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在阐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以“产城融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主要经验有注重培育主导产业体系、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制定健全的公共政策等;主要教训包括产业调整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综合发展成本过高导致的“产城融合”发展的不协调等。并借此提出了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皖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一是加快培育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使各个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产业作为支撑;健全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与科研保障体系,为皖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物质基础与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从皖北六市的实践情况出发,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找出了皖北地区“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利用问题、人才的引进和中心城镇建设。借鉴国际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提出示范区建设的四点措施: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建设产业承接平台,提升产业集聚区经济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城乡消费需求平台建设;加强政府合作,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地区位于湖北省经济发展腹地,近年来呈现出发展滞后的态势。对其经济发展现状及环境进行剖析,可以为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一主两副"战略下,江汉平原地区既具有交通、资源、政策的优势,又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区域竞争挑战,必须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投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江汉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飞地经济"视角探索皖北地区发展经济的模式,在分析"飞地经济"的概念和理论来源基础上,从区位、交通、农业、矿产、旅游资源、政策等方面概括皖北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优势条件,最终提出皖北发展"飞地经济"的模式: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飞地;借助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飞地;围绕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能源矿产精深加工产业飞地;开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飞地,有利于皖北地区突破发展的瓶颈,促进安徽崛起。  相似文献   

6.
"合芜蚌"3市是安徽省3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分别对应着"皖中"、"皖南"、"皖北"3个区域,存在着很强的极化和辐射效应。作为3个地区发展的龙头,提升"合芜蚌"区域自主创新的能力意义重大。作为2010年省长课题"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对"合芜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和机制及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建立"大中华经济圈"是中国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同种同宗的"两岸四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顺应时代的大潮,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着想,尽快形成"大中华经济圈"。同时,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基础已经存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更好地应对来自世界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并建设好城市新区对于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各城市新区具有相近的特点,同时面临共同的挑战。为应对共同的挑战,各城市新区要积极统筹发展,在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坚持错位发展,克服要素供给约束;二是坚持定期协商,克服行政体制约束;三是坚持联动发展,克服市场空间约束;四是实施坚持高质量对外开放,克服地理区位约束。  相似文献   

9.
安徽两淮地区是高潜水位典型沉陷区。采煤规模不断扩大和不合理开采导致大面积的土地沉陷,大量的失地农民随之出现。由于我国对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失地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就、无保可享,成为了城乡边缘性群体,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从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结合淮南、淮北市的实际情况,以深度访谈和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从农民土地补偿、拆迁安置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两淮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原因及其保障困境,进而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切实保障两淮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各种经济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内蒙古自治区是环渤海经济圈内最大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经济自治权。同时,内蒙古又是资源大区和边境贸易大区,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这些优越条件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可以有力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从而使内蒙古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和“屏障”。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角度对淮南市实施东向跨越式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淮南市的市情现状,提出了淮南市实施东向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具有自主创新的良好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推动的原则.立足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相结合,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研发、中试、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本质上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下问题。根据非洲经验和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掌握政策,积极引导,促进结构调整,依法管理、强化培训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非参数方法测算100个样本城市的绿色能源效率,利用价差法估计中国电力交叉补贴的演化,分析工业电价降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2006—2019年电力交叉补贴呈现倒"U"型,各地区的绿色能源效率均值为0.276;(2)电力交叉补贴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3)企业用能成本降低,减少价格扭曲、推动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提升;(4)不同降费阶梯对能源效率、工业产值与GDP增速、碳排放、社会总福利等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提升中国的能源效率,特别是纯技术效率;(2)在后疫情时代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3)政府应分阶段降低交叉补贴,引入新技术以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增强能源科技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非参数方法测算100个样本城市的绿色能源效率,利用价差法估计中国电力交叉补贴的演化,分析工业电价降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2006—2019年电力交叉补贴呈现倒"U"型,各地区的绿色能源效率均值为0.276;(2)电力交叉补贴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3)企业用能成本降低,减少价格扭曲、推动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提升;(4)不同降费阶梯对能源效率、工业产值与GDP增速、碳排放、社会总福利等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提升中国的能源效率,特别是纯技术效率;(2)在后疫情时代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3)政府应分阶段降低交叉补贴,引入新技术以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增强能源科技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18.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明确中国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优势,提升中国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中国供应链安全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供应链“断链”与产业跨境转移等风险,同时也具备产业体系优势、市场规模优势、举国体制优势和数字基建优势。为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智供应链建设,优化制造业产业链高中低端产业布局,发挥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稳定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 ,同时 ,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妇女解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二者却不一定总是同步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 ,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给妇女解放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启而不动的经济困境 ,既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也促使我们在集思广益中反思应如何发挥女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从根本上解决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获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就业的扩大,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使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现,从而使亚太地区能够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具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