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敦煌户籍残卷S.0613号(或称“邓延天富等户籍残卷”,下简称“残卷”)是有关均田的记载。日本山本达郎断其成书年代为西魏大统十三年(公元五四七年,以下纪年均系公元)。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如王棣、唐耕耦等据此材料,对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此,笔者也谈点个人之见,与大家共同切磋。一、从宇文氏均田令的颁布谈“残卷”的运用《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载:“后周太祖作相,创制六官,……司均掌田里之政令。  相似文献   

2.
“典权废除论”往往从典权所谓的固有缺陷出发来论证典权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没有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不是典权制度先天的不足或者缺陷,而是本土制度在西风东渐的立法体例下,如何很好衔接和融合的问题。由于典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试图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纳入其体系之下,总会显得生搬硬套与牵强附会,我们肯定典权在现有物权理论和立法实践中的困难,也考虑到现实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在商事特别法的方式下对这一古老制度进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牟文华同志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一九九○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宗教的认知特征和价值特征》(以下简称《特征》),从宗教的本质出发,通过对主客体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宗教对于人类的价值,指出其基本特征是负价值性。文章论述角度的选择多有借鉴之处,但其中诸多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拟从同一角度对宗教的价值特征重新作一探讨,并就教于牟文华同志。  相似文献   

4.
童庆炳教授内容形式关系论的重要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存在着严重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内容、形式、题材概念的界定,二是他认为文学作品内容、形式概念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三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四是以"对立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本上是整一的,形式征服题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中心说”指导下 ,我国语文教育出现了太多令人不满之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语感中心说”才被提出。“语感中心说”并非“语感唯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感为中心 ,可以增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等。“文体”至今仍未形成共识 ,“文体感”是个指向不明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事实概念的合法性一直是符合论者与反符合论者争论的焦点所在。最近,南京师范大学的翟玉章教授通过对罗素的事实概念进行梳理认为,就对真和假的解释而言,事实是空洞的。此外,他还认为,事实概念本身就预设了真概念。就反符合论者对事实的拒斥而言,翟教授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因而非常值得予以关注。通过考察罗素持有符合论的历史以及他对于事实之本性的论述,试图表明事实并非是罗素为了解释真/假而特设的。此外,通过考察事实需要预设真这一观点的可能涵义,翟教授的论证可能包含着某种混淆,因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与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相对应,人类个体也有一个从“人的依赖”向“物的依赖”的发展过程,对物的依赖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独立人格是确立和发展一切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独立人格与个人本位并不是具有等义的范畴,以个人为本位并不是一切市场经济的本性,特别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相反却有违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和目的,并且,它也不是人类个体发展必经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但它所呼唤的是具有新人文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8.
夏志清教授曾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他各历史阶段的文学是不存在该精神的。但是,如果仔细辨析“感时忧国”精神的源流,深入分析十七年文学相关文本,我们会发现该精神不过是积淀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深层的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置换与发展,它在十七年文学中并没有全然消失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对此,夏志清的相关文章也是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9.
王永兴先生《试论唐代丝纺织业的地理分布》一文①,通过对唐代贡赋资料的研究,认为关中地区寡蚕桑,不产绢。②《人文杂志》一九八七年四月号发表了杨希义同志《唐代关中无丝绢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认为王先生的“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王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王先生在文中没有阐明关中地区寡蚕桑的原因,本文拟从与杨文商榷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一下关中地区寡蚕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林定夷先生的论文《论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与检验逻辑》为讨论题材,对林先生给出的科学理论检验模型重新做了思考,发现其模型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研究林先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检验模型,并论述了新模型的优势所在,还简要对科学的划界问题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扰《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对复式记帐法的有关论述,提出了异议。认为:对复式记帐法的表述,不宜强调资金运动的“始末”和“方向相反”,在借贷记帐法下资金占用帐户与资金来源帐户的具体结构应该相反,而不是相同;资金流入或退出企业的运动,企业会计只能反映终点或起点,而资金循环或资金来源之间变化的运动,则既反映起点又反映终点;借记贷记有三种不同的顺序:①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同增或同减的业务,是“同时借贷”。②资金占用之间增减的业务,是“先贷后借”。③资金来源之间增减的业务,是“先借后贷”。此外,还对我国企业中客观存在但迄今尚未明确分类的不同用途资金之间相互转化的经济业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王立鹏先生从"辑著"的署名方式认为<醒世姻缘传>是由多个作者"集体创作"的,从主要人物、故事架构等角度来看,此说不能成立.但王立鹏先生对"辑著"这一署名方式的关注值得肯定,"辑著"表明<醒世姻缘传>"有所据而作".而胡适"<醒世姻缘传>改编自<江城>"的说法在逻辑上有欠周密.  相似文献   

13.
以2007年厦门PX事件为代表的公民自发性环境运动的渐趋凸显,传统的以环保组织为主角的公众环保参与格局已被打破。无论是媒体、学界还是环保组织从业者,对环保组织存在价值的评判都发生着变化。环保组织固有的生存逻辑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怎么重新定位其社会价值,公众环保参与中的两类主体是保持"老死不相往来"还是会慢慢互动起来,还是个未知数,不过这个话题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4.
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与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是对以往实践概念扬弃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应结合实际,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以偏概全,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似文献   

15.
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政治史上一大聚讼的公案。对牛李两党是非功罪的评价,历来史家各有轩轾。胡如雷同志的《唐代牛李党争研究》(载《历史研究》七九年第六期)在批评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说法的基础上,对牛李争执的焦点、两个朋党的社会基础,党争发生的时间、两党的是非优劣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八二年《文学评论》第三期发表的傅璇琮同志的《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同意胡如雷的基本观点,对牛李党争问题也作了切实的分析,其中有些新说理据充分,足以推翻陈说。胡、傅两同志都高度评价李德裕的历史功绩,他们“曲牛直李”的估计是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为中心,持之与《帝范》,《臣轨》,《珠玉抄》、《新集文词九经抄》等通俗教育读本相比较,探讨唐代知识体系的构成、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建构及其在维护政治统治秩序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唐王朝通过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教育,使得唐代广大庶民阶层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从而确立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道德伦理规范,反过来,这又为建立政治秩序与典籍秩序统一的新国家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争论颇大,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迄今尚无定论。中西方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解说,正表明这个问题本身的繁难,也表明相关因素的复杂。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我们不但要知道其在不同阶段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更要利用历史的辩证观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对不同看法的得失做出更有根据的评判,从而把握今天我们美学的研究对象究竞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张启成教授在其论文《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中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等是世代相传的、大母神伊南娜是地位最高的神、月亮神为女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文中还出现了诸如“巴比伦之四”、杜尔马克神等常识性的错误,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也及不准确。笔者对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进行了重新阐述,以便使读者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商昂经济理论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多,观点各异,因此,有继续深入探讨之必要。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并就某些问题与李运福,李炳炎同志商榷,若有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