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的经济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余年合作来取得若干成就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强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促进了金融合作.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这种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新世纪的开始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行业合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高私营经济的合作和参与,提高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技术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湄公河治理”是一个自主运作却又开放的组织集合,这种集合不仅仅是主权国、更是各类型组织组成的,因此它的治理直接面临着两个“根本性的难题”,即国际流域治理碎片化与各成员参与合作的约束与激励问题。因此如果单独采取科层制、市场机制或网络机制来协调澜沧江—湄公河治理中的矛盾都可能导致“囚徒困境”。根据西方各国经验并结合各流域国的国情,“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应着力于“整体性安排”,基本包括:完善合作的组织机构及机制、改善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治理的方式、流域政府的政绩评价、流域生态补偿与政府间平权机制、多中心的混合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保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关系到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开发这一流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保建设,以实现该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亚行所界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由于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战略地位重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介入该区域的国际合作与开发,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开发,从21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和合作成效来看,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论述了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环保立法的必要性,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环保应主要制定的法律法规。认为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环保立法应注意遵循尊重生态规律等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近邻各国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交往,积极开展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体的水坝经济合作,不仅很有必要,且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和沟通,消除误会,可为中国水坝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氛围,为云南省水坝经济的发展寻找可资比较的参照系,能够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未来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稀缺而可能发生的国际水事纠纷早做准备,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在发展水坝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实力,与次区域各国取长补短,促进中国水坝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东南亚各国共同研讨应对环保浪潮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浪潮的强劲推动下 ,东北亚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 ,把加强同本区域内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作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这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种种制约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本消除 ,东北亚全区域和全面性的经济合作还无法展开 ,以次区域合作带动全区域合作、以多边单项合作带动多边全面合作乃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0.
11.
湄公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利用力度最大的国际河流,由于各流域国对水资源利用诉求差异存在很多利益冲突,引发了流域内外各方力量的关注。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利益分享理论,通过对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分析,找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契合点,从利益分配、利益约束和利益补偿3个方面构建了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合作开发利益冲突的避免和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澜沧江流域的各民族人民形成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独特的传统农业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步,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工具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面对澜沧江流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实际出发,既注重对传统农业科技的继承和发扬,又注重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找到一条具有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区域合作仍处于无协定,无组织,无实体的自发状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会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4.
中韩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双方高层交往不断,政治互信增强。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连年攀升。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中韩自由贸易区也在积极准备之中,虽然两国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与广东地缘毗邻,人缘相近,方言相通,关系非常密切,经贸合作更是源远流长。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粤港经济合作为两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广东经济腾飞的强大推动力。香港回归后,两地经济合作更趋紧密,并步入新的阶段。而在未来,两地的合作将在金融、高科技、物流、旅游等领域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以使两地经济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文章认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提供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基础。而现阶段务实、可行的目标是促进流域各国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念的接纳,并通过建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机制,培育各国间解决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善意合作氛围。文章提出,当前建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增加流域相关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流域国家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增强流域国家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并推动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流域居住着120多万彝族,彝胞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淀了丰厚的传统生态文化。在生态危机困扰人类的当下,应该汲取彝族传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教育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新时期中印经济合作更为重要,怎样参与印度经济合作,如何在宏观上把握中印经济合作的程度和重点,这些问题是必须研究和予以回答的。本文以中印国际经济合作的形成及其背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研究双方经济合作并提出我国与印度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程度比较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 ,随着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促使俄罗斯更加积极地谋求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这为进一步提高中俄经济合作水平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角度,讨论了湖南与广东两省的经济合作基础、前景和范围。指出了湖南和广东在资源和劳动力、人文与景观、产业结构与梯度转移等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认为: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湖南具有特定区位优势和重要的经济地位。是珠三角经济圈的最佳腹地。未来10年,湘粤经济合作的前景十分乐观。最有前景的合作范围,三次产业都有涉及,尤其在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如电子、通讯、网络、医疗、保健、环保、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或新兴产业。合作的双赢在于:推进各自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合作中的直接利益是本土资源增殖与跨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