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第一语言为粤语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出现的元音迁移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以及语音调查软件Praat来分析广东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语音迁移现象和模式,借此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以参考的数据和辅证。主要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音位较为相似的元音对第二语言的语音习得影响巨大,在相似的音位环境下,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所产生的负迁移明显;(2)第一语言中不存在的音位出现在第二语言中时,往往易于准确习得。但是如果在开始的习得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的音位特征,将会更倾向于出现语言石化现象;(3)有效进行二语习得语音教学,关键在于方言基础上的语音对比学习。  相似文献   

2.
成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与青少年不同,他们富有创造,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判断和认同.当目的语与母语的心理文化距离相距甚远时,会产生来自母语的负向迁移,表现为母语习惯的迁移、文化习惯的迁移、语义概念的取向迁移和思维方式的迁移等.通过分析成人这个极其复杂的语言学习中的语际错误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区域,跳出"母语的磁场",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相似文献   

3.
就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向迁移问题进行探讨,重新认识来自母语的负向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的干扰,同时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应正视并克服母语的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或技能,这叫知识或技能的迁移。我们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学生学习外语一般是在本族语已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的,所以必须会受本族语言的影响。笔者试图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中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针对这种负迁移错误而开展步P语教学。一、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指不恰当地把母语的规则、用法、词义移植于外语,即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产生根源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中 ,并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探究中介语产生的原因 ,对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中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由于与母语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因而对语言学习者产生干扰作用。学习者的语言及语用能力不过关,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均是造成负向迁移的主要原因。同时,多年来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和心理学的影响,许多外语教师把语言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而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学生语言交际中的负向迁移现象。因此,外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加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处理好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也要加强文化教学,弄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减少和避免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文中对中介语、中介语的产生、特征、发展以及石化现象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语言体系,并讨论了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调查问卷和统计学方法为工具,调查统计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民族预科班学生和高等职业学院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典型错误特点,用语言学习的迁移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角度给予解释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蒙语为母语兼通汉语的预科生与汉语为母语的高职生,虽然都是懂汉语的人,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中介语却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说明双语人在学习英语(第三种语言)时,会自动借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因此他们的中介语与单语学习者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证实了图式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会降低学习难度,简化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除了母语之外的第二门语言(简称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使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一种过渡语系统,是一种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靠近的近似系统,是语言学习者自己构建的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并以此作为理解和生成第二语言的基础。研究中介语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成因在于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有差异 ,母语会对目的语产生负迁移。通常 ,错误分为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两类。教师应对不同种类错误区别对待 ,在教学中才能有效消除错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了有关第二语言形式的习得顺序、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普遍语法是否可及、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本族语水平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其趋势是,重视对语言习得的认知解释,关注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英语习得过程中的过渡语的石化现象,从母语迁移、培训转移、学习策略等5个方面探讨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过渡语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母语迁移中的正向迁移以及作为一种外语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指出过渡语阶段易出现的负向迁移、过度概括、规则的不完整应用等错误;提出了在习得目的语的过渡阶段适当提高目的语输入质量,正确估测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等对策,以提高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双语语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双语语言能力谭旭伦有长期第二语言教学经验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第一语言(本族语)能力较好的人第二语言(目标语)也能学得较好。这一现象显示在一个人的第一语言能力和第二语言能力之间应该存在某种联系。在应用语言学界,学者们对这一课题提出过很多假设.也...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定义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完成规划任务所采取的动态方法和手段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语言学习规划、语言学习策略、语境/语言学习者因素和语育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认知的发生与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心理、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密切相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建立新语言系统的过程。科学地认识中介语规律,有助于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方向,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能力和语用交际能力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它对失去母语而又只懂汉语的蒙古人来讲已经变成了第二语言,学起来如同外语一样。因而在双语教学中,领属规则这一概念也和蒙古语名词变格一样,使教学对象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不好掌握。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原因在于学生本身。由于汉语里没有领属规则这一语法概念,从而对只懂汉语的蒙古族学生和成人来讲这部分内容十分陌生,人们难以理解是正常的。而第二原因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误认为,要想学习好蒙古语必须尽快摆脱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并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必须用纯粹的蒙古语言规律去思考、去组词、去造句、去讲话;…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音差异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尤其是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拟从分析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用迁移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母语文化等有关的语用知识而对第二语言中语用信息的理解、生成以及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已有的语用知识与目的语的语用知识相似或不同而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或垮文化交际的进行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用迁移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语用迁移分成社交语用迁移和语言语用迁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面的“迁移”现象,即母语中的这一结构直接转移到外语中。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所以中国学生就可以借助于母语的词序用英语词汇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外语中没有对应结构,或母语…  相似文献   

20.
整体听写活动是任务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其任务的设置为语言学习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语言完成系列任务来体验语言的形式和规则,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目的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整体听写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