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团源流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义和团的源流,在今天能见到的有关正史传记、清政府官方文件和当时人的一些著述记载中,认为是白莲教支派的居多。“义和会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查义和拳即离卦教中所称之义和门,与白莲教同出一源”;义和团“实白莲之余烬”;义和团“其术分八卦为八门,名八卦教,乃白莲教遗孽”;“义和拳即八卦会匪,与白莲教异派同源”……。在有关记载中,当时被誉为在义和团源流问题上“说帖考之最详”的,是曾任吴桥知县的劳乃宣在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所写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清史稿》的一些传记中皆从劳乃宣说,其它一些著作中有关义和团源流的说法,也大都  相似文献   

2.
<正>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于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提出了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见解,兹综述如下。一、关于义和团源流问题争论已久的义和团源流问题,近几年在研究上虽说有较大进展,但多注意从组织源流上追索,而忽略了思想源流的探讨。在这次会上,程啸同志的《民间宗教和义和团揭帖》一文,则从义和  相似文献   

3.
<正>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al)与表演(Performance)的概念来解释义和团如何利用早已存在并相当普遍的民间宗教仪式唤起农民,发动这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  相似文献   

4.
震撼中外的义和团运动,高擎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神助灭洋”,一面是“扶清灭洋”。然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将“扶清灭洋”当作义和团唯一和统一的旗号,“神助灭洋”则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结果,不仅弄得义和团的旗号,不白真相,面目亦非;而且,对于“扶清灭洋”的评价,也众说纷纭,纠缠不清。因此,搞清义和团的旗号(或口号)问题,便显得十分必要。 (一)“神助灭洋”  相似文献   

5.
拙作《论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发表之后,似觉言犹未尽。与此同时,史学界提出了引人注目的义和团“奉旨造反”的论点,实际上也涉及到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再就义和团运动高潮间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皮簧》文本见于吴书荫主编《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抄本影印本第25集。剧本作家不详,创作年代约为清末民国初年,背景以聂士成抗击八国联军始,描绘了上至神仙人物,下至洋行老板、市井无赖等人的生活状况,并以神话形态再现义和团众与教民的对抗故事。《义和团皮簧》将义和团青年领袖刘十九、张德成刻画成了反派角色,与之对立的则是耕读世家出身的王少泉和正人君子王振明,而海干和天灭这类和尚道士的介入,使得戏曲多了几分传奇浪漫色彩。《义和团皮簧》是一出罕见的反映义和团首领负面形象的戏曲作品,这种意识形态折射的是晚清、民国时代教民和士绅集团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义和团皮簧》具有通俗演剧文学的素质,活泼的人物性格,幽默的人物对白,紧凑的故事情节,都是值得关注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从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任职至一九○○年五月前,袁世凯对义和团抱情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从五月份起,才开始了对义和团的屠杀.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六日,清廷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二十五日,袁世凯到达济南,次日接管一切大权.半个月后,在给清廷关于民教之争的第一封奏折中,袁世凯写道:“伏查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究本原,实由地方卅县各官,平时为传教洋人挟制,不能按照约章持平办理”,“良民郁极思逞,乃起而与教士教民为难”.  相似文献   

8.
一义和团组织,流派复杂,源远流长。仅山东义和团组织就有大刀会、神拳、义和拳等秘密会社;而这些组织,都和历史上的白莲教的八卦教有关。历史上山东的秘密会社名目繁多,但大都是属于白莲教系统。白莲教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在山东曾经发动过多次的起义,如:永乐年间山东鱼台唐赛儿的起义,明末山东巨野王好贤和徐鸿儒的起义等。清朝初年,白莲教在北方的一大支派——八卦教在山东逐  相似文献   

9.
50年来义和团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天路  苏位智 《文史哲》2003,(6):158-165
建国以后义和团研究在很长时间里主要围绕着运动的性质及作用、是否反封建、是否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这类问题而展开讨论。近2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话语的转移,一些更具有学术性的课题,如义和团的组织源流、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背景等内容,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范围扩大到华北游民、民间结社、教民心态、乡村社会、社区精英、基层控制等领域。与此同时,实地调查资料、文献档案史料的整理与发掘,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运用,不仅澄清了诸多重大史实,理清了事件脉络,而且开阔了研究视野,充实了分析方法。上述进展,为深化义和团研究构筑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于1981年12月2日在济南召开座谈会,着重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座谈。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徐绪典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和部分地区的20多名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徐绪典同志首先就八十年来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概况,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研究指出了自己的意见。接着与会同志踊跃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巩固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今后首先应做好以下几点:一、继续搞好义和团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同时对已有史料也要作一些考辨,以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方便和有利条件;二、不发空论,提倡多研究具体问题,对义和团的各支队伍、义和团的人物、义和团的源流、义和团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成因等等,都要一个一个地搞清楚;三、不要把研究范围局限于义和团运动高涨的地区,应扩大到全国范围,对当时各大区、各省的经济状况、阶级关系,以及有关的秘密会社等,都应加以研究;四、要加强对教会和教案的研究,弄清天主教、耶稣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分析各种教案发生的原因、性质、弄清历史上的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的关系等;五、要继续活跃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让各种不同的学术见解充分发表出来,开展争鸣,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诗铭先生在他的《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一文中,把义和团对白莲教的镇压当做其论据之一,认为“义和团在行动上,也公开与白莲教为敌”.笔者对此看法持异议.众所周知,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秘密宗教,从元末到明末,不止一次地组织过农民起义.所以,早在顺治十三年就曾下令禁止“无为白莲闻香等教”.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则更是把白莲教视为洪水猛兽.这样,到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白莲教便成了一切“邪教”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人文杂志》一九八○年第二期,刊有史国瑞同志的《评义和团“反封建”说》一文(以下简称“史文”),其中提出了义和团镇压白莲教说。这是关系到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一个重要问题,必然要引起读者的注意。但是,倘对文献材料进行一番全面的分析,就不难发现义和团镇压白莲教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一、从引文谈起。 “史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义和团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就 必然恃武力反对或镇压其他组织的反清活 动。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九○○年七月中旬, 围攻北京公使馆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形势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武术活动简论——义和团活动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前的十九世纪末,正当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时刻,在神州北部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以它独特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震惊中外,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悲壮颂歌.而以“习拳练艺”为主要特点的义和团习武活动,同样对武术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当时世纪之交中华武术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文章就义和团的历史缘起、习武活动的方式与内容及其影响和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清廷守旧派对义和团迷信的认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河北学刊》2012,32(1):195-198
庚子年,以慈禧为首的清廷守旧派因在"废立"等问题上与西方列强产生积怨,欲借助义和团仇洋排外,在八国联军入侵的形势下,对义和团"神道灭洋"不仅表示认可,且欲加以利用。清廷守旧派认可、利用义和团迷信,引起其他官绅阶层的坚决反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政府统治危机因"庚子事变"而加剧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王如绘 《东岳论丛》2006,27(1):144-149
相当多的研究者把“扶清”解释为扶持清政府之意,从而把“扶清”口号纠缠在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上,是对义和团口号的误读。通过对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的考证,可厘清义和团口号的演变轨迹;通过语言结构的分析,可以证明“清”是作中国解。义和团在打出“扶清灭洋”时,使口号的主体发生了“转换”,所谓“扶清”、“助清”,是神扶神助。义和团正是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作用。“扶清灭洋”等口号表现了义和团对国家的笼统认同,集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民族主义性质。民族主义带有非理性的色彩,因而,正确解读“扶清灭洋”一类口号,对恰当认识与评价义和团运动所表现的民众民族主义的种种特点,认识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道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有了进展,有关义和团的源流、组织、性质等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但对于同一时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会党斗争注意不够,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1900年初至1901年秋南方会党的斗争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四川近代教案史研究会、安徽省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绩溪县举行。来自全国的137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供专著4部,论文72篇。大会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 近代教案的性质。这是讨论最热烈的问题,而且认识比以前有所发展。①多数同志认为反洋教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  相似文献   

18.
<正> 义和团与八卦教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山东义和团的组织源流及其发展》(《破与立》1979年第六期)一文中,曾有论述,但问题没有展开,有进一步加以探索的必要。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八卦教的文、武组织是由乾隆年间王伦的清水教创建的。据戚学林:《纪妖寇王伦始末》中说:“(王)伦居阳谷县党家店,……以拳棒教授兖东诸邑,阴用白莲教诱人炼气,云练气可饥半月不死。……伦每出,辄弟子数十人从练气,曰文弟子;拳棒曰武弟子……。”清官吏也说他是:“阳以教习拳棒为名,阴行其谋为不轨之实。”王伦的清水教分为文、武两部分是清楚的。“文”的以“炼气”为功,是秘密的;“武”的“教习拳棒”,对外是公开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提出的主要政治口号。对于这一口号的评析,是义和团运动史讨论中的焦点之一,也是全面估价义和团历史作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扶清灭洋”口号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自1898年10月在直、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闫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1899年10月11日,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8~20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市的70余名专家、学者在山东省平原县举行了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大家就平原起义的意义、史实,以及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平原起义的地位与影响问题何为平原起义?满春重认为:1899年初秋,朱红灯、李长水在平原前杠子李庄设场聚众,扬起了爱国反帝的义和团大旗,先后对平原境内十几家富户教首进行了有力的打击。10月11日,朱红灯、李长水率领义和团在前杠子李庄击败了由知县蒋楷带领剿捕义和团的官兵100余人,杀死官兵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