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2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六次预测。预测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持续,但仍可维持在6.2%—6.5%的区间内,不会发生大幅下滑的情况;而受全球经济扩张趋缓的影响,今明两年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非国有投资低速增长的态势依然会持续。在现阶段"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尚未转变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增速难以快速反弹时,"稳增长"——"宽信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高杠杆""家庭高负债率"——"紧信用、金融整顿"——"增速下降"的循环就难以破解。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模拟结果则显示,无论是将企业和个人少缴的社保费用转移作为企业利润增加,还是转移作为居民劳动报酬的增加,均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激励企业投资,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促进就业增加,进而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全面支持民企融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稳投资"的目标,更应着眼于实现长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在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还需为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提供条件;应继续实施大规模的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以减轻宏观税负,同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以推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就业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不乏担忧,开始加大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力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国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随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4万亿投资计划”有不少相似之处,新一轮经济刺激正在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增速缓慢下行的态势.中国经济运行指数小幅下降,由绿蓝边界降至浅蓝灯区;经济增长速度小幅走低,一季度GDP增长7.7%,低于2012年四季度的7.9%,二季度进一步降至7.5%,上半年为7.6%.内需偏弱,外需不乐观,工业生产者购销价格持续下降,货币政策稳中偏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尽管这种态势有延续的可能,但经济的下行动力并不强劲,且增速已经处于低位,下半年如采取适度的刺激措施,经济增速止降回稳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当前,稳增长仍需要宽松的资金环境支持,在外汇占款增速下滑趋势延续、7月到期资金量锐减、14天逆回购不能频繁实施等因素影响下,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微调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拐点。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明显增多,但仍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长模式转变则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阶段性特征变化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其逻辑起点和基本事实是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增速的回落。经济增速回落是外生冲击、结构变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从周期性因素、增长潜力和结构变动等3个方面解释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成因,分析其产生机理,并认为:要对经济增速回落保持平常心,重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释放新的制度红利,进而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5年9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十九次预测。预测显示,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望企稳,预计全年增速7.10%,CPI增幅1.62%。受政策红利释放缓慢及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GDP增速将略有下降,CPI增幅则有所上升。课题组模拟了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指出完成利率市场化将以有限的代价改善经济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测算了中国至2050年的潜在增速,发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产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培育可以提高长期潜在增速。课题组建议:稳增长政策应适应新的潜在增速,保持灵活性与一致性;通过利率市场化、配套财税政策和放开管制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三产效率,既可避免结构性减速又能促进居民增收;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增速稳中趋降.经济增长动力出现积极变化,内需和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增强,出口和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通货膨胀远超多数人的年初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货币政策收缩力度逐渐增强,房地产市场不断降温,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继续恶化,这几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明显.2012年,通货膨胀将会降至较低水平,经济增长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速.  相似文献   

9.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9月1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十五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预计将上涨2.51%。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业库存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还将继续,GDP增速将会继续小幅下滑。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适当减轻频繁的稳增长微刺激政策调控操作,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相当稳定,各月均在略高于绿灯区的位置。虽然经济中出现了对增长不利的因素,但经济增速仍稳定在较快的水平。消费物价涨幅持续加大,涨幅过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表明相关的调控政策需改进。内需增速稳定,外需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较快。货币政策操作频繁,但货币供应量M1增速始终位于过高水平。财政支出超高速增长,扩张特征明显。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消费价格涨幅将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条件将好于上半年,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2月25日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次预测。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的幅度将减缓;全面通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GDP全年增速为6.66%,CPI上涨1.48%;2017年,GDP增长率将下探至6.58%,CPI增速略降至1.39%。模拟研究发现,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更有利的政策选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清楚地认识需求结构及其基本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当前的经济持续减速;供给结构调整应当以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需求结构转换为愿景指导,扩大投资稳增长,用新增产能调结构;实行腾笼换鸟术,通过投资置换,获得投资资金;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为供给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7年10月27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三次预测。预测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处在增速"稳中趋缓"的区间里,通货膨胀水平将会有所提升,但仍处于温和可控范围内。预计2017年GDP增速为6.80%,CPI上涨1.72%;2018年GDP增长率将回落至6.65%,CPI涨幅将提高至2.84%。课题组模拟了在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预算硬约束"两种不同情境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去杠杆"政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降低M2增速会导致模拟期末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较实际基准值提高,进一步还会导致社会总体投资效率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相反,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硬约束"的情况下,降低M2增速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和GDP增速下降的影响均相继减弱。因此,课题组建议:必须转变以保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以及对地方政府(国企)"预算硬约束"的制度安排;逐步收回超发的货币;合理控制货币总供应量,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降低非金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回归金融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宗平 《老友》2013,(9):4-5
当前,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面临多年未有的内外错综复杂局面。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认清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困难不少。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三季度,受货币政策执行结果持续收紧的影响,我国经济未能延续二季度的回稳走势,而是再次呈现较大的下行压力.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增速仅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但国内需求和工业产出的增速下滑相当明显,用电量和建材产量的增速很低,消费价格涨幅创新低.为保持经济稳定,既要避免大规模地采取扩张政策,同时又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使货币政策从持续过紧的状态中走出来,从而扭转国内需求不断下滑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十五"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时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消费增长出现积极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 2253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及2010年以来增速下降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依据工业化生产供需关系、市场饱和与经济增长间的基本关系,工业化生产方式拥有极强的快速扩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从人口、消费和市场获得的巨大红利,共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工业化生产面对的社会需求总是相对有限的,最后总要面临市场(相对)饱和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会转入中低速增长状态。中国经济目前就已进入市场(相对)饱和所导致的增速下降阶段,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主要依靠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同全国一样,江苏也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动力转换成为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可知,"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将呈现以下特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得到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将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红利将不断释放。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环境和新要求,应围绕内部需求、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贸易摩擦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实证检验贸易与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绩效和经济增长收敛的异质性影响,并采用开放经济体增长收敛模型,考察"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增长收敛的决定因素,可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潜在增速将从5.5%逐渐下降到5.0%;由于老龄化导致人口增长逐渐由正转负,我国GDP潜在增速将从5.8%逐渐下降到5.0%。对外开放尤其是贸易开放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前提条件,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本积累会显著提高经济收敛能力,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我国要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国内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冲击,发挥城市化和人力资本的"双引擎"作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投资与效率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宁夏的经济增长因素、投资效率,预测了"十二五"期间宁夏的投资需求及GDP增速。结果发现:1978—2010年,资本、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61%、19.28%和17.11%;宁夏的投资效率有所下降但尚未出现投资过度现象;"十二五"期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平均增速将为18.86%和13.1%。笔者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同时给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消费与外贸增长,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动态改进力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内涵增长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进入了周期性弱复苏阶段。低通胀、缓增长、高杠杆和高资产价格构成了弱复苏周期的特点。持续复苏具备一些良好的条件,但金融资产价格高企带来的金融周期的不稳定性将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而逆全球化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不减也是降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资产价格走向主要在企业盈利能力和利率上扬之间权衡,也取决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全球货币政策在"一紧三松一中性"的格局下,稳金融就是稳复苏,宏观政策制定需要具备"双周期"的思维,如何避免金融环境的收紧快于市场预期是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核心要点。耐心而谨慎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泡沫急剧破灭,维护市场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持经济的投资水平及其提升,从而平滑并适度拉长金融周期的繁荣阶段。在实体经济逐步上行和金融周期逐步下行的过程中完成"双周期"的耦合,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