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和何香凝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从本世纪初年开始,他们就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和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们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建  相似文献   

3.
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广东省历史学会和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4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共86人,提交论文53篇,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廖仲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即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看到了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过程中出现了贫...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合编的《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7月版),对于孙中山的事迹记述甚详,不过略有遗漏。读《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其中所收廖仲恺和沈定一致胡适的几封信,亦记有孙中山的言行,根据该年谱的凡例,似应补入以下这些材料:1.1919年6月上旬,孙中山嘱廖仲恺把《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一书五册寄给胡适,并约请胡适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此书作评论。〔见1919年7月11日廖仲恺致胡适信:“前月承孙先生命,寄上新版书五本。……孙先生拟烦先生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于此书内容一为批评,……”〕案:《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于1919年6月5日由上海强华书局出版,廖信中所说新版书当系此。2.1919年6月中旬,有人闻陈独秀和胡适(系误传)被捕,要求孙中山打电报营救,孙中山说:“你们要我发电给谁?”稍后(8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接见北洋军阀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时,对许说:“独秀我没见过,适之身体薄弱点,你们做得好事,很足以使国民相信我反对  相似文献   

6.
何香凝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坚持三大政策,坚持反帝立场,为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领导并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上海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她积极参与抗日民主运动,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孙中山与海外洪门的关系,以往人们只是注重“塑造”双方的正面形象,缺少对于两者关系恶化的探讨,即使有所涉及,也是站在维护孙中山形象的立场发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奔波海外,加入洪门,四次赴美,结识美洲致公堂大佬,共同筹款.起初收效甚微,直到1911年美洲同盟会集体加入致公堂,成立洪门筹饷局,才迅速打开局面.民国成立,致公堂欲在国内立案组党,遭到孙中山拒绝,二者关系恶化,最终决裂.孙中山与致公堂革命目标一致,得以彼此合作;双方由于利益诉求不同,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宋庆龄与何香凝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所建立的深厚友谊,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及政治倾向,指出她们之间的革命情谊,是以炽热的爱国思想为扎实的基础,并在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反帝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由于她们独特的身份和崇高的威望,她们团结战斗,作山了特殊的贡献,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何香凝与大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香凝是我国著名的妇女领袖之一。在首次国共合作期间,她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在那风云激荡的大革命岁月里,她忠实地执行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中共的妇女领袖们一道,共同谋划,真诚合作,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涨,在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民主派包括两部份人。一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始终遵循与坚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们是最初的民主派,一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背离反动营垒的反蒋派,他们曾受过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又从亲身经历中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幡然醒悔而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线上来。组织政治力量,高举联共抗日旗帜,呼吁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的震撼下,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  相似文献   

11.
由孙中山基金会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办的“孙中山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张磊教授主持,孙中山基金会会长欧初致开幕词,中山市副市长姚志彬致欢迎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经伦参加了开幕式。出席会议的有:大陆学者章开原、张岂之、王学庄、尚明轩、黄彦、张江明、方志钦、林家有、邱捷、段云章、桑兵、周兴校梁、李吉奎、李玉贞、朱宗震、盛永华、徐万民、冯祖贻、李华兴、苑书义、杨春波、杨万秀、王杰、谢本书、马小泉、罗福惠、萧致治…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广东省历史学会、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4月23—25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新闻出版单位及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廖仲恺的革命思想和活动进行专门探讨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学者们提交会议的论文53篇。与会者围绕“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展开讨论,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孙中山研究总体上由显学退隐,同时在认识和史事方面也存在越来越多的新挑战,表明还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只是要在既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摸高探深,必须讲究方法,多下功夫。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但又最为复杂多变,人物研究,看似容易上手,实则做好最难。善用长编考异之法,以俱舍宗治俱舍学,编辑各方致孙中山函电、孙中山史事编年以及孙中山思想政见论争等大型资料集,可以前后左右比较参证各种史料史事,推动孙中山研究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4.
读《孙中山基金会丛书》陈锡祺当我拿到第一批《孙中山基金会丛书》时,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和激动。我从事孙中山研究40余年,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研究孙中山的著作在同一个出版社同时出版。对丛书的学术水准,事前我就很有信心,见书以后,我发现书的内容比我预计...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的北京贿选政府。冯玉祥等在事变当日即电致孙中山等全国要人,主张"一切政治善后问题,应请全国贤达急起直追,会商补救之方,共开更新之局"①。冯玉祥随即又派马伯援持亲笔信南下广东请孙中山北上,段祺瑞、张作霖也先后电请孙中山北上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联合组织的“廖仲恺何香凝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6月27日至30日分两阶段先后在广州市和深圳市举行。这次研讨会对廖仲恺、何香凝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述评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同志受组委会的委托,就会议所研讨的问题作出的总结,现予以全文发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否出席了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宋庆龄是否出席了这次大会?一些论著对此之表述,均含混不定。 例如:文物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的《纪念宋庆龄同志》(画册)第41图说明文谓:“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宋庆龄是仅有的三位女代表之一。”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的《孙逸仙夫人——宋庆龄传略》第25页谓:“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了一次特别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庆龄是199个代表之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也是代表(另外还有一位女性代表)。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政治组织中,或者说在任何组织中,被选任高级职位的中国妇女。宋庆龄被任命为国民党妇女部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的《宋庆龄传》第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前日本众议院议长粕谷义三后人的家里,保存有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致粕谷义三和同年10月6李烈钧致粕谷义三的原函两件,都是从未发表过的.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教授、著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藤井升三先生征得粕谷后人的同意,在《龙溪》1980年2月号上首次刊布了这两封信的全文,并附有原函影印件.这两封信都是用中文竖写的,原文未标点.现由我们改用横排,加上标点,全文照录.另外,我们还摘要翻译了藤井升三先生在该刊同期上发表的《孙文未公开的书简——致粕谷人三函》,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孙中山写这封信的历史背景和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为纪念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中山选集》(两卷本)。这部选集当时颇受人们的重视,曾重印多次,在国外还被译成外文。事隔二十多年之后,选集的校订本又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前夕问世了。选集初版本一共收辑孙中山的著作六十九篇(个别篇乃由数篇著作合成),达六十余万字。起自《上李鸿章书》,迄于《致苏联遗书》,基本上体现了孙中山一生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孙中山在《遗嘱》中列为重要著作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均被辑入。编者特别注意选收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的著作,故对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思想飞跃,以及改组  相似文献   

20.
<正> 广州是中国近代史的发轫地,也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产生过大批杰出的人才。如太平天国农民领袖洪秀全(花县)、洪仁玕(花县),发动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南海)、梁启超(新会);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香山);还有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朱执信(番禺)、陆皓东(香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南海);科学家邹伯奇(南海);文学家吴趼人(南海);教育家容闳(香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论家郑观应(香山);爱国将领邓世昌(番禺);画家何香凝(南海);早期投身革命,后来成为汉奸的汪精卫(番禺),以及著名的官僚政客唐绍仪(香山)和政治活动家胡汉民(番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