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它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两点:(1)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客观地存在着的;(2)人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承认这两点意味着什么呢?其一,这意味着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这意味着承认思维和存在是有差别的和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而且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法;不仅承认思维和存  相似文献   

2.
陈新夏 《浙江学刊》2005,1(6):21-25
关于马克思哲学转向的探讨,矫正了对马哲的一些误解,也深化了对马哲的认识.在以往对马哲特别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中,存在着重认识轻价值和将马哲知性化解读的倾向,而转向一说却拓展了马哲的研究论域,彰显了其实践性和当代价值,这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某些有关转向的阐释,也存在可议之处,关于超越"认识论"模式的理解,即是一例.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越了"认识论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知识论向现代生存论的转换,因而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生存论".在这里,"超越"的已不仅仅是"认识论模式",而是认识论本身.这种理解,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因此,对于超越"认识论"模式,有几个问题应予辨析.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期以来,哲学界认识论研究几乎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趋向.这场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已经取得了以往所不能比拟的成就.然而,这一研究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日益显露出一系列问题,它们大大影响了研究的进展,使认识论研究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把认识论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忽略了认识论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虽然是两门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却历来被看作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从哲学史上来看,古代哲学家往往把认识论从属于本体论,从一个博大的本体论背景中演绎出认识理论;近代哲学自笛卡尔、洛克起,本体论又被从属于认识论;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思想,但其基础却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了黑格尔这一合理思想,并在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的,而现代认识论的基本流向则是历史主义。我国哲学工作者要想走上认识论研究的新路子,必须实现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哲学转换,重建社会认识论。 传统认识论解析 传统认识论是指黑格尔哲学以前的认识理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或称逻各斯中心主义)的。 第一,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对象──世界(包括人本身及其社会)设想为一架按逻辑程序运转的机器。这个信念不仅支配着各种唯心主义和机械论,而且也支配着各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主体简单化、抽象化和逻辑化.我们…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形态     
价值论是近代哲学提出而在现代哲学中得到确立的。传统的西方哲学是认识论一本体论哲学(认识论、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价值问题被狭义地作为伦理学问题提出,而伦理学又是由认识论一本体论引伸出来的。这就是由柏拉图开创,延续到黑格尔的伦理—认识平行论。它们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理念,对理念的认识产生知识,道德也是知识。传统的中国哲学正相反,是价值论—本体论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某种道德实体,天道即人道,明道的途径是修身。康德首先把伦理学提高到与认识论平列的哲学地位,即批判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对峙。他把现象看作认识论的对象,把本体看作伦理学的对象,突出了主体性,从而为价值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认识论吞没了价值论。黑格尔以后,便是认识论一本体论思辩哲学的解体和价值论的掘起。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价值理论,继之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以及存在主义诸家则建立了与传统哲学对  相似文献   

6.
可以用康德用语对罗蒂的哲学批判作如下概括:扬弃作为认识论的哲学,代之以作为诠释学的哲学。罗蒂认为诠释学不应步认识论的后尘,也不应成为用以获得后者始终未能获得的那些结果的学科或方法。罗蒂想瓦解下述哲学信条:1.必须用哲学观点看待人的精神;2.认识必须有基础,必须有认识论;3.必须(以康德为榜样)科学而系统地  相似文献   

7.
1.1认识论不能仅仅研究作为结果的已经完成了的认识(知识),还要研究如何达到结果(知识)的认识着的认识。认识的发生是认识着的认识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二是认识从未知到已知的发生过程。迄今的认识论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分离的,因而面临许多困难。认识发生问题的研究是哲学认识论从宏观走向微观的一道门径。1.2古代(主要是希腊)哲学作为对前哲学意识的否定,提出了哲学本体论。它在企图探讨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时把人与周围世界从原始思维的混沌状态中区別开来,世界成为人的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是研究知识的可靠性、知识的证实原则、知识的获得渠道及知识发展的哲学分支。它和人类的知识一样古老。而形态发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仅仅是本世纪后半叶的事.它研究生物的基因——表现型同构这一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问题。二者间奇迹般地发生了内在的深刻的,既带有偶然性又带有必然性的联系。人们在形态发生的内在机理中得到了许多启迪,对于解决认识中的若干重大疑难提供了有益线索。日本学者丸山苏郎借尤拉姆的生态学模型提出了形态发生的认识论,以区别于传统的认识论,引起了哲学界、生态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哲学研究的一大热…  相似文献   

9.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发展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哲学界广泛注重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哲学主体化的倾向。哲学主体化的倾向虽然有了声势浩大的开端,但很快地就局限在主要是认识论的领域。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实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缺乏对实践本身进行深入思考,因而也缺少更高更深层次的主体性的思考。 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历史实践紧紧相联。体现整个人类主体性的实践包涵着认识活动,认识论从属于更高层次的实践哲学之中。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实践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研究哲学理论的基础,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哲学所作的革命性变革的意…  相似文献   

11.
白冰河 《唐都学刊》2000,16(2):16-19
认识的基本问题是认识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全部认识论的总纲。文章认为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它决定和涵盖了认识的基本内容 ,主导了认识论研究的方向。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无法代替物质和意识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主客体理论,包括认识论中的主客体理论,是80年代苏联哲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哲学界大大加强了对主客体理论的哲学探讨.也许可以说,主客体范畴日趋上升为认识论中心范畴,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在这一领域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如阿勃吉尔金等人的《科学认识中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库兹明的《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认识过程的分析)》、留布金的《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巴霍莫夫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和现代科学中的主客体问题》等.80年代初,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1980年出版的列克托  相似文献   

13.
吴可为 《浙江学刊》2002,(4):95-101
“所缘缘”是佛教哲学中有关认识论和因果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相当于“认识的对象”之义。因果论是佛教哲学中极为复杂的基础性理论,认识论分析又正是特别为大乘唯识学所重视而别异于其它佛教派别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认识论和因果论之交叉论题的“所缘缘”对于唯识学的意义自是不言自明。实际上,对“所缘缘”的分析正是唯识学成立“境不离识”这一主旨的一条重要思路。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乘唯识学的认识论、真理观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存在论。本文对“所缘缘”这一现代研究中有歧解的概念作了意义上的澄清,并重点分析了亲疏所缘缘的区别以显明唯识哲学对常态经验中的直觉即感觉对象之外在性的独特解释。  相似文献   

14.
论人对意义的主体性决定李亚明语言因有意义而存在。由于意义在人的认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怎样看待意义,便关系到怎样看待认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意义论,便有什么样的认识论。与其相应,近代语言哲学所注重的意义问题促进...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论的目标与心理学一样,认识论或科学认识的理论当前似乎也正在从形而上学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的征兆比比皆是,并且全都清楚地表明,科学家希望自己承担起对科学思想固有的研究过程和认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这一基本任务,而不使之与哲学的一般认识论的任务相混淆.这个分离过程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但又是互补的过程.首先是逻辑学由于发现了令人赞叹的和完全确定的逻辑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种逻辑技术与数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论人对意义的主体性决定李亚明语言因有意义而存在。由于意义在人的认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怎样看待意义,便关系到怎样看待认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而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意义论,便有什么样的认识论,与其相应,近代语言哲学所注重的意义问题促进...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社会科学》季刊1985年第3期报道,国际辩证法哲学协会(即黑格尔哲学协会)于1984年9月4日至8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来自26个国家的学者与会.会议主题为:"认识形成·哲学—科学—辩证法".一般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的形成发展问题,是当前各国哲学和科学方法论领域所研究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直强调:认识发展问题,从不知到知的转化问题,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极其重要的.长  相似文献   

18.
近代哲学表面看来是"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的意识哲学,但无论转向,还是意识哲学,都无法真正说清近代世界观的本质,反而需要以真理的内在性为前提。真理的内在性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追求确定性和主体性控制。而这两个主要特征的实质则是近代人抛弃了高于人之上的秩序,只允许被人承认的秩序存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哲学一改古代哲学把人寓于宇宙本体和近代哲学使人寄存于认识论的做法,建构了一个全新的"人的世界",从而在使人变为哲学的中心话语、转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注重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突出价值、真理问题等方面,开启了现代人学新方向.这对于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梯的著作已经成了注意的中心。研究学院哲学的学生和教师广泛地认为这本书对于他们的课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出了重要的东西。本期《激进哲学》上发表了罗梯访问记,这进一步承认了该书的重要意义。这篇书评将试图对这次访问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并阐述和评价该书的观点。阐述该书的观点似乎很容易。该书对把哲学视为认识论的传统进行了抨击。认识论自从十七世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关于人脑这个自然的镜子中的形象的总的理论来研究。然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源要追溯到西方思想的根基,追溯到希腊人坚持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去认识”,认识要通过直观的类比和使用可以直观到的比喻才能得到表达和阐述。罗梯的主要哲学观点反对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