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在大鲜卑山阶段拓跋鲜卑族最早的居地大鲜卑山,这个久议未决几乎无望证实的历史问题,自拓跋鲜卑“石室”的发现得到了证实.大鲜卑山是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嘎仙洞一带的山地.相传当时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拓跋鲜卑祖先,据“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以“射猎为业”,兼事“畜牧”,在“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迁徙不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也没有文字,遇事则“刻木纪契而已”.(以上引文均见《魏书·序纪》卷1.以下引文同)传说所展示出来的完全是一幅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
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时间和契机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魏书·序纪》云: 献皇帝讳阾立。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帝时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这是现存关于拓跋鲜卑第二次南迁的唯一的一条历史记载。这条出诸“人相传授”的史料,极为简略,拓跋部南迁匈奴故地的许多重要情况都是迷离恍忽,看不清楚。1980年嘎仙洞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李敞石刻祝辞的发现,宣帝率众“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之大泽为呼伦池,已可成为定论;但,第二推寅(阾)——诘汾南迁的时间,契机等,还有待索隐考订,才能求得近似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论鲜卑拓跋氏族群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统治前后,鲜卑拓跋氏族群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由草原时代的直勤转变为王朝时期的宗室,组织机理也由平等无别的血亲氏族演变为亲疏有序的家族关系。统治汉族先进地区、建立皇权统治的政治目的是拓跋氏族群进化的主要牵引力。 相似文献
4.
一、拓跋鲜卑的起源与南迁 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日益强盛,开始对东胡部落联盟发动大规模战争,征服了东胡部落联盟。剩下的东胡人便分聚于乌桓、鲜卑两部。“鲜卑自为冒顿单于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自于乌丸(桓)相接。”所以在文献上一直未见其和西汉发生什么关系,所以关于鲜卑的活动,东汉时才见于史籍。汉文史籍所叙述的鲜卑都是从鲜卑迁徙到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流域开始的。 那么鲜卑迁到饶乐水前居住在何地呢?史称鲜卑以山为号,然鲜卑山却有两个,《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鲜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张穆《蒙古游牧记》说:“旗西三十里有鲜卑山”。这里的鲜卑山乃是人们所说的东部鲜卑。然鲜卑依地理位置分为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北部 相似文献
5.
拓跋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曾建立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两晋的交往中,双方在政治上建立了封赐、朝贡与质子关系,在军事上则相互联合。此外,拓跋鲜卑还十分重视对汉族士人的招抚与任用。通过交往,拓跋鲜卑仿效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对其内部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使其文明产生了巨大飞跃,为北魏长期统治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唐后期的人口南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我国封建社会的人口南迁,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南朝和南宋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但是,唐后期同样出现了一次北方人口流离南下的高潮,尽管其规模不是很大,却对当时南北人口比重的变易和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次人口南迁的分布、影响等问题,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已发现的拓跋鲜卑墓葬中有一种特殊的合葬类型,发掘者称之为二次叠葬墓.由于此类墓葬数量很少,并未得到学者们的关注,试对这一类型的合葬作初步分析,认为之前一些拓跋鲜卑墓地中被看做是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可能也属于这种合葬形式. 相似文献
8.
唐末五代北方士人南下和融入南方社会,不仅改变了南方士人队伍的结构,也深刻地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南方士风.这一时期,南方士人对仕途的进取心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了,同时,在南方社会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士风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鲜卑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部落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一带,追逐水草,居无定所,“以穹庐为舍”,“亦以捕鱼为生”。鲜卑族的迁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此就鲜卑族的迁徙及其分布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格。汉民族的比喻修辞格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与汉民族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在此从汉民族哲学思想、汉民族传统思维观、汉民族制度文化、汉民族审美观和文学作品与历史典故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汉民族传统文化对汉语比喻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鲜卑族就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与嫩江流域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各部曾建立过前燕、西燕、后燕、南燕、代、西秦、南凉、宇文、辽西及北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中,前燕曾一度雄据黄河流域,与前秦、东晋鼎立;北魏进一步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历北齐、北周,鲜卑族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恢复与发展、为缔造统一的中华民族而做出了 相似文献
12.
汉民族占全国人口91.8%,在我们的多民族国家中占有主体地位,在世界上两千多个民族中,也是人口最多、历史悠久、文化璀灿的民族之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汉民族的研究却异常薄弱,迄今仍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最近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徐杰舜完成的《汉民族发展史》一书对此作出了新的探索。作者从纵向与横向方面,对民族发展的源流作全方位审视,治学严谨,不时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这部约50万字的《汉民族发展史》具有铺路性质,既使国人振奋鼓舞,更启迪人们自审与反思,有较强的知识性、系统性、思想性与针对性,是一部有相当学术价值的民族学专著。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汉字对汉民族的内聚作用徐杰舜汉民族是一个有着巨大内聚力的民族。在无数次的分裂、多次的征服中,她不仅没有被灭亡,也没有被同化,恰恰相反,在其巨大内聚力的作用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人们不禁要问:汉民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内聚力?这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以拓跋鲜卑族为主要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游牧民族依自然环境逐水草而居 ,渔猎经济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生活特点使其严重依赖于水 ,形成水崇拜。在原始魂灵观念的影响下 ,他们将一些人的尸体投入水中 ,以求隔离其灵魂 ,祛除不祥。伴随着这些游牧民族汉化、胡化潮流的缓急 ,这种投尸入河习俗时盛时衰 ,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汉化道路上的一个晴雨表。 相似文献
15.
屈原《离骚》与司马迁《史记》皆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帛书所记,近来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竹简中的卜筮祭祷记录,以及《国语·郑语》所载史伯之说,也都表明楚为祝融之后。是知羋姓熊氏楚人为华夏后裔,其先祖原在中原地区。《世本》谓“鬻 相似文献
16.
公元三八六年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统治地位比较稳定的、统治时间比较长的王朝。在北魏王朝建立前,鲜卑族拓跋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而当时的中原地区,早已建立了先进的封建主义制度。公元四七一年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魏孝文帝元宏即位,他和他的祖母冯太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改革措施。于太和九年(公元四八五年)颁布均田令,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奴婢授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今天媒体融合除了资本的驱动和产业的结构调整之外,政治经济原因,不同部门、不同经济实体及至阶层利益之间的博弈,都可能影响以媒体融合为其特点的产业格局的发展方向.就目前而言,媒体融合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1982年第4期何光岳同志的《苍梧族的源流与南迁》,受益良多。因为我们连云港市是东方苍梧——云台山所在地。《山海经》郭璞注:“传此山自苍梧从南方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云台山古名苍梧山。因此对何文倍感亲切。何文的论点是正确的,考证渊博而详尽。只是有数点不甚明了,提出与何同志商榷。一、何光岳同志说早在帝顓顼高阳氏的时候,有才子八人,第一个就是苍舒,即苍梧部族的首领。这段考证不知有何根据?文中没有注明。查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社会融合的总体水平,也对新型城镇化进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流动人口不同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关系体系显著降低积极心理融合水平,本地社会交往体系显著提高积极心理融合水平;同质性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存在户籍、空间转化效应;此外,政府管理服务人员、村/居委会和房东的正向影响显著。拓展社区服务主导功能,丰富社会交往对象、提高本地人邻居比例,是促进流动人口积极心理融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宋时,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儒、释、道三家之间的斗争开始缓和,相互的融合逐步加深。但是,儒家的入世与佛教的出世之间的矛盾,成为宋代众多排佛的士大夫抨击佛教的理由。以苏轼、张商英、黄庭坚、王安石、李纲、王日休等为代表的居士们纷纷提出"儒释无二、三教融合"论,对儒家和佛教之间矛盾进行调和,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进一步融合,对后世的"三教融合"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