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各国财政职能范围的比较研究以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间的特殊性等几个方面 ,对界定我国财政职能范围的客观依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政职能进一步调整的基本思路 :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导向 ,进一步调整政府事权 ,把着力点放在从“越位”领域的退出 ,并坚持财政从“越位”的退出和对“缺位”弥补基本适应的原则 ,从而实现财政职能的顺利转换 ,逐步建立既提供公共产品又适当支持经济建设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职能及其管理职责范围客观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财政职能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沿用过去的供给制分配方式,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缺位”与“越位”并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与当前正在着手推进的政府职能的转换与政府机构改革极不相适应。因此,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财政职能由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模式转移,理顺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并逐步向公共支出转移,与国际惯例接轨势在必行。一、近年来财政支出中…  相似文献   

3.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原有财政体系统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财政职能应尽快转换,即要客观介定支出范围,增加有效公共产品的提供;完善社会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调整收入分配;规范市场,加强客观调控;建立规范的财政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与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改革的关键是职能转换。但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着“政府行为的经济化”现象,它造成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要充分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实现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6.
财政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公共财政。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规定 ,公共性要求财政运行必须公开和透明。透明性是由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予以保证的。我国现行财政“缺位”与“越位”严重 ,官僚腐败盛行 ,根源在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因而财政透明性太低 ,政府花钱没有约束和监督。预算制度问题表现为预算不完整 ,管理粗化 ,关键是执行随意性大 ,没有约束力。现行财政转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 ,根本途径是重建预算制度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政治、社会各个方面 ,关键是法制化。按照公共性要求转换财政职责只是财政改革的开始 ,按照透明性要求重建预算制度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成功。  相似文献   

7.
税收负担水平标志着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的强弱 ,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税收负担的特殊性在于其财政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税制设计的严重滞后 ,因此 ,确立新时期的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构建新时期公共财政框架是一项不可分割的、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完整的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要求我国的各级财政都要转向公共财政,县级财政也不例外.但是,各级财政具有不同的职能范围.我国县级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主要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级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支持政府动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根据县级财力规模,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财政新体制的框架性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和支出的结构“错位” ,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严重。构建新的公共财政体制 ,应在遵循市场、发展、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着力构建其职能、管理体制、政策框架。具体来说 ,在财权关系上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支出制度方面 ,要调整支出范围 ,改变支出方式 ,进行预算领域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配套改革 ;同时 ,构建以税收为主体、以规范的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责及相关经济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由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向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职能转变中 ,在卫生领域中存在着“不到位”、“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和卫生领域变革中亟需明确规范。政府应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食品药品监督四个领域明确职责并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 ,实施改革与投入并重的策略 ,使政府职能逐步归位和到位。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教育财政也须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进行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改革。在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事务论共同构成了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教育财政中基本职能定位及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内在机理缺陷及矫正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衣显 《河北学刊》2006,26(3):180-184
目前,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期,就政府经济职能而言,还未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政府经济职能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究其根源,在于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着内在机理上的缺陷。对此的矫正,有必要以马克思国家经济职能学说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市场失灵”,同时还要避免“政府失效”,最终实现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层次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对财政配置模式的客观要求。因而传统体制下由政府财政包揽投资的国有企业必须收缩战线,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三改一加强”中得到发展。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调整和重组、财政模式的转换同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机构改革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所以,公共财政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公共财政在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和乡镇财政之间,便显示出职能分工明确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直面入世挑战 ,政府职能必须转变。过去那种“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要有所改观 ,要顺应 WTO规则 ,与国际接轨 ,科学定位政府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监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政府应对入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广东增创新优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据此提出政府在增创新优势中经济职能定位和社会职能定位的原则 ,强调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必须处理好作为与不作为之间的关系 ,防止“越位”和“缺位” ,社会职能定位必须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相似文献   

16.
市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起,国家要用三年时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这三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财政改革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这三大改革的同时.必然要求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一) 应当指出,我国1994年全面推进的财政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在取得了积极成效的同时,现行财政体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1.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职能交叉,财政“缺位”“越位”问题突出。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只是建立了分税的体制框架,而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民主制度下,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管理组织理论,且以公共管理的范式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借鉴西方公共管理理念,从财政组织管理、财政决策管理、财政职能管理、财政信息管理四个角度探讨西方发达国家财政管理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启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我国财政管理框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剧烈变动期,政府的职能上出现了一些政府角色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引发一些损害百姓利益、伤害民众感情、破坏党和政府形象事件,导致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出现紧张的局面和后果。关于政府的职能定位,我们可以本着辨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为今用”的原则,从儒家经典《论勘中找到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论述不同体制下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政府关系的特点 ;从财政角度总结了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剖析了当前正在进行中的机构改革的成就与不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支出预算体制等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提供了一个变革创新的契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创新应遵循公共性、公开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治性五项原则,树立有限财政、有效财政、有序财政、有为财政、有责财政的五大理念,并以迄今为止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退出“越位”,弥补“缺位”,防止“错位”、使其“归位”的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进程为分析对象,梳理中国财政法制变革的发展脉络,辨识处于联系其他诸项改革的枢纽位置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各个联结点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传导功能的中国财政制度法治化的逻辑,提出公共财政制度法治化的创新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