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高凛 《理论界》2006,1(12):46-47
道德和法律作为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法律的断裂和错位,从而使“道德失范”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现象。因此,道德的构建必须以当代法律为参照,实现传统道德观的转型,并且使道德和法律保持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从法律出现以后,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学家和哲学家们所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近代以前,法学一直没有摆脱其哲学的附庸的身份,这导致法律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又由于受到不确定的价值考量因素的影响,使法律的统一性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直到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奥斯丁开创实证主义法学,才使法学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但是由于传统实证主义法学自身理论的缺陷性,无法应对自然法学理论上的挑战和具体的司法实践,为此,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法学家哈特在对传统实证主义法学扬弃的基础上创立了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强调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要求,是法律实践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法律发现与法律判断——一种法律方法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治斌 《兰州学刊》2003,(2):95-96,109
人们一般认为,法律裁判的结果存在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之中,法官对法律的适用,不过是从法规范中找出当下案件的确定的答案而已.在对法律适用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实际上,适用法律者受"结论先导"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法律判断以特有的方式存在于适用法律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5.
李凯  秦在东 《中州学刊》2005,21(5):123-126
依法治国必须依靠法律的最终实现来完成,而只有符合社会基本道德的良法才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进而推动人们对法律的遵从.在道德失范的情形下,道德就无法对法律的实现给予支持.从中国传统的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必须对我国现实分裂的道德予以重构,强调道德分层化、官德法制化、民德社会化和法德和谐化.惟此,才能推动我国法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是富勒在与哈特论战的大背景下写就的,同时亦是富勒本人法理学主张的全面展现,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之作。富勒在该书中全力论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而非义务的道德,它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这一目的性事业本身所固有的道德性原则。尽管“法律的内在道德”引起了颇多争议,也遭致了包括哈特在内的许多法学家的批判,但这一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抑或是对于法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宪法的角度考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地位应该认定为基本法律。基本法律的认定应该有新的标准。从宪法渊源的角度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性法律。但是宪法性法律的提法存在问题。综合多种因素,宪法性法律的概念可以被基本法律取代。  相似文献   

8.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07,28(6):76-80
我国法律权威缺失的现状,促使一些学者从文化层面寻求良方。其中有人认为宗教信仰传统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频繁地引用伯尔曼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论断。但他们忽略了伯尔曼法律宗教思想的精髓——法律的宗教性的更深层涵义。探讨法律的宗教性实际上就是探讨法律如何才具有权威、如何被人信仰和尊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调控方式.法律是他律,具有外在强制性,法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是"治";道德是自律,具有内在自觉性,不具有外在强制性,道德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化".法律是一种"阳性"调控方式,道德是一种"阴性"调控方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是富勒在与哈特论战的大背景下写就的,同时亦是富勒本人法理学主张的全面展现,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之作.富勒在该书中全力论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而非义务的道德,它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这一目的性事业本身所固有的道德性原则.尽管"法律的内在道德"引起了颇多争议,也遭致了包括哈特在内的许多法学家的批判,但这一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抑或是对于法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正峰  许翔 《理论界》2008,(10):71-72
以社会关系区分与统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2006年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构上的重大突破,为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统一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平台,有利于以道德调整克服法律调整的缺陷,实现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统一。遗憾的是2006年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身对此等突破的贯彻并不彻底,未能将以社会关系区分与统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理念贯穿教材始终,因此,作者建议教材再版时能作适当调整,以使该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关系区分与统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2006年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构上的重大突破,为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统一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平台,有利于以道德调整克服法律调整的缺陷,实现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统一.遗憾的是2006年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身对此等突破的贯彻并不彻底,未能将以社会关系区分与统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理念贯穿教材始终,因此,作者建议教材再版时能作适当调整,以使该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3.
黄锫 《浙江社会科学》2012,(1):59-65,157
"效率"是判断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规范性标准。知识的非竞争性特质决定了效率在知识领域中的特殊形态是"知识得到最广泛的使用",归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竞争性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是实现这一效率的最佳途径,但是两种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阻碍了效率的实现,合理使用制度由此应运而生。既然合理使用制度为了实现效率而生,那么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就应根据是否符合效率标准来判断,同时应考虑到不从整体上消除知识生产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中对杜林关于善恶问题、道德问题的反驳,提出关于"真正的人的道德"的观点,认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的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从对恩格斯所论述"真正的人的道德"的理解基础上,探寻道德的起源,对"真正的道德"和"非真正的人道德"的进行反思,对功利道德和局限道德进行批判,探讨出"真正的人的道德"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富勒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合法性诸原则能否真正被视作法律的内在道德.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富勒在面对诘问时陷入了理论困境.事实上,富勒所谓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毋宁应被视为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对立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的道德问题进行价值哲学与社会实证分析是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立法技术伦理正当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具有正当性的立法技术的探索、发现与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法的制度伦理的坚守能使立法者有效避免滥用和误用立法技术.而对立法技术进行价值追问和道德效果的社会实证分析则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属性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通观宪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维度,从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妥协"主导着宪法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在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其"妥协"的属性更是明显,可以说,近代宪法就是"妥协"的产物,而妥协也正是近代宪法的本质与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17.
宪法的属性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通观宪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维度,从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妥协主导着从古代意义上的宪法,进而到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最后至现代意义上的宪法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发展成熟,以及宪法价值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扩张,作为阶级妥协产物以及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法律秩序基础意义上的现代宪法,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其妥协的本质与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往往缺乏主动性,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为与社会秩序相容的个人主动性提供最大的空间.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中,通过知识的增长,心灵才能从它的精神束缚——偏见、偶像和可以避免的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言论自由的条件下,人们会乐于思考,思维会更敏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更具有活力,社会本身也得以良性的发展.在中国,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公民的角色、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不是一个“一言堂”的气氛,观点的对立和意见的多样是社会的常态,是必要和有益的.言论自由作为获致真理的一种手段,维持社会稳定和变化之间的平衡,它给予社会活力,推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国家转型期,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尤其需要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一、宪法的保障人权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保障我们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20.
法律原则在整个法律理论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人们在发现并运用法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分别承担着各自特有的价值,共同构成法律大厦的基础。然而,在一部具体的部门法当中规定或者不规定、规定怎样的法律原则均有一定的依据,而不能表现出随意性。《行政复议法》将“合法”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经不起法理推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