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玉革 《理论界》2004,(4):62-62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 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 南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的计划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二)企业为追求良好外在形象而虚增利润 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我国在加入WTO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而导致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驱动。文章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内在动机、利润操纵的外部条件等三个层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深层次根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治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高级形式,是从更高、更远、更广泛的着眼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活动.应该从两方面理解资本经营:一是企业在产品经营的基础上,对自有的物质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在实物和价值形态上的经营,着眼于当前的利润目标.二是企业有目的产权经营,目的是改变现有资本构成和比例,着眼于长远经营目标,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职业判断常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并且会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正确行使职业判断的主要问题有相关法规的多样性,企业经营特点、目标以及社会等因素。要使会计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办法,就应完善考核标准、健全会计制度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标准及其估计损失与实际损失的差额等方面,说明其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同时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促使企业既能正确运用国家给予的会计决策自主权,又能遵守会计制度的规定,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利润水平,从而杜绝或尽可能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为背景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以下方式 :利用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伪造单据虚构经济业务、滥用会计政策假账真算 ,进行了详实的描述。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防范与审计研究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表现形式 ,从多层面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一工程度上遏止利润操纵。又因为会计制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有的可选择空间较大,而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可操纵利润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等问题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环境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控制的局面。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加强有关会计控制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审计作用及培养和树立会计人员应有的诚实价值观及信誉等措施来防范对利润的操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会计处理、资产评估等手段,借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利润操纵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因素,其中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自身的缺陷,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因此,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加快相关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  相似文献   

10.
刘平 《云梦学刊》2006,27(3):80-82
在现有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中,企业经营是以利润量的最大化为目标的,然而利润量并不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与经营业绩的唯一指标,也难以反映企业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真实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切入利润质这一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能更真实地反映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