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力就业的歧视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劳动力就业歧视现象 ,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提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本飞 《西北人口》2006,(4):52-53,57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如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也愈演愈烈。经济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用人单位将学历和文凭视为市场信号,因而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行为并非盲目的非理性行为,而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林贵  志毅 《西北人口》2004,(1):55-56
本文分析了浙江劳动力就业的四大特点,即: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对较高;私营、个体企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场所,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力的流动性大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的比例逐年增长,就业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但是男女平均收入的差别却逐渐增加。这种差别包含两方面:一、可解释的差异所导致的差别。二、不可解释的对女性的歧视所导致的差别。本文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对收入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对女性收入歧视的特点,提出反性别收入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阶段,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自然无法置身事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现阶段的就业问题中,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返乡成为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缓解就业压力,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密切配合,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程度高于一级市场,农民工在二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工资歧视会低于一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工资歧视。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上海市10 000个家庭样本进行了检验,并采用转换模型克服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二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分别比在一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低18.5和27个百分点。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分别应对不同市场中性质不同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在阐释农民工进城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两类劳动力替代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中被农民工替代的岗位数占城市本地劳动力的7.2%,占农民工总量的33.6%;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高度互补、小幅替代,并且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间的替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数量、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以及所带来的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等方面 ,对这种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2001~200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考察就业容量和就业风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发现迁入地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容量足够大时,劳动者为追求就业机会选择迁移就业;而迁入地的就业风险又会减少地区的吸引力,对劳动力流入有负作用。要实现劳动力平衡流动和平稳就业,就必须平衡发展地区经济以扩大总体就业容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统筹社会保障以减少就业风险,减轻失业成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就业分布和收入差距长期存在。文章利用2002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程度、变化趋势及其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与2002年相比,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分布差距、收入差距均有所缩小;(2)2018年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收入户籍歧视已不明显;(3)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程度在2002~2018年呈弱化趋势,但其绝对水平仍然很高;(4)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存在,阻碍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且这一作用在2002~2018年呈强化趋势,同时就业机会户籍歧视还会通过社会保障获取间接扩大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保障供给与企业需求及承担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浙江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诉求的实际调查,对影响私营企业参保的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为社会保险制度供求均衡的改进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2.
街道(社区)就业潜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深入调查街道 (社区 )用工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 ,分析就业情况 ,把握用工需求 ,为各类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各方加强就业引导 ,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隐性就业与就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隐性就业劳动者和原单位、就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制度联系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认为隐性就业造成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分离 ,对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和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法制化具有消极影响。同时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对解决隐性就业问题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出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谭琳  李军锋 《人口研究》2003,27(5):11-18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于潇 《人口学刊》2004,(5):38-41
东北地区是计划经济体制惯性最强的地区,从传统就业体制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转换较慢。在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竞争中,国有企业转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内在动力逐步增强,国有企业内部两种就业体制并存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释放冗员,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自身调整雇用制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非农产业就业的三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的非正规就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非正规就业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和关键问题,进而估算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数量和发展潜力,分析现行国家政策与制度方面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非正规就业合理发展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