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休之后,我到湖南老干部大学学习。先后学了古典文学、书法、摄影、音乐、按摩、诗词等课程,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三个零的突破。写诗我喜爱文学,尤其是对诗词情有独钟。但因少年家贫,读书甚少,缺乏知识基础。上老干部大学后,我牢记朱熹的“先须熟读,使其...  相似文献   

2.
我是1997年7月退休的。2007年4月,我上了通辽市科左中旗老年大学诗词班,连学三期,获益匪浅。 学写诗词,融入社会 退休的老年人,不能脱离社会,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因人而异。我是在诗友的介绍下,参加诗词班并加入了旗、市两级诗词学会。经过三期学习和习作,我感受到,学习诗词,是最适合我融入社会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发行窗     
发行窗/"三勤""四结合"扩大发行面要扩大《湖南老年》发行,我体会到必须做到"三勤""四结合"。三勤:一是口勤,就是要反复宣传征订《湖南老年》的意义、要求、宗旨、对象;二是腿勤,全乡11个村70个征订户,一般走三次,难度大的户我7次上门;三是手勤,我...  相似文献   

4.
离休之后,赋闲在家,感到无事心慌。后来,得知办起了湖南老年大学,就选读了古典文学课。我从小爱好文学,但对传统诗词可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尽管困难不少,但我下决心要攻克这只“拦路虎”。在逐步掌握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后,我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写自己有真情实感的事。比如我进老年大学感受颇深,便写了一首《喜上老年大学》的诗,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最后定稿是:“自古儿童进课堂,如今我是读书郎。常年泼墨摹颜柳,终日吟哦拟宋唐。雅趣横生描景色,豪情纵逸写华章。惭无实学功夫浅,…  相似文献   

5.
我少时家境贫寒,没读两年书就辍学了。解放后,参军修武,部队生活紧张,上学读书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再后来,转业到地方,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一年四季到处奔波,也与学校无缘。尽管如此,读书梦始终萦绕在我心中。1989年我离休之日,正是老年教育蓬勃兴起之时。白头负笈作蒙童,晚年圆了学生梦。10年来,我在湖南老干部大学学书法,学摄影,学诗词,学写作,未敢一日懈怠。天道酬勤,辛苦换来了收获。我在老年大学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学问,而且圆了写作梦。我过去除了写信,从未涉足过写作,晚年起步笔耕,正如蜀道之难,难…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长沙决策远生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年已81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住了114天。他在长沙期间,抑制"四人帮",决定重用邓小平,挫败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权的阴谋,为后来党中央彻底粉碎"四人帮"打下了基础。实际上,毛泽东反对江青一伙篡权阴...  相似文献   

7.
带头唱好“敬老歌”──记湖南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祝云肖雪芳湖南财经学院党委重视老干部工作,全院上下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连续几年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主管离退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吴祝云,带领大家唱好了"敬老歌"。吴祝云逢会就说:"我们今天的一切都凝结着...  相似文献   

8.
老同志的心愿编辑同志:在全省开展评选为老干部服务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这项活动反映了我们老同志的共同心愿。在我的周围,有许多同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为老同志四处奔波。如湖南柴油机厂离退办主任杨怀忠,他任职6年来视老同志如亲人,被大家誉为"老同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1982年离休后,心里仍然牵挂着孩子们。我谢绝了一些单位的高薪聘请,没有重返校园,而是来到居委会从事社会"育人"工作。近二十年来,我先后担任过株洲市泉塘湾社区居委会治保主任、湖南网岭监狱和株洲市劳教所改造罪犯顾问、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关工委副秘书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之际,全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在湖南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中组部和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高度重视,对湖南工作的关心支持。首先,我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愿将情与爱化作夕阳红戴铁珊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欣喜地观看了湖南省对外友协"友好合唱团"的练唱活动。在长沙市液化气公司六楼的会议厅里,5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聚集一堂,在蒋老师的指挥下,兴致勃勃地练习合唱湖南民歌《辣椒歌》。那流畅、风趣、飘溢着乡土味的歌声在...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85年离休,以前对古典诗词的写作可谓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2000年下半年,我进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格律诗。迄今两年,已创作律诗25首,绝句23首,古诗3首,填词8首,作曲8首,撰联30幅,其中一些作品先后公开发表。在长沙市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诗征文活动中,我的作品被评为二等奖,参加全国休闲杯诗赛也获得优胜奖。我在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点滴进步,证明了一条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顾总结习诗的收获,我想无非是“昨日之积淀”加“今日之奋发”的结果。“昨日之积淀…  相似文献   

13.
爱它到地久天长《湖南老年》创刊9年了,尽管因工作需要我调动过几个单位,可从未间断过订阅这份杂志。如今,我离休两年了,好多以前在职时所订阅的报刊都放弃了,可我却留着《湖南老年》。我发现,我的生.活离不开《湖南老年》,它言老人所言,为老人所需,为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益阳地区老干部大学在1992年春开办,我就高兴地报名,成了第一批学员。从那时至今,我坚持学习了10年,诗词班就读了9年。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心习研,其乐无穷。退休前,我也读过一些唐诗宋词,还教过课,但由于不甚懂格律和表现手法,不敢动笔写诗。这些年,经过专心学习,渐渐入门,有了信笔涂鸦的冲动。我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先学写绝句和短词,再到写律诗、长词、对联和长篇古体诗等,至今习作500余首,已发表近百首。老干部大学,是我心神向往的学习课堂。为了学习写诗,我不敢缺课,有…  相似文献   

15.
钟情写红诗     
李同振 《老人世界》2011,(10):43-43
游红色圣地,唱红色歌曲,已成时尚;而我对写红诗情有独钟,先后加入省市诗词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诗作曾在《中华诗词》《诗刊》《词刊》以及一些省市报刊发表,并出版了诗集。若问钟情红诗创作从何而起,还得从我的出身经历谈起。  相似文献   

16.
于沙,本名王振汉,1927年出生,湖南临澄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湖南诗词协会顾问。著有诗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第一行足迹》、《爱的备忘录》、《跋涉之歌》、《于沙诗选》及《于沙亲情散文》等7种。新时期中,有10o余件作品选人60余种选本。有作品选入大学、中专课本。其成果和小传,载入《诗歌词典》、叶国新诗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等辞书。认识诗人于沙,缘于乡友之情。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再次见到于沙,他依然显得年轻火热…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胡燕,恒言袁隆平,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30年生,祖籍江苏,大学文化,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1985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1995,(1)
关于表彰“敬老好领导”的决定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促进我省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的落实,1994年4月以来,在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倡导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敬老好领导"的评选活动。这次活动由《湖南老年》杂志社组织和...  相似文献   

19.
为写《胡耀邦传》,我曾到北京拜访过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见到年近八旬的李昭大姐时,她不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而且比早几年似乎年轻了许多。待得坐定,我不揣冒昧地问道:“李昭大姐,我记得您出生在湖南宁乡,祖籍也在湖南,但是有人说您是安徽人,您的籍贯到底在哪里?”“当然是湖南人。”李昭大姐肯定地说,“我1921年出生在宁乡,后随父亲浪迹天涯,来到安徽宿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战地服务团,加入了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到延安,进入女子大学学习,我将原名李淑秀改…  相似文献   

20.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妻子无大小文/袁湘武小我10岁的妻子,在外说我是她的哥,在家却习惯我称她"孩子"。有一次,妻和我闲侃,谈到了1980年,突然灵机一闪问1980年的我在干什么。我说那时正在乡下一所中学读高中,差一年就考上大学了。我问妻那时在干什么。妻搬着细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