有公开的报道,一时则不好说。瞒官,一害国家,二害百姓,不能不评,不能不斥,不能不治。宁武,一起典型的瞒报最新的一起瞒报事件,是山西宁武矿难,死亡人数在干部手指间随意抹去。瞒案丑尉的导演,或者说那个瞒官,则是两个七品官。据报道,今年7月1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以”他们的心比煤还黑”为题,报道了山西宁武“7·2”矿难存在瞒报问题:除当  相似文献   

7.
逃官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新年有关哈尔滨一个逃官的报道,忽地触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再思考,也不能不进行一番再思考。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些正义感,不能容忍逃官往五星红旗上泼脏水,不能容忍逃官往党旗上抹黑污。  相似文献   

8.
本不想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很简单,怕得罪人。不过,最近连续几篇有关酒官肇事违法犯罪的报道,不由得使我放下了这个包袱。因为,叹一叹酒官,劝一劝酒官,无论怎么说都是在行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甚至是功德无量之事。所谓酒官,绝不是指一般会喝酒之官,而是特指那些贪酒酗酒之官,沉迷酒色之官,或者以酒误事之官,因酒受贿之官,因酒犯罪之官。也许,这个说明不甚十分准确,但那个意思应该是清楚的。对那些酒官,我为之叹,更为之悲。  相似文献   

9.
10.
永字八法是中国古人对书法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对我们理解书法和提高书法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启发性和极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的整体思想观念;二、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三、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基本笔画中的审美意义;四、永字八法揭示了提高书法学习效率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乌鸦这种鸟,因为经常给人“报忧不报喜”而不受欢迎。但乌鸦又因为不忘亲恩,知道反哺而得到人的赞誉。据《本草纲目·禽部》云“,慈乌: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古诗也“有嗷嗷林乌,受哺于子”的描述。可见“,反哺”一词是借乌鸦的行为教育人们知道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基本词汇不断扩大,一般词汇不断更新,新词层出不穷。在新词语中“吧”一词自出现以后,经受住了语言发展演变的考验,不断丰富其内涵,变成一个使用频率高而且极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代表词。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说是某些人“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托词,具有明显的贬义。其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话本来不错。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章法,佛门也有佛门的规矩。和尚撞钟更有讲究,如果撞不出佛门净地的特色,而与市井红尘无异,则张继《枫桥夜泊》何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寒山寺的钟声之所以家喻户晓,名扬中外,并非是它的声音特别响,或者是夜半乱敲之故。其讲究在于,它必须在20分钟内均匀地敲完108下,且最后一下敲在夜半12点前不行,敲在次日零点后也不行,而是非得恰好落在午夜与凌晨相交的那一瞬间。可以说如此纯熟的撞…  相似文献   

14.
1983年第8期《文史知识》上,有人对《诗经·魏风·伐檀》第一章中“不素餐兮”提出了新的解释。云:“《毛传》说:‘素,空也’。空可以解作空乏,《论语·先进》孔子讲到颜回说‘其庶乎屡空’的那个‘空’字就作‘空乏’解,‘不素餐兮’就是‘不愁没有饭吃’。”显然,这是以误匡正,有必要辨说几句。  相似文献   

15.
时下“,潜规则”无孔不入,几乎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潜规则给一些个人、单位、小团体带来了按正规的正常的制度、渠道、程序得不到的利益与好处,所以,一些人如苍蝇逐臭,趋之若鹜。潜规则照顾的是小部分人的利益,损害的是国家、社会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理所当然会遭到  相似文献   

16.
一洲 《老友》2010,(3):25-25
看了谢虞同志在《老友》杂志2009年第8期刊登的《莫误解"难得糊涂"》一文后,我想接上说点对"糊涂"问题的看法,算是参与"茶聊"吧!我认为,郑翁板桥写下那句"难得糊涂"的名言,并  相似文献   

17.
18.
李光弼智降二将的故事,堪称“一箭双雕”的成功范例。唐肃宗时,司空李光弼与叛将史思明对垒于河阳,双方僵持不下。史思明想截断李光弼的粮道,遂移师河清县。李光弼于是随机应变,立即亲  相似文献   

19.
齐夫 《中华魂》2015,(2):33-34
近日去山西旅游,来到祁县乔家大院参观。宅院深深,雕梁画栋,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让我更难忘的是正厅墙上挂的乔家家训:有补于天地者日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日富,有廉耻日贵,是谓功名富贵。功名富贵,本是个俗气老词,高尚君子多羞于挂齿,可让乔家先人这么一诠释,赋予新意,立刻化腐朽为神奇,熠熠生辉,清新高雅。穷究清源,乔家之所以百年辉煌,久盛不衰,就与其良好家训息息相关。有补于天地者曰功。国人历来看重功字,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前,朱东润先生曾发表了《说‘衙内’》一文(1935年《文学杂志》第一卷第四期,近收入《中国文学论集》卷二)。此文认为,元杂剧的“衙内”是“一种有权有势,彻上彻下的世袭武职”。这一概括大体上是确切的。然而,当进一步“臆测”“衙内”的社会内涵时,却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此文还认为:“‘衙内’是当时的蒙古族兵官,而‘衙内’的行为,是蒙古兵官对于异族的迫害。”其根据有四点:一、“武职世袭的制度,直到元代,才算建立”;二、打死人不偿命,“是元代蒙古人法定的特权”;三、“打猎,这是蒙古人——也许连色目人——所有的特权”;四、“当时的蒙古军到处驻扎,所以蒙古兵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