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次挨打的经历于光远讲过两次挨打的经历。一次是在家中写大字,不知什么地方写得不好,在一旁观看的父亲一拳打在手臂上,正写着的字成了一个黑疙瘩。于光远一生气,就这样交给老师。老师问黑疙瘩是怎么回事,于光远说这是父亲弄的。另一次是在学校,教室里有一块打手心的板子,老师看谁不顺眼,并不亲  相似文献   

2.
【作文题目】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老师还是努力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倒在两把椅子的地面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相似文献   

3.
今天,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叫《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学着学着,我们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故事讲的是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在父亲为  相似文献   

4.
时髦老爸     
文青 《老友》2005,(11)
父亲是个跟随时尚潮流、把握时代脉搏的人,用时下流行词汇来形容,便是"与时俱进"。去年初,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始推行电子化教学,学校为老师们配备了电脑,从而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纸和笔。本来,像父亲这般年纪的老教授稍混两年便可退休,完全不用从头学电脑。可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父亲背着他的笔记本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出生于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首都加尔各答,是父母亲14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从小受父母的宠爱和照顾。泰戈尔7岁时被送到一所师范学校上学。没上一年,就不去了。父亲为泰戈尔请了两名最有学问的老师,分别教他文学、数学、简明哲学、科学常识、英语、音乐和体育。老师对泰戈尔要求很严。每天天一亮就要他起床,练习摔跤。早餐后上课,直到晚上,还要做一小时的作业。然后,父亲又要他和哥哥姐姐们一道吟诗作画,学习印度古典音乐。这样,他掌握了很多知识:12岁时,他写了一首十四行诗,老师读后,十分惊奇,他不相信这首诗是出自一个孩子的手笔。泰戈…  相似文献   

6.
淡定老父     
王洁 《新天地》2011,(9):17
我的父亲当了32年中学教师,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走在路上,遇见教过的学生都恭敬地叫他一声"王老师",父亲必谦和地笑着回应,并总能想起这是哪一届的学生。父亲性情十分随和,对学生和教学工作充满了爱。在我记忆里,父亲永远把学生的事情放第一,不管在忙什么,他必定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帮助学生:有时候正在吃饭,有学生来问习题,父亲就一定把题教  相似文献   

7.
林肯9岁时母亲去世,靠父亲伐木维持生计。林肯渐渐长大成人,决心到外面去闯世界,但父亲不准他离开家乡。林肯找到老师倾诉,老师来到林肯家,为他们父子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天,父亲给我两只杯子,里面装满了泥土。父亲要我把杯子放在窗台上,每天给它们浇水。两星期后,其中一只杯子的泥土里冒出了两片细细的嫩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问:你同时给两只杯子里的泥土浇水,同时为它们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为什么一只杯子里长出了新叶,而另一只杯子  相似文献   

9.
刘欢的拒绝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三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3岁那年,孙楠组织了一支乐队,并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鹤起。  相似文献   

10.
"老鼠"上学     
我这里要说的那个少年十分顽劣,他已经连续被三所学校处分过。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他的父亲为此也拾不起头来。他的父亲认识二中的校长,便百般恳求接纳儿子入学,校长答应了。当时二中初二年段有四个班,三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拒绝接受这个少年。初二(2)班的班主任黄老师接纳了他。开学那天,黄老师没有询问他什么,只是替他修剪了长长的指甲,他的手指甲嵌了许多污垢。黄老师还递给他两包“飘柔”洗发精,交代他放学后好好洗个头。他从来没用过这么高档的洗发精。那留在他头上芬芳的香味,至今仍沁透他的心脾。  相似文献   

11.
彼此相伴     
《阅读与作文》2009,(4):18-19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写了许多交响乐、前奏曲以及为钢琴和其他乐器所创作的曲子。他从4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身为歌手的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但不是一位好老师,他打他的儿子而且把他锁在一个地下室练习。有时候当他的父亲喝醉了酒很晚回家时。他会叫醒贝多芬让他一直练到次日清晨。  相似文献   

12.
作废的门票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开了一家小小的公司,母亲在一所公立小学当老师,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殷实温馨。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板胡     
梦田园 《老友》2014,(12):19-19
正父亲有一把板胡,已经有40多年了,虽然板胡筒有些磨损,曲声却仍然悠扬,它是父亲的"老友"。那把板胡有如父亲的大手,牵我走过天真无邪的童年,懵懂无忧的少年,直到今天,那清脆响亮的旋律仍在耳边萦绕。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务农了,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历练了善良淳朴、刚毅不屈的性格。20岁时,他意外得到一把板胡,从此便爱不释手。虽然不识乐谱,也没有老师,他仅凭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  相似文献   

14.
正大哥说,父亲几年的积蓄全花在我这个败家子身上了。初闻此话时,我4岁,不明白他是何意。后来我渐渐知晓,自己是最后一批超生队伍中的一员,为此,作为老师的父亲被罚款2万元。我是被迫念书的。只要看见我和那一帮不学无术的兄弟混在一起,大哥便会当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条通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耿付友就是这样,30年如一日,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难怪家长们都说:“耿老师爱生若子,不是父亲胜过父亲……”  相似文献   

16.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也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  相似文献   

17.
听老师上《落花生》,老师围绕着“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进行多方体验,深入探讨,对学生进行为人做事的思想教育,绕来绕去的纠缠不休,有些腻了。突发奇想:难道许地山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真的就是为了敬告世人做人的道理吗?有没有别的意图呢?文中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与父亲共品一次花生怎么就“很难得”了呢?难道父亲不愿意?还是别有原因呢?蓦然间觉得,其实这是一篇怀念父亲,赞美父爱,缅怀亲情的抒情小散文。如此想来,再读文章时,确实有别样的感受。许先生用简洁而朴素的语调,向我们娓娓道来,描…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8,(2)
那些孩子后来知道自己的爸爸并非老师所说的那些名人后,没有一个人找老师算账,因为这些虚拟的父亲改变了他们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竹棍     
大千世界,事物万万千千,有些给我留下印象,父亲的那条竹棍就是其中之一,令我难以忘怀。小时候年幼无知,与几个伙伴去偷学校的图书,后来被查出,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父亲知道后,火冒三丈,随手操起竹棍,痛揍了我一顿,打得我脚上青一块,紫一块。打过后,父亲为我上药,语重心长教育我:“打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