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立波同志是我国文艺战线上的一个勤奋的战士,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作品。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同志重要的代表作,是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所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暴风骤雨》也是作家创作的一大突破。它以东北农村的生活斗争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土改运动。真实地再现了广大翻身农民所经历的尖锐、剧烈、复杂的斗争;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广大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提高思想觉悟,以暴风骤雨般的力量,摧毁长期统治我国农村的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广大的农村,根据党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的精神,认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领导农业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管理责任制,部分地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认定并坚持相信和依靠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体。然而,他的兴奋点和聚焦点更多是农民中的贫苦阶层。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和主力军,建国后他们依然是政治舞台上的主唱。毛泽东的这一认识,既使他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对其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历史昭示我们,只有认清谁是农民的主体,才是真正认识农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今年50多岁的卢光银,在灵璧县高楼镇办公室工作,他是《专业户》杂志的义务发行员,每年《专业户》杂志收订工作一开始,他总是怀揣《专业户》;逐村逐村地宣传《专业户》的实用价值,突出宣传本镇依靠《专业户》致富的典型事例,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专业户》的意义,还时常向农民提供《专业户》上的有关信息,发动群众订阅《专业户》杂志。在他的宣传鼓动下,连续两年,订阅达100多份。每期《专业户》一到,他便及时地送到订户手中,人们都说:他是《专业户》的热心发行员。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论延安精神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历史地位和在现实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他支持延安市的同志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由此,我们可以说,延安精神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开创时期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实绩。他的小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新题材———农民题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把农民作为主人公写进文学作品的第一人。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不仅给予了对广大苦难深重的农民的关注和同情 ,更重要的是他以深邃的思想 ,敏锐的目光 ,在揭示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 ,还暴露了农民自身精神的缺陷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对封建礼教和吃人的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从鲁迅的生活经历中 ,不难看出他对农民生活的熟悉。鲁迅…  相似文献   

7.
叶紫(1912年一1939年)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 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抗,精心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各具特点、富有时代性的农民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深刻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今天,我们重新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评价叶紫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在现代史学史上的意义,对于真实地反映这一阶段文学史的面貌,正确地评价叶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农民观。他提出的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观点,较为系统、明确地指出了农民革命的对象、动力和任务。同时,他这一时期的观点还不完全成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运动中"左"的倾向和农民运动组织松散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以继承中国民间文艺的传统为主,又积极吸取了现代和外国进步文学的营养,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何风格,经验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文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广大的农村服务,以满足农民对文化艺术的要求,把农民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轨道上来这一点出发,对他结构小说的艺术作一探索和总结,以和同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始终没有放松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让农民拥有土地、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民教育、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毛泽东的成功经验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在这样一个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建党学说,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建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冬学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教育广大农民的有效手段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改变东北地区广大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的状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在广大农民的广泛参与下,东北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冬学运动提高了东北地区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促进了生产和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它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他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提出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要依靠改革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他提出了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但要真正实现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目标,还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论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关键要抓好政策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1号文件公布后,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各地贯彻落实1号文件情况怎样?今年农民收入、粮食生产和劳动力转移形势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月16~27日,赴湖南、湖北两省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尽管中央1号文件在基层和农民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年农村经济形势令人乐观,但要确保今年粮食恢复性增长,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实现农民增收预期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中关键是要抓好相关政策落实。调查中,县乡干部和农民普遍反映,1号文件好是好,但是怎样确保让农民得到实惠,感到心里没有底。归纳起来,县乡干部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清代历史上,在官方向农民征收漕粮的的过程中,存在着贪官污吏百般勒索的突出现象,即所谓“漕弊”。由于漕弊的长期存在,广大农民背负了异常沉重的纳漕负担,其结果是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清政府的国库收入,而且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相似文献   

18.
农民纯收入是社会基层民生的标志和反映,历来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在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中也得到充分体现。研究农民纯收入的区域性差异,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地发展。采用聚类分析和离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2005--2011年农民纯收入的历史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差异性分析比较。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进一步增加安徽省农民纯收入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 1、产权不明,难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现阶段,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无论是小流域治理还是“四荒”拍卖,广大农民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但是由于对自己的治理成果没有处置权,所谓的林权最终只是一句空话,农民在有较大财力投入的情况下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抑制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与此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的作品是独具特色的。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是散发着质朴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家的根深植于广大农民的沃土之中,他的审美情感与农民的喜怒哀乐,性情、秉性、志趣、爱好水乳交融,这一美学风格的完美体现,是他的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