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法律多元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民族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固有组成部分。藏族婚姻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藏族智慧的结晶,且已经成为藏族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部分,维持着当地的生活秩序和社会和谐。由于藏族婚姻习惯法在传统的封建制度中发展而来,虽然不断的发展、演进,其中依然有与现代婚姻制度相冲突的部分,研究藏族婚姻法与现代婚姻制度的冲突与调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习惯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哈萨克族习惯法便是其中之一。清代对哈萨克族的治理沿用了中央王朝历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因俗施治"的统治策略。这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即保持了浓郁的草原游牧气息,同时也注入了中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的习惯法,另外也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之"国际习惯法"说的主要理论障碍为"一般海洋法规则例外"说,从历史性权利的产生、认定及适用上讲,后者无法成立。根据南海周边各国的惯常行为和法律确信,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还可进一步定性为受区域性国际习惯法的调整,此习惯法为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维护提供专门的理论保障,由此弥补"国际习惯法"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的,民族习惯法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存续。为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法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法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法仍具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固有领土论"是东亚国家特有的政治话语,二战后最早将"固有领土论"应用于领土问题的国家是日本,其是日本官方与民间行为体在冷战环境下为实现领土主张而人为建构的一套话语体系。"固有领土"话语最早出现在战后北海道的民间领土返还运动中,指代被苏联占领的北方四岛。在冷战背景下,为了在日苏谈判中实现"四岛返还"目标,日本政府于1955年建构出一套"固有领土论",并逐渐将"固有领土"升格为日本在日苏(俄)领土问题上的官方立场和固定用语。随后,日本政府又于1962年和1970年分别将"固有领土论"强加在日韩竹岛问题和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对该话语的阐释存在"自古以来"和"无主地先占+实效支配"两种逻辑,且在三个领土问题中使用"三重标准"。基于日本国会会议记录等历史资料,回溯"固有领土"一词在日本政治语境中的产生、演进、扩散过程可知,日本的"固有领土论"存在诸多破绽,近年来对日本领土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郭亮 《社科纵横》2010,25(7):80-82
婚姻习惯法是佤族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佤族婚姻制度的介绍,研究了佤族婚姻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制度特征和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现代价值与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藏族部落习惯法对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绿花 《社科纵横》2005,20(2):22-23
本文分析了藏族部落习惯法中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藏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点是实现藏族部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杨小君 《创新》2023,(6):42-54
文章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5年里CSSCI数据库中瑶族文化研究的时空分布特点、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方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对瑶族文化研究关注度较高,逐步形成以民族类期刊为主的瑶族文化研究“期刊群”,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研究和具有较强中心性的研究主题,成果较为分散并且近几年产出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强多学科交叉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注重瑶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关注跨物种民族志研究,进一步丰富瑶族文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韩伟 《唐都学刊》2013,29(5):23-28
“报”是中国民间习惯法的一个效力来源。“报”之效力可分为两种:一是正面的互惠之报,它维系了互助、互利的诸多习惯法的效力;二是“报应”、报复之报,它形成了某种现实的或心理的压力,同样赋予习惯法以效力。“报”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及其对民间习惯法的效力保障,对于当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塑造,亦不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龚卫东 《社科纵横》2007,22(6):75-77
中国现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特殊历史时期,新旧观念冲突异常激烈。在建设中国法治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土壤而空谈法治建设。法律的社会规范功能决定它必须回归到社会现实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于民族习惯法我们之所以关注,并不在于民族习惯法本身,而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之路的关心。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习惯对法律的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参考作用。法国“向居民进行的”习惯法依据调查,为制定符合法国国情的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提供了立法基础,在当代习惯仍是国家立法的重要法源。在德国法律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法学派强调,真正意义上好的法律,是建立在习惯法的基础上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法律。在英国,以判例法方式表现出来的普通法传统,就是在习惯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外习惯入法的历程以及现今习惯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地位和价值,对于我国重视和加强民间习惯的研究,思考习惯对我国国家法的法源意义,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2):114-116
在非裔美国文化中,人们关于"母亲"和"母亲身份"的看法不同于西方一般白人女权主义者。莫里森赋予"母亲身份"更多的含义,她将其定义为黑人妇女的"权力场"。在她看来,黑人母亲在非裔文化中承担着肉体延续、精神哺育、文化传承及伤痛疗救的任务。"母亲身份"以及"传承黑人文化"的母爱对于黑人女性来说不仅是反抗压迫、获得解放的重要途径,而且具有愈合伤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民族习惯及习惯法的规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社科纵横》2005,20(2):124-125
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及习惯法在国家整体法治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作用。在规范调整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了多方面的规范价值。在现代法治图景下,我们不能强求法律制度上的全面统一。民族习惯及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应当保持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及合理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习惯法在我国拥有本土资源价值和独特的品格,其对我国现代环境法治建设具有制度性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成文化转换,以达致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融合.这是生态文明视野下较为有意义之事,也是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合理进路.  相似文献   

17.
毕雪飞 《日本学刊》2007,(6):108-116
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注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本文围绕中国古代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的七夕节的内涵、七夕文化与日本固有信仰的结合及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日本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汤岩 《社科纵横》2013,(11):86-89
国际法的发展在理念上是国际社会中"法治"的发展,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在没有统一立法机关的国际社会,国际条约和习惯法中国际法规则的生效最终来源于国家的同意,国家政策可以影响国际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法只有在中立和理性的逻辑体系发展和运行,排除政治因素影响,才能为国家行为和国际争端解决提供公正的评价。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不能淡化国际法的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而将国际关系中权力和利益的哲学等同于法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他们以海为家,以捕鱼为生,一生之中几乎从不踏足陆地。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海上吉卜赛人",更是鲜为人知的海洋游牧民族。他们生活的海域面积辽阔,横跨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这就是巴瑶族,一个神秘的海上民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海洋游牧民族——堪称"海上传奇"的巴瑶族人的生活,一起去探寻他们族群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张成 《社科纵横》2011,26(2):84-85,93
警察激励机制中固有的局限需要警察文化的介入,警察文化的特点也支持其激励作用的发挥。然而在警察激励机制中,警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泛化及考核的不可操作性,抑制了其警察职能的发挥。因此,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发扬现代管理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强化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是民警激励机制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