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民族论坛》2009,(4):32-33,50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中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对策,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设置模式,是一种独特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权力划分方式,适应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需要.将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与我国其他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特别是将五大自治区政府与其行政层级相近或者相似的"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内涵和实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除了可以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一般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外,还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共同作为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使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不仅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而且不同于"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些原本也是特殊的行政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情况和特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事务的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的内容较为广泛,经全面实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针对其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的不足之处积极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管理职能,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良性、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效保障了各民族政治平等、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遇到了现有行政体系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创新机制,修订相关法律条文,推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改革,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谈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改革马德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改革是整个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行政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变化,对自身结构功能和行政人员行为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目前,...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部分 ,在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上 ,它们与一般地方政府有着相同性 ,也有差异性。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行政地位 ,其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 ,但其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却是相同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不仅与少数民族发展本身密切相关 ,还与国家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只有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才会是有效的和有益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有其内在的动力 ,这就是民族地区各民族要求实现现…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自治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法规的本质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定范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只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事项不在变通范围之内;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的程度亦应限制,包括目的性限制、原则性限制和不损害国家法制统一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8.
中央在民族自治地方兴办企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有利.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对此是非常欢迎、大力支持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及时处理好中央在民族自治地方所办企业与地方的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有  相似文献   

9.
吴斌 《民族研究》2007,(3):1-10
宪政是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石和价值准则,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在宪政原则指导下建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体系.文章从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及内容、监督形式等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的疏漏及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实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功能的重要体现,要求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执行主体角色的转换,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制度供给和财力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两个关键变量.在现阶段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等原则的指导,建设"项目导向型"政府,实行基本公共物品的项目式供给,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权是其核心的内容,对自治权从内容、范围到实施都应由法律明确地加以设定.自治权的确定和行使直接关系到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关系到各民族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的实现,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作了专章的规定,从各方面明确了自治权的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经济权,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权,治安权等多项内容.在这些自治权中,经济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各项建设的物质保障,对其加以界定、予以行使并给予法律保障,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图通过对民族经济自治权的定义、内容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民族法理论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民族区域自治法也重申了这一原则,还确定民族自治地方的收支项目,由国务院按照优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按照国家财政体制的规定,财政收入多于财政支出的,定额上缴财政,上缴数额可以一定几年不变,收入不敷支出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形式。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外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政策与法律上的优势。民族自治地方具有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开展边境贸易的自治权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贸易管理权。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服从国家统一的贸易体制,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依法严格管理对外贸易秩序,按照WTO要求尽快完善外贸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职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经历了管制型和服务型职能模式的建设,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族自治地方的环境和社会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本文认为,为了应对各种新变化,新时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模式应采取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职能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具体化和法律化,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内,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的特点,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自主地选择行使、自主地享有权益和自主地承担责任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从权利存在的形态来讲,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可以划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6.
对边境一线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机构进行改革,消除现行机构设置方面的种种弊端,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是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进一步稳定边境、巩固国防,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本文试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对边境一线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机构改革谈点看法.边境一线自治州人民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和应有的重视.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也曾进行过机构改革,但收效甚  相似文献   

17.
从宪法等法律规定看,其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内汉族和散居少数民族不具有法定区域自治权利,导致在确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利(权力)的最终归属(本源)主体上难以自治,由此反映出立宪(法)者意欲协调促进民族平等与加强地方治理之间的平衡,在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同时,也为推进民族共治和优化地方治理保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是自治权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自治法规立法的灵魂。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其基本性质、价值、原则和主要内容。最后就进一步用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力,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法制建设成就瞩目.经过60年的实践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各地方制定的民族方面的法规、行政规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60年来我国民族法制发展历程和成就,并总结了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经历了政治倾斜型、政治从属型、经济从属型以及全能型和引导型五种职能模式.社会需要是政府职能模式选择、确立和调整的基本依据.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需要有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种新型的社会需要给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职能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以构建适度平衡型和引导型的职能模式为目标,推进其职能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