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的发展是一部永远不会终结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中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作为解析、建构历史的具体范式,历史主义原则是在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梳理其历史主义原则流变,关照当下现实,期待对时下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历史"的考量,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主义、非历史主义等有害思潮进行历史性的批判和拷问.无疑,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任重道远,却也是观照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的学说,首先是一种历史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显然,这里所说的“历史科学”与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历史科学不是一回事。它指的不是历史学本身,也不是对历史的具体研究,而是历史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也就是说,对任何过程和现象的研究都必须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历史主义是马克思终生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他看来,不存在对所有历史时代普遍适应的抽象形式,一切都在历史中生长、发展,同时也必将在历史中归于死亡。要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第四期发表了宁可的《論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一文,作者对什么是历史主义,怎样在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以及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之間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历史主义及其与阶級观点的关系: 作者認为,历史主义或者历史观点就是以辯証观点来研究事物的基本原則之一。一切事物一方面存在于一个确定了的世界里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合理的,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历史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恰恰相反,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是历史性的,我们才研究历史。历史性也不是对历史的研究意识,虽然我们只能通过预先的本文或叙事模式才可言及历史。在哲学本体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也不等于历史主义:首先不是作为众多“主义”之一意义上的,虽然这种“历史主义”发展到与“实证主义”斗争的阶段上时提出了历史性的一部分基本原则;更关键的,历史主义还只是一种研究取向(问题意识或对象意识),作为理论理想的用以取代通则化的个体化并未真正实现;甚至其理论来源于狄尔泰的存在历史主义也未达及真正的历史性。因此本…  相似文献   

5.
试论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在历史研究工作中,不仅历史主义的原则被否定,而且连“历史主义”这个概念也消失了。现在,拨乱反正,是使历史研究工作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的时候了。为此,本文打算对有关历史主义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一向非常重视对待社会历史的历史主义原则,而且不止一次地论述过这个原则。马克思指出:“在历史科学中,专靠一些公式是办不了什么事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核心。在社会历史的研究过程中,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作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历史遗产作出批判的总结,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分界线,也是当前学术思想领域中两条道路、两种思想尖锐斗争的矛盾焦点所在。至于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去对历史遗产作出批判的总结,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工作者的认识上和实践上,问题也还不能说已经得到完满解决。怎样在历史研究的科学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近来在学术界展开的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在讨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这一命题却不时受到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异议。例如,法国结构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在他看来,历史主义纯粹是黑格尔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原则,当马克思在确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已完全摒弃了这一原则;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所采取的是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与历史的分析方法无涉.为了澄清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关系的这些理论上的混乱,本文拟对下列若干问题作些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与愿格尔历史主义的区别与联系黑格尔的辩…  相似文献   

8.
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历史主义进行过专题讨论。在文革期间讨论遭到扼杀,历史主义被认为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文革结束后,在80年代又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具体历史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主义则是在它指导下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它们两者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把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自己分析的中心问题,从而使历史意识的恢复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新历史主义批评在操作中的方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历史主义的困境成了德国哲学研究的一项主题。为克服历史主义内在的困境,哲学家主要是从两条路径来思考的:胡塞尔等人诉诸超验的形上学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历史性。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历史性作为本体论的原则,是作为克服历史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困境而提出来的。尤其是,历史性的解释学原则解决了历史主义面临的追求客观性的认识论困境。而历史性作为历史主义深思熟虑的一种形态,却不足以克服现代生活实践中的价值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11.
1历史主义这一概念,指的是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历史主义作为方法论,早就受到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界许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黑格尔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历史主义这一原则,试图把人类历史说成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过程。但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的末尾  相似文献   

12.
林伟 《学术探索》2012,(3):12-14
历史主义是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它是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提是承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它的基本涵义是:尊重历史的实际,注意历史的演变,以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作为判断考察对象的价值标准;历史主义方法论与阶级分析方法论同属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但历史主义方法论更具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最高的抽象只能在最丰富的具体中产生,要使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必须把它与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这里我只想从隋炀帝开运河来探讨一下统治阶级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劳动人民历史作用的关系。林杰同志在《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没有必然联系么?》一文中不同意宁可同志这样的说法:根据历史主义,应该肯定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认为这条运河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奢侈享乐的欲望和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叛  相似文献   

14.
通常一说到历史唯物主义,人们自然想到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阶级斗争等概念相关理论内容。但这些概念在历史主义原则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和在自然主义原则的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历史的解读,后者是科学的解读。本文认为把握马克思哲学本质,是在历史主义框架下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则隐藏在"历史"概念后面的历史观念里,本文就是发现这一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主义的文学观胡适治学,一贯恪守历史主义原则,即无论做什么学问,他都力求从历史因素的联系和发展中去把握对象。他的文学革命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文学问题。历史主义原则为胡适文学革命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他能够在“承认白话是活文字”的起点上,通过对中外文学演变史的分析,对白话文学主张作出历史主义的沉思。他说,从1916年2月到3月,“我的思想上起了一个根本的新觉悟。我曾彻底想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字’随时起来替代了‘死文字’的历…  相似文献   

16.
方瑞 《天府新论》2017,(3):9-15
考察18世纪末兴起的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学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研究路径。但是,当学界以“历史主义”作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时,出现了“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以及由此导致的两方面的理论困难。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滑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可预见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决定论。因此,要想走出这一解释路径的理论困境,就必须还原历史主义的原像,指明“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内在冲突,以此来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利 《齐鲁学刊》2003,(1):139-144
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历史评价问题上 ,他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 ,坚持用历史主义的原则分析问题。其阐发的理论 ,不仅在当时把握着历史评价的正确方向 ,就是在今天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遗忘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产生之日起,历史主义理论就一直为它内含的矛盾所困扰:既要对事物的相对性和暂时性给予肯定,又要为其寻求确定性根据。在历史主义的诸种类型中,只有与决定论相结合的历史主义,才能避免相对主义的困扰,合理地处理这一矛盾。黑格尔以思辨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历史观,只是虚假地克服了历史主义所必须面对的这一难题。马克思哲学既主张超越性的理想,又要在现实的历史中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寻找必然性根据,因此它在以历史性原则揭示人的自由的同时,又以科学认知为自由的实现安置了客观性和确定性的基座,构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历史主义。长期以来,由于遗忘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历史主义根基,就出现了单纯从认知进路上和单纯从规范进路上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两种倾向。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哲学来说,重建它的历史主义根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编纂和研究的重心究竟在其哲学特性还是历史特性,是哲学界深为关注、也争议颇多的重要问题。罗蒂对理性重构和历史重构的区分凸显了对待哲学的历史的两种态度和编纂哲学史的两种范式,其背后则是理解哲学的两种原则:理性主义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在方法论意义上,将罗蒂提出的理性重构和历史重构二分法转换为分析史观和语境史观两种理想形态,二者均面临如何澄清自身的思想语境和哲学观的问题,而这种反思会成为二者对话与沟通的契机。应保持分析史观和语境史观必要的平衡,既充分肯定哲学的历史性,又不能将哲学史编纂仅限于钩沉文本,阐明事实,推究因果,还要分析概念,重构论证,彰显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来源于黑格尔,但又根本不同于黑格尔.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奠基于唯心主义的思辨理性,而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则奠基于实践的人类理性.马克思的这种奠基于实践理性的历史主义,把握到了历史相对性和确定性的统一,同时也将历史的确定性与人的能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因而是一种辩证的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